方才公子凌给的优待,以及给的承诺,更加激起众人留下的心。
就算今日留不下来,回家了也要读书识字,大不了明年再来。
留下才能跟这些傲慢的贵族一起学习,才能有朝一日成为卿士,再也不受人嘲讽。
纪凌自然知道他激起大家的野心。
想到在这里更进一步,想要成为蛮荒开篇人,没有野心肯定不行。
身边的公子卢更加意识到眼前这个纪国小公子的能力。
若说之前对什么天下四公子的称号有些隐隐得意,但现在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纪凌的本事都没当什么什么四公子,他又算的了什么。
考核正式开始。
文试那边发下考题,都是公子卢精挑细选的题目,纪凌又加了两道类似策论的题目,就是议论当前纪国出现的问题,让考生们献策,以此来观察考生们的能力。
武试这边则热闹很多,按照大家的特长分类,跑得快的比跑步,看看是不是真的异于常人,唱歌的唱歌,嗓门大的试一试。
说是武试,其实更像杂试,麻烦是麻烦了,但这里的人明显更有潜力。
主考官的纪胜没有丝毫不耐烦,被弟弟喊来当考官,那不就是弟弟一句话的事。
而且经过父亲提点,纪胜知道弟弟是在为他选人才,这种情况下,纪胜对弟弟的喜爱还用得着说?
但同样的,纪凌写的两道策论题目,也会问到他们。
虽然大家不会写字,但会说啊,他们说自己的想法,旁边有人如实记录下来。
谁说没有读书识字的人就不聪明了,他们依旧有自己的思考跟想法。
特别是几个能说会道,思维敏捷的人,明显能另辟蹊径。
他们本就聪明,若在学堂再学两年文化知识,一定会脱颖而出。
不过武试这边的热闹,还是让都城内外议论纷纷。
什么武试,这是比本事呢,还是演杂耍啊?
只是这东西由小公子纪凌一手创办,谁也不好说什么。
以前小公子做的事都很靠谱,唯独创办官学好像很奇怪?
可身在其中的主考官仪先生,却明显感觉到平民组的潜力,在他们当中听到不少新颖的想法。
甚至比文试那些人更有想法,只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所以显得没有章法,但在仪先生看来,确实是好苗子。
特别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吉新,他年纪不算大,头发跟胡子已经花白,说是打仗的时候逃难,逃难的时候没有饭吃,最后几经流转,在纪国种田。
但他去的地方多,见的人也多,对纪凌所写的问题答得很好。
特别是纪凌其中一题,问的是纪国该与四边哪国交好的时候,很多人对这道题很茫然,只有吉新回答:“郑国。”
问其原因,那吉新答:“郑国弱小。”
这话连仪先生跟公子卢都微微抬头。
郑国弱小?
可上次和平盟约的盟主都是郑伯啊。
纪凌却笑着看他,又问:“为何?”
吉新再答:“郑国在中间。”
说完又顿了片刻:“他们先打的仗。”
是了。
郑国在中间,没有往四面发展的空间。
纪国尚且往南在走,其他各国也差不多,都在往四边扩张,无非速度快慢的问题。
但郑国不行,他在中间。
这也是郑锡一定要挑起跟纪国战争的原因。
而且作为和平盟约的盟主,率先挑起战争,这才是真正的名声全无。
那又回到最初的问题。
纪国该跟哪国交好?郑国。
因为郑国弱小,所以同样势力不大的纪国,就该跟他们处好关系。
旁边的昌国,祁国人口太多,面积太广,小国跟大国一定不会平起平坐。
但小国跟弱国却可以。
所以交好的选择是郑国。
从贵族三百多人,到平民四五千人里。
这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吉新,回答的问题,竟然最接近纪凌的想法。
不用说,吉新直接被敲定留下,成为纪国学堂年纪最大的学子之一。
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会由仪先生跟卢中杰教导,开始读书写字,成为真正的文化人。
这样的草根人才,通过考核一一选出。
连纪胜都找到几个力气十足的好汉作为手下。
更找到特别会训练动物的人带走驯马。
三月份,考核结束。
贵族留下四十五人,平民留下四百五十人。
又在纪凌的请求下,让如今纪国写字最好看的萱夫人给学堂题字。
从竹简转到纸张写字,很多人还在练字,他母亲萱夫人显然已经练了出来。
萱夫人写出的字体饱满优美,带着特有的柔和跟包容。
这七个字,也在学堂正式教学当天被挂了出来。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来往的贵族子弟也好,平民学子也好,只要进入学堂,都能看到句话。
给前者的压力,后者的激励,都会成为拼命学习的动力。
想留下来吗?
想进步吗?
想成为真正的人才吗!
好好学习吧!
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纪国学堂, 真的招了很多平民,甚至比贵族还多。
消息传出,纪国上下皆是惊讶, 等知道纪国官学里所有人的衣服都一样, 吃穿用度不能太夸张的时候, 对纪凌的看法又变了。
纪国平民终于确定一件事。
进了学堂,那就不一样了,真的能当官。
别看这个想法朴素,但也最有用。
落榜的几千平民也没灰心,去了都城学堂一趟, 好像真的开阔了视野,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买纸买笔,然后学字。
自己学不成的,可以让家里孩子学, 总会有聪明给孩子考入学堂。
纪国平民教育就这么懵懵懂懂开始。
开始的时候十分艰难,因为谁都不识字啊。
纪凌自然知道这些, 他给了那些识字的落榜贵族们另一个选择。
当初参加文试考核的贵族子弟一共三百二十人, 只录取了四十五人, 剩下的二百多人做梦也没想到, 他们真的不能去学堂。
按照以往的情况, 那学堂就是他们的啊。
不过大家稍微看看就知道, 被录取的子弟平时确实用功, 被淘汰的人确实不如人家。
这些子弟回家后被各家父亲骂得狗血喷头,直接拘在家里读书。
其实这些落榜的人里,又被纪凌分出一部分还算可用的, 给了他们另一个选择。
那就是去到纪国十城教平民读书识字, 能坚持教半年的, 那就会给一个官学旁听的机会。
要去教平民?
还要教半年?
才有旁听的机会?!
其实纪凌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从一到十还算简单,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实在太难了。
这些贵族子弟虽然不学无术,但好歹是识字的,不管品行如何,识字已经是个优点。
既然如此,不如变废为宝,扔到下面城池里面教学,总算是有点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