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鲁王……势力也太大了些。”
势力渗透这么多地方,要是再给他一些时日,怕是整个夏国都在他手中了宣帝才知道。
“皇帝什么态度?”
程襄嘲讽一笑:“能有什么态度?发怒、暴跳如雷呗,同母所生的亲弟弟造反,已经不仅仅是挑战权威,还是打脸。”
“现在朝中都吵疯了,甚至还弄出了主战、主和还有中立三个派系,可鲁王那边打得厉害,根本不给他们时间去争论出一个结果,现在只能先派兵镇压,然后再好好商议劝说。”
秦婳觉得好笑:“鲁王都造反了,还主和?咋滴,最后还能握手言和,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程襄:“皇帝就算想杀了这个弟弟,那不还有太后呢?太后最是疼爱鲁王,自鲁王犯错被强制发配到封地之后她就一直跟皇帝冷战,这次虽然是鲁王的错,可在这偏心太后的眼里怕是觉得鲁王就是被皇帝逼得不得不造反,她不闹着让皇位换个人就不错了,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皇帝杀鲁王?”
就……荒唐。
这皇帝当得也太憋屈了些。
“这场战争你不能参加。”秦婳难得表情凝重。
“清官难断家务事,鲁王赢了,他不会善待这些敌对的将领,尤其是出了头的;而鲁王若是输了,皇帝论功封赏,那怕是就上了太后的死亡名单。”
“你身上不缺战功,他日抵御外族,总有封侯拜将的时候,这一次不要参与了。”
程襄本来是为了救秦婳才准备去的,现在看到她完好,自然也没争那战功的心思,不过现在事情不是他能决定的。
“点将名单已经送上去了,临阵不可更改,终究还是要去一趟,不过你别担心,我并非主将,背锅也轮不到我。”
秦婳想想也是,遂点头:“说得也是,你自己小心些。”
秦婳不是个安分的主儿,其实刚刚她还想着自己要不要扳作小将跟随程襄一起去,但念头一起,突然就觉得没必要。
从军辛苦,尤其是当小兵,虽说跟在程襄身边有他照顾吃不了太多苦,但特殊的存在总是容易迎来祸端。
况且她没有必须要跟去的理由。
她是担心太子,可这一局就是太子弄出来的,她跑到现在太子敌对的一边,到时候打起来,她都不知道该杀哪边的人了。
秦婳把这些日子南州瀛洲发生的事情跟程襄说了,虽然他起不了决定作用,但去到那里也不至于摸黑,万一战火蔓延到瀛洲,那就得靠程襄了。
第149章 技不如人,死得不冤
“咕咕。”
秦婳摸了摸信鸽的羽毛,轻轻将它放飞。
手中纸条展开,这是程襄送来的消息,比八百里加急的战报慢不了多少。
‘三皇子身亡、大皇子重伤,命悬一线。’
秦婳一直知道太子不是什么好人,那天太子也表明了,他要打破的是几方的平衡,破而后立,寻求生机。
鲁王造反必然有太子手笔,如今西、南两地水深火热,朝中也乱了起来。
现在……轮到他那些兄弟了吗?
秦婳蹙眉,她并不同情那些皇子,也不觉得太子不该杀自己兄弟。
寻常人家手足相残是不可饶恕的大罪,可帝王之位,从来都伴着鲜血杀戮,哪个帝王脚下没有踩着兄弟至亲的尸骨?
太子手上沾染的鲜血太多,不差这两个人,况且他们本来就想对太子出手,技不如人,死得不冤。
太子……他经历了太多,心中有着坚定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此不择手段,哪怕将无数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秦婳并非心怀天下之人,虽为将,却并未想过以血肉之驱守护天下太平什么的。
但她只是人情冷漠,并非邪恶,若是换了她,她做不出这般事情。
太子的经历她了解并不全面,他的痛苦、委屈、绝望她也无法感同身受。
她没什么可置喙的,但忍不住想,太子这样心性坚定决绝的人,真的喜欢她吗?
换位思考,越想越觉得不可能,她根本想不出自己哪点儿值得太子喜欢。
-----
鲁王来势汹汹,不到半月就割据四州,占据足足十九座城池。
造反造得如此声势浩大,也是少见,也从侧面反应了鲁王手中的势力庞大,渗透之深。
鲁王造反本就足够让宣帝震怒了,紧接着又失去一个儿子,长子也快没了。
这哪怕是太后站出来,宣帝也不能忍了。
和谈?绝无可能。
鲁王必须死。
朝中大臣安静如鸡,前两个敢劝说和谈的,尸体还摆在宫门口没收走呢。
之前只是扣押太子还好说,让皇帝以大局为重,以最和善的方式去解决,可现在皇子死了。
一死一伤一囚禁,已经不是可以劝说的了。
宣帝调遣军队,用重兵镇压,颇有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势。
那些文人见此瞬间来劲了,一身学问,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一个个泼墨挥毫,用尽辞藻,严词谴责鲁王造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师出无名。
野心昭昭、狼子野心、毫无人性……各种骂人的词语都用上,那激动的样子,若是鲁王还在面前,怕是要冲上去对着鲁王一顿骂,最好把唾沫都吐他脸上。
神都里骂得热闹,外面打得热闹。
不仅仅是大军跟鲁王打,域外个部落乘虚而入,本来被打走了,看准机会卷土而来,西南各各关口都燃起了战火。
各处噩耗传来,朝中乱了,宣帝也生生被气得晕倒了。
好不容易被太医抢救回来,听说大皇子没救过来殁了,宣帝怒火攻心,喷血入柱。
宣帝昏迷不行,但前方战事还在进行。
太后倒是想插手,但宣帝早防着她,直接将她圈禁起来。
最后几位阁老一合计,推荐了二皇子暂时监国。
二皇子楚河翰?
秦婳听到那个名字就觉得要完。
----
一道急促的声音惊动了正在小憩的太后,虽然闭着眼,但眉头紧皱,被惊醒之后也是一脸的愁容,脸上是肉眼可见的憔悴。
“太后娘娘,又有新消息,王爷又拿下了一座城池,不过听说王爷中箭,受了点儿伤。”
太后瞬间坐起身,无比紧张:“伤在何处?严不严重?”
福嬷嬷忙宽慰:“您别紧张,伤势不重,不过此次对战的是武英侯,怕是一场恶战。”
武英侯穆康,四十出头,身强体壮,能征善战,在武将之中也是赫赫有名。
“就是他伤了我儿?”太后气得眼睛都红了:“他该死。”
明明是鲁王造反,武英侯是正义之师,但你指望太后讲道理?不可能。
鲁王是她儿子,是当朝王爷,武英侯一个臣子伤了她的儿子,那还了得?
福嬷嬷显然也没觉得太后有什么错,忧心忡忡:“这派出去的将士越来越多,希望王爷吉人天相。”
太后越想越气,一把挥掉桌上的杯盏,上等的贡品瓷器碎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