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皇子(92)+番外

但怎么觉得还不够呢?

确实还不够,郑国现在有三十九个城池,不说多的,就以郑国当个小目标,明年一定超过他们!

在实现超过郑国之前,纪国另一个好消息传来。

五个月就能成熟的稻子成功了。

今年六七月份种下,十一月收获,南方那边根本不下雪,这个时代的温度比纪凌上辈子要高不少。

所以偏南一点的地方气候温暖,完全适宜种植。

刚刚结束战争的纪国平静没多久,就被这条消息震撼。

郑锡站在宫室里,更是不知该说什么。

五个月成熟的稻子?

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说过。

现在正在听户部公子钦讲解。

“年初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稻子很特殊。六七月跟公子凌一起种下这片试验田。”

“虽说这谷穗还是不够饱满,味道也一般,好就好在一年可以种两季。”

“每年二月种下,六月收获,七月种下,十一月收获。”

“南边的气候适宜,完全可以这么种,就算是往北一点,纪国国都附近,也可以实现两年种三季。”

“两年种三季这个不用多说,咱们纪国都懂。”

郑锡表示,他不太懂。

四五年前,他还在用粮食慢慢蚕食纪国,因为他那时候笃定纪国没有粮吃。

之后知道他们有粮,却没想到有这么多。

怪不得纪国那么有底气。

怪不得纪国那会说什么会造纸,会造恶金。

可实际上,粮食才是他们的底牌。

等听到纪国粮食亩产的时候,郑锡已经忍不住了:“这是什么种子,竟然这么高产?”

郑锡并未怀疑他们说的是真是假,平时纪国百姓的用度便可看出一二。

再有纪国这些人也不是随意吹牛的性格。

从纪伯到下面官员,明显知道一些五月稻的事,现在只是确定而已,所以他才直接问出来。

公子钦果然回道:“从南方而来的稻种,您看。”

公子钦又拿了几种稻子,大致一看好像都一样,其实仔细研究会发现,根部,叶子,穗子,其实都会有细微的差别。

正是这些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的差别,让种子的产量,抗病害能力都不同。

“这种耐旱,这种抗虫害。”

“这种高产,但种植时间长。这个谷穗不好看,周期短。”

公子钦对这些如数家珍,其实很多东西,是他回纪国之后学的,主要从纪凌那边得到的灵感跟答案。

加上他扎实的农务基础,才有了纪国田地繁荣的景象。

郑锡这才发现差别。

好像知道,为什么郑国田地乱糟糟的,而纪国田地非常整齐。

整个宫室里,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勾心斗角,说起话也不是夹枪带棒。

纪伯是个不喜欢拖拉的人,有什么问题能解决的立刻解决,解决不来的给个期限,更不让别人猜他的意思,简直有什么说什么。

身边的同僚们也是如此,看着吵吵闹闹,其实办事效率非常高。

这次的会议更是讨论麦子稻子良种中度过。

虽然几个郡的长官都在抢良种,但气氛实在好。

这种团结一致,为了国家而努力的场景,郑锡已经很久没看到过了。

怪不得纪国能收揽那么多野人部落,还让他们心甘情愿留下。

怪不得武城,定城,锡城归到纪国时候,就不说回去的事。

当然,纪伯还是把锡城留给他,毕竟是他带过来的,更是他父亲留下。

不过郑锡只是收那里的税收,其他治权交给纪国。

他信任纪国,信任的好像有点快?

但是这样的纪国,实在太值得信赖了!

郑锡感觉,他很快就能像耘先生一样,坦然说出我们纪国这四个字。

没办法,纪国值得。

郑锡最后看看五月稻,直接加入“抢”稻种的行列,不行,他也要为武城等地抢一抢。

大家先是一愣,怎么郑锡也这样啊!

来纪国才几天,怎么这一招都学会了!

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郑锡心满意足地抢了明年的稻种, 至少给锡城种上。

郑锡对自己家乡一直很好,这也是锡城愿意守城的原因。

宫室里吵得唾沫横飞,下了班后, 旁边同是大学士的杜邗道:“郑老先生, 主街那边开间炒菜馆, 宫室御厨出身,要不要去尝尝。”

郑锡原本打算回家,他在郑国的时候没有跟同僚直接出去喝酒吃饭的习惯。

就算小聚也要偷偷摸摸的,省得被郑伯阴阳怪气。

这会当着纪伯的面还在讨论?

其他同僚显然早就习惯。

“走走走,我早定好位置, 据说还得了小公子真传。”

“小公子真传?我不信。”

郑锡稀里糊涂跟着大家一起,跟着都城百姓一起挤进酒楼门口,还好同僚提前订了雅间!不然还没位置!

上班的时候吵架是为了发展。

下班的时候喝酒是为了生活!

不过大多数官员还是很节制的,特别是需要值班的官员, 匆匆打包立刻回去了。

明天还要公务的也没有多喝,只是大家一起谈天说地, 不拘什么话题, 聊到哪算哪。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官学里学习过, 还有一部分有见识的贵族子弟, 耘先生几个弟子也在其中。

更有平民出身的官员。

在其他国家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一群人, 聊的别提多高兴。

就连来上菜的小二也能附和高歌几句, 一问才知道, 他也认识字。

郑锡从刚开始的不安渐渐转变,如鱼得水般融入纪国生活。

城门外还有劳作回来的农夫,他们携家带口在街上买点小吃, 又或者用蔬菜换点晚餐。

好多农夫晚上竟然懒得开伙, 累一天了!吃点好的怎么了!

反正他们的粮食足够吃, 衣服足够穿!

再有不远处开张的锦绣铺子,是一群锦族人买上好的麻织布,现在不止湛蓝一种颜色,已经快成彩虹色了。

她们铺子以女子为主导,留着母系社会的习惯,把铺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郑锡的妾室也买过一块麻织布,给孩子做了件外衣,正适合皮实孩子穿。

郑锡看看自己的宽袍大袖,要不然自己也做件胡衣,窄袖好像确实方便做事。

十一月,纪国。

原本就因为打了胜仗开心的纪国,又因为五月稻的出现,更加热闹万分。

今年的腊祭显得格外隆重。

纪伯提倡节俭,故而宫室内里没有什么大的庆祝活动。

反而民间兴起一股浪潮,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庆祝腊祭,庆祝新年。

武城,定城,锡城百姓原本还有点不知所措,但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同样又开始了欢庆活动。

加上沂城跟武城的官道已经修通,原本这两个城是纪国跟郑国的交界处,如今直接连通,成了一家人。

而现在的边境城池,自然是锡城。

锡城跟中原一墙之隔,那边是郑国,这边是纪国。

上一篇: 系统之当软妹子穿成BOSS 下一篇: 有凤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