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异世之铁血枭雄(254)

思来想去,吴断看了看正用殷切的眼神看着自己的落魄书生,心中一发很,俗话说的好,宁肯雪中送炭。也不锦上添花,此时这人正是落难之时,就象自己当年一样,一旦被施了恩惠,定是铭记终身,瞅他也不像是忘恩负义之人,又有才干在身,在大燕这样的地方,只要是你有真材实料,谁知你能走到什么地步,反正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能不能引起陛下地兴趣却要看他的运气了。

想到这里,吴断温言道“周兄,两天之后确实有个机会,现在小弟也不瞒你,小弟在大燕军中添为二等校尉,此去川州却是有军务在身,两天之后,皇上要我进宫奏对,别的小弟不敢担保,但就周兄之事提上一提却是可以的,皇上的性子你不知道,对那些什么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从来不感兴趣,要是周兄信得过小弟,现在有什么真知灼见现在就说于我听,到时要是哪句对了陛下的心思,小弟在旁边再美言上几句,这事就说不准能成,你看。。。。。。”

“好,就依贤弟的意思,这两日还请贤弟详细的给我说说大燕现在的情形,也好叫为兄思量一下,到时再跟贤弟详谈如何。”

大燕皇宫,议政殿内。

大燕皇帝张弃端坐在书案之后,下面临时加的两张红木椅子上拿捏着坐着两人。

这两年来大燕虽是未再动兵,但国事繁杂,张弃也不得闲,就算是一些平常之事都交予现在更名为中枢省的诸人处理,但一些非要他这大燕皇帝点头才能办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张弃这才体会到了一国之君地艰难,诸事繁杂,以他的能力,军中之事自然不在话下,但涉及到大燕方方面面的诸般杂事却非他一人力所能及,为了少出纰漏,不得不时常召大臣们入宫商讨,这样一来,却是为他博了个善纳臣言,不再独断专行的名声,可说是张弃始料未及的了。

两年过去,在处理政务上张弃也是长进不少,自一年之前,张弃召集朝会,修订大燕官制,将大燕官制设为九品三十六阶,在朝中设中枢省,总领大燕政务,中枢省又外设都察院,大理寺,李书名掌都察院,如此一番下来,又过了整整一年光景,大燕官制才算是彻底完备了起来。

随后,张弃又将军务省更名为军机处,设主管三人,将顺州节度使韩起调回朝中,任军机处军机大臣,至于顺州节度使由方正担任。

今日这座下的两人却是工务司司事陈举和都察院都御史李书名,这两人一起到来却不是偶然,今年大燕气候火热干燥,旱灾之兆已显,中枢省众臣正忙着调拨钱粮,准备救灾事宜,去年大燕各处丰收。这救灾的钱粮到也宽裕,但张弃深知官员秉性,要是没有措置得当的监督,不定会出什么乱子,于是这才将都察院都御史召了来,提点的就是这次赈灾中的诸般监察事宜。

而这工务司司事陈举却又是另一番事情了。此时顺州已是大燕重要的畜牧之地,顺州虽然广大,但迁入顺州的革兰牧民日渐增多。再象以前一般任由牧民游牧已不可得,一些小部落之间地争端渐起,顺州刺史扩廓本是部酋长,对这样的情况束手无策。于是上报到了中枢省,以中枢省宰辅吴去的意思,派兵镇压乃是下下之策。不如召集顺州各部共同商议解决之策,但张弃对草原民族了解甚深,这些草原人对肥美草场的追求不下于农人对田地的渴望,商议?那能商议个什么出来,最后肯定是不欢而散,若是以武力屈服之,到也简单,但现在革兰金帐被逐,草原初定,正是收买人心的时候,这样一来岂不是坏了大事。

张弃思量了一番之后,却是下令顺州节度使方征召各部青壮入军,法子虽老,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缓解各部矛盾,增强大燕军力,而且还能削弱各部实力,一旦各部实力削弱,则这些革兰人还有什么能力给自己添乱。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

近两年来,大燕以战马换取南方货物的事情进展及其顺利,粮食等物从南方源源不断的进入大燕,一匹上好的战马在大燕不算什么,但交易之时却能换得维持一户人家大半年生活之用的粮食,南方诸侯虽然对大燕战马过于昂贵而颇有微词,但还是都隐忍了下来,这几年南方诸侯之间大小战事不断,骑军在南方这样水网纵横的地方受了一些制约,但在这样的冷兵器时代,一支完善的骑军所代表的东西简直太多了,所以虽然马匹贵重,骑兵训练起来也艰难万分,但只要是有些野心实力之人,都是趋之若鹜,更何况大燕甚至可以根据对方买卖的大小,派出专人帮忙训练骑卒,天下间谁不知道大燕铁骑的威名,虽然这些诸侯也是知道,就算再怎么训练,自己的骑军相对大燕铁骑来说也差之甚远,但在南方诸侯之间却是要看谁更舍得下本钱了。

不过大燕这一年来又征召了两万余革兰人入军,今年又要赈灾,这样一算下来,两年来囤积的粮草却是将将够用罢了,伊兰战事也是陷于僵持之中,在伊兰密河两岸,数十万大军对峙期间,伊兰的财货这时却是顺着已经开通的商路不断进入大燕,如今大燕却是国库丰盈的紧,如此一来,张弃觉得闲着也闲着,不如开始招募那些闲余人等开始修建顺州道路。

些议一出,朝野震动,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顺州多大的地方,要修多长的路,要修到哪里,修几条道路,这样的工程动辄就得招募十数万,甚至上百万的民工,以大燕的国力是否能承受得起?皇上是不是又发疯了,如此自耗国力,如何还能进军中原,一统江山。

中枢省彻夜都是大臣们争论其中利弊的声音,朝中各司也是议论之声一片,就连军机处也被迅速卷入其中,不可否认,这是一件涉及到大燕帝国方方面面的事情,其影响之深远甚至超过制定官制这样的千秋大事。

大臣们表示赞同的,激烈反对的,出谋划策的,秦折好像雪片一般飞入皇宫大内。

张弃一看,自己将这件事好像想的过于简单了一些,大臣们对此事的态度也过于激烈了一些,他哪里知道,这个时代,要想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但无一例外的,这些异想天开的皇帝都被冠以暴君之名。

别说大燕刚刚立国四年,领土只是居于大宋一禺之地,就算是倾中原之力,这样的工程也耗费数十万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景才能完成。且古代君王征发民役,都是以强募为主,百姓从中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且有些残暴的甚至驱使成千上万的百姓背井离乡,致使田地荒芜,国力虚耗,压榨的狠了,甚至变成民变。

张弃想要做成此事却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想的是此事若成。草原立时变力坦途,大军调动起来容易不说,就是商旅也能顺利的进入大燕境内,再修上些城堡之类,何愁草原大漠不入大燕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