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刘太妃还能闲着没事就跟江太后斗斗嘴,背后也敢打趣她。
傅安和从马扎上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上前迎了几步。
也不接刘太妃的话茬,只笑道:“几位太妃娘娘怎地到这里来了?这儿正种菜呢,仔细呛着你们。”
刘太妃斜了眼傅安和身上的短打跟围裙,笑道:“我们几个没见识的,还从未见识过在宫里种菜这样的稀罕事儿,想过来长长见识。”
傅安和嘴角抽了抽。
刘太妃这个表姨,真是老阴阳人了,开口就阴阳怪气。
偏她生得端庄大气,四十来岁的年纪,却瞧着最多只有三十岁,自有一种成熟女子的风韵。
而且她还身怀武艺,听景仁宫的老嬷嬷说,当年她闲着没事就跟先帝操练一番,先帝都不是她的对手呢。
可以想象得到当初是怎样风华顾盼的美人儿。
难怪即便没生下任何子嗣,也能盛宠不衰小二十年。
傅安和不理会她的阴阳,指着不远处的菜畦子,笑着给她们介绍道:“这边种的都是辣椒:有不辣的青椒、有先前炒辣子鸡用的朝天椒、还有长一些的二荆条,还有颜色各异的彩椒。”
手指换了个方向,又笑道:“这一片种的就杂了些,有西红柿、西兰花、四季豆、紫甘蓝、生菜以及苋菜等等蔬菜。”
蒋太妃“啊呀”一声惊呼:“除了苋菜,旁的菜我竟通没一个听说过的,难不成都是西洋蔬菜?”
傅安和点头道:“都是从廖家那里得来的西洋蔬菜种子,能不能种出,种出来甚样,我一概不知。”
说着说着,竟把自己给说笑了,她捂嘴道:“我这种菜,主打就是一个听天由命。”
刘太妃“噗嗤”一声笑出声来:“你说话可真有趣,难怪太后肯纵着你,皇上也不管你。”
陆太妃附和道:“先前就听人说贵妃娘娘品性良善,说话又风趣,是个人见人爱的,今儿一见,才知所言非虚。”
“几位太妃真有眼光,我就是这样的人儿呢。”傅安和才不会害羞呢,大方地认领了这夸奖。
然后大手一挥,豪爽道:“等这菜长成了,太妃们想吃甚只管叫人来摘便是了。”
刘太妃立时道:“这可是你说的,我们可是要当真的。”
傅安和笑嘻嘻道:“当真,我虽是小女子,可也一言九鼎,到时你们只管打发人来摘便是了。”
蒋太妃高兴道:“今儿咱们来逛慈宁花园算是逛对了,白得个大好处。”
刘太妃哼笑一声:“甚慈宁花园,这哪里还有花草?该叫慈宁菜园才对。”
又抬眼看向傅安和,看热闹不嫌事大地建议道:“贵妃娘娘的菜园子,再金贵不贵了,合该叫皇上给你写块‘慈宁菜园’的牌匾,挂在入口处。
如此,才不会有不长眼的,敢觊觎你种的菜。”
傅安和:“……”
真是老阴阳人了。
这一番话说的,随便一分析,就有三五处梗。
慈宁花园改名慈宁菜园?名字全改掉也就罢了,偏还带着“慈宁”两字。
慈宁宫可是江太后的寝宫,这是想气死她不成?
还有写牌匾这事儿,全京城,甚至全大周,哪个不晓得穆九黎这个抠门精皇帝动辄就给人题个牌匾的事儿?
傅安和简直要给她跪了。
想拜师学当阴阳人。
但她只能尬笑道:“表姨说笑了,我虽不才,但好歹也是贵妃,如今宫里位份最高的一位妃嫔,谁敢觊觎我种的菜?”
她已经跟内务府要了六个擅长打理花草的宫人,让他们负责照管自己的菜园子。
六人分成三班,轮流值守,夜里就睡在后头的慈荫楼。
难不成防守如此严密还会被下黑手?
刘太妃哼笑一声:“谁晓得呢?这宫里啊,甚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这显然是在提点傅安和。
傅安和皱了下眉头。
也对,景仁宫她可以防得滴水不漏,但慈宁菜园,啊不,慈宁宫花园远在西六宫的西南角。
离她在东六宫的景仁宫甚远。
若真有人伺机搞事,自己还真有些鞭长莫及。
她抿了抿唇,决定回头就叫立秋在菜园子的四个角落装上四个摄像头。
这下,谁要是敢搞事,她就直接曝光丫,让穆九黎治丫的罪。
这人要搞事,起码得等到菜畦子里的菜成熟,那会子她要么已经当上皇后,要么腹中已有龙种护体。
她索性将摄像头跟平板拿给穆九黎看,他还能因为这不合时代的科技产物,把自己当妖怪烧了不成?
反正别问,问就是西洋物什。
啥?别的西洋人也没见过这样稀罕的物什?
西洋那么大,来到大周的西洋人未必一定就是廖家商队去的那个西洋呗。
实在不行,她索性就抖搂出自己有储物空间这个秘密。
横竖穆九黎又瞧不见自己储物空间里有甚,抖搂出来也不打紧。
他要想得到里头的物什,不还得哄着自己讨好自己?
所以,就让她看看,这个倒霉鬼是谁吧!
她乖巧点头,应道:“表姨放心,我会叫人多留意的,定不让人钻空子。”
刘太妃等人也没有多待,毕竟这里空空如也,只有一片光秃秃的黑土地,甚看头都没有。
送走众人后,傅安和重新坐回到马扎上,在春日的暖阳里,托腮看着宫人们小心翼翼地浇水。
颇有些岁月静好的意味。
能重生到太平年代,不必经历战争的疾苦,又没有前世那样的大型天灾频繁爆发,日子过得真是悠闲。
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若是有机会让她再选的话,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大周。
*
傅安和在宫里岁月静好地种菜,但外头却惊雷频发。
首先就是秋氏与钟大家的案子有结果了。
因秋家人寻到了人证跟物证,李家谋害秋氏罪证确凿。
李家三人在生死关头,展现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李大老爷跟李二爷这对父子,不约而同地将罪名都推到李大太太身上,说主意是她出的,动手的人也是她的陪房。
而且也不知如何买通了牢里的人,将他们父子的所作所为告知了李大太太,目的是让李大太太万念俱灰,然后“畏罪自尽”。
可他们不想想,能参与谋害儿媳妇的妇人,又岂是那等愿意默默担下罪名的良善之辈?
李大太太得到消息后,立时反咬一口,将罪名推到了李大老爷身上。
而且还出惊天猛料,说李二爷要迎娶的那位永安候府大归的大姑奶奶杨氏,其实跟李大老爷也有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