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今天你一句话都插不上嘛。”
郁江乖巧低头站着,闻言抬眸看了眼宁嘉,欲言又止,最后没说一句,认真接受宁嘉大小姐的批评,不敢有一丝反驳。
“因为你对项目不熟悉。下次多看几遍。”
记忆力一绝,来之前已经将项目细节了然于心的郁江,低低“嗯”了声。
看他这么听话,宁嘉有点不忍心。
回忆起刚才跟温莫宁相谈甚欢的场景,才意识到郁江小同学闷了那么久。
等下一趟电梯上来,按了一楼按钮,宁嘉歪头问一旁的郁江。
“想要什么补偿?”
郁江怔愣,以为听错了。
“刚才不是让我对你负责嘛,无聊了五十分钟,想要什么补偿?”
郁江嘴角微抿,笑意从唇角偷溜出来:“什么都可以?”
“说出来听听。”
“我想买家具,你陪我。”
“家具?”宁嘉扭头,疑惑开口:“你打算搬家?”
“算是。”
宁嘉没多想,权当小公子刚回国,没什么朋友,只能让她陪着。
这样一想,说话时柔软了些。
“可以,现在就去。”
没有朋友的小可怜。
外勤完成工作后可以提前下班,又是陪璟川集团的小公子逛街,宁嘉摸鱼摸得很是心安理得。
说是逛街买家具,其实是坐在私人VIP室里,对着品牌发来的介绍册勾选想要的家具。
郁江来的是某百年奢侈品店,店内服务极好。
像他这种VIP,来后直接上了店铺二楼,店员将饮品、甜点送上,轻手轻脚地离开。
偌大的休息室里,只有他们两人。
“你帮我选。”郁江把手工纸册挪到她面前,对上她迟疑的目光,又补充了一句:“我审美不好。”
宁嘉上上下下扫了眼他的衣着。
颜色搭配好看,干净清爽,没有半点跟“审美不好”挂钩的地方。
“帮帮我,就一次。”
像小狗狗的呢喃。
宁嘉迟疑接过,边勾选边说:“到时候送来不好看,不舒服,我不负责的。就算不喜欢,也要好好用,听到没有。”
郁江轻笑:“嗯。”
用到老。
宁嘉坐在二楼靠落地窗的位置。
今天阳光很好。
温润阳光落在她乌黑长卷发上,宁嘉整个人显得温柔了些,翻了一页,宁嘉抬头问:“有没有喜欢的风格,或者向往的生活状态。”
落地窗外是仿中世界风格的步行街,打卡拍照的人很多,热闹嘈杂;落地窗里静谧安详,对比之下,添了几分小确幸的美好。
郁江坐在她身旁。
微微抬手就能碰到她的手臂。
身体仍僵直着。
宁嘉不知道,她翻页的时候,手臂碰上了他的手背。
她穿着一件黑色长裙,手臂裸露在外。
肌肤细腻光滑,带着玫瑰一般的冷意。
触碰的刹那,那股冷意却像滚烫灼热的呼吸从手背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
郁江耳尖泛红,表面一本正经,私下小心翼翼捂住手背,将残余的玫瑰香味藏在手心里。
他第一次跟宁嘉近距离接触。
恋爱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让人感知到兴奋与幸福。
回来之后,他大脑里分泌的多巴胺一定比往常多得多。
听到宁嘉的问题,他偏头,声音很小。
“现在这样。”
坐在一张长沙发上,抬头就能看到她。
细碎的声音模糊不清,滋滋的震动声轻而易举地压过他的声音。
木艺茶几上,宁嘉手机屏幕亮了。
屏幕上“温莫宁”三个字格外刺眼。
宁嘉弯腰拿手机的时候,挑眉问他:“刚才说什么?”
郁江欲言又止。
宁嘉打算待会再问,让郁江思考一段时间,先接温莫宁的电话。
她静静听着,指尖捏着细长铅笔,在羊皮纸上画下一道道圈,嘴角泛着淡淡笑意。
郁江听不清那边说了什么。
温莫宁的声音像他刚才说的话一样,模糊不清。
还是有区别。
他说的话,宁嘉没听见。
温莫宁的话,她能听见。
两分钟的电话,在郁江的世界里停顿了很久。
局促不安与紧张在120秒的漫长时间里消退,郁江想了很多。
郁太太说,“这次错过,再无机会。”
因为这句话,他坚定了某种大胆的想法。
想让宁嘉,听到他的声音。
**
宁嘉挂断电话,侧头见郁江出神思索着什么,索性不打扰他。
在郁江面前,宁嘉放得开,没有顾虑。
不用纠结做得不好郁江不满意之类的事,甚至于就算他不满意,她也不会担心什么。
宁嘉一直把当他弟弟一样照顾,在他面前,可以卸下一切,保留在家人面前独有的轻松自在。
她不知道郁江喜欢什么样的,索性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兴趣来。
温莫宁打电话是询问晚上的聚会地点和时间。
这点,同事们在微信群里已经订好了。
一群人出去狂欢,除了吃火锅、去酒吧,暂时想不出第二种选择。
商务部的同事都是外向社牛,听说宁嘉邀请大学里的学长兼这次项目的对接人,对方模样还不错,立马定下去酒吧的行程。
在究竟的氤氲氛围里,拉进和对方的关系。
顺便看两眼帅气学长,想想都很美好。
他们订了晚上八点公司附近的一家清吧,氛围好,不吵,酒款选择丰富,年轻人晚上下班后社交的首选地点。
从vip休息室出来,宁嘉又带着郁江在附近吃了顿晚餐,等到七点,跟郁江慢悠悠地往清吧那边走。
晚上七点。
深蓝天空仿佛被水墨泼过,蓝与黑交融,似沉将沉,有一股从容的优雅与静谧。
大自然的变化成了此刻最好的滤镜。
趁还有时间,宁嘉站在临湖的栏杆前欣赏美景。
跟她一样来看风景的人挺多的,三三俩俩结伴而行,大部分都在拍照,要么自拍,要么让同伴帮自己拍,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
宁嘉之前不太喜欢拍照,直到一年半前翻朋友圈和微博,从文字与照片的表述里,感受到了一个连她本人都未曾发现的沙雕宁嘉,才体会到分享欲、表达欲的意义。
看过去的文字与照片,好像在用旁观者的视角欣赏自己。
从那时候开始,她喜欢上了分享与表达。
起初她会将有趣的文章、照片分享给郁羲和,只不过得到的反馈都太平淡与模式化,无论她分享什么,郁羲和的态度永远带笑,永远夸赞,像只会夸人的AI人工智能。
宁嘉后来减少了跟他分享的次数,开始将日常生活分享在朋友圈里。
仅三天可见,不知道谁能看到这些。
眼前景色绝佳,宁嘉从包里拿出手机,正想让郁江帮她拍张照片时,脑海里蓦地闪过一个念头。
——郁江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