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真千金和反派首辅HE了(209)+番外

他又顺路折回季家,想跟季晏明说一说这次出征发生的事,哪知季大人马上要成婚了,之后需要一段时日的假期,手头的差事和公文要提前处理完毕,此时还在内阁通宵达旦的加班。

楚王只得过来洛家找桃笙说话,听说门房的人说他们姑娘今天也出去了。

楚王从洛宅退出来,委屈到不行,还好看到了桃笙。

桃笙连忙将他请进来,专程给他座位上放了软垫,又亲自泡茶端了上来:“我再没想到殿下竟然回来得这样的快。”

说起这个,楚王当即得意了起来:“要处理那些乌合之众原本就不用费什么工夫,只是听说父皇这段时日身子不好,所以我就想着快些把这事完成了,早来送来报捷,也免得让他日夜忧心。还有你们下个月成婚的事,我自然不能缺席,若是让这些宵小之徒耽误了观礼的事,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在楚王看来,桃笙和季晏明可谓是他一手撮合的,自己就算是媒人都能当得起的。

只是这媒人不能只担了名字,还要参与接下来一系列的后续活动,他如今是父皇最倚重的皇子,杂事太多,所以便将这媒人的位子让贤给了王妃。

但是在楚王的心里,却一直认为自己才是贡献最大的人。

桃笙关切地问道:“殿下这一路之上可顺利?”

“顺利,当然顺利。”楚王一脸得意,“那号称从前代国摄政王的李攀算个什么东西?那一伙联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八线作战都没用,区区两线作战,能难得到我楚王吗?要不是老六那杀才耽误了那么多事,叫我晚去了前线一个月,否则东线大捷的事,怕是轮不到老傅指挥了。”

楚王在军营当中跟武将们吹牛皮多了,明显比从前又健谈了不少,通过这谈话段话,桃笙得出了以下信息。

第一,虽然这次对外作战不定有楚王说得这么轻松,但的确不算艰难。

季晏明之前分析也都是对的,朝中这样多的皇子,皇上偏偏选了他去前线督战,就是为了往楚王殿下手里送军功的。

第二,因为睿王犯事所以耽误了一些事情,导致楚王前往边关之时,东线作战已经完了。

第三,这次楚王快速打仗行军回来,跟他们的婚事也有很大关系。桃笙前世表姐成婚的时候,两个从前关系很好的大学舍友都以距离太远为由没来参加,而楚王殿下为了可以参加他们的婚礼,提前完成作战任务,日夜兼程赶回来了。

由此可见,楚王殿下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这个举动可谓非常有心。

桃笙继续夸赞了他。

楚王最近被晒黑了很多,被桃笙一通夸赞之后,黝黑的脸在灯光下出现了可疑的红色。

“这次征战说顺利也顺利,毕竟结果还是很好的,但要说完全顺利也没有,过程当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什么问题?”

“譬如东线大捷时,那陈国、赵国几个军队实在跑太快,我们追半天没追上。本来想着好不容易赢了这次作战,起码把他们的战马和粮食都抢回来,结果只搞到了一点,跟预期可谓是大相径庭,大家都很气愤,后来还是我安抚了好久才摆平的。”

桃笙:……

就当你凡尔赛了。

= =

楚王这日来到宣政殿时,傅将军正在跟皇帝汇报工作。

两人这次都是率领先锋队一起回京,本来约好今日要一起过来面圣的,后来因为兵部尚书找楚王有急事,方才在宫门多停留了一会儿,傅将军先到了。

皇帝对着楚王招手:“此次出征辛苦了。”

楚王应道:“为了朝廷和百姓不觉得苦。”

皇帝看着最心爱的儿子变得日渐靠谱,心里自豪感油然而生:“来,坐下,把这次出征的事跟父皇说一说。”

楚王经过昨天在桃笙那里的演练后,说起来之后更加流畅也更富有戏剧性。

皇帝听着听着露出了怀疑的眼光。

刚才还想着这楚王回来一趟看着沉稳了,没想到这说起话来还是跟从前一样,听起来并不怎么靠谱。

哪知一旁的傅将军却表示了赞成:“楚王殿下骁勇善战,雷厉风行,在敌军尚未反应之时,便连下了三城,倒是很有几分帝国双璧的风采。”

重点突出了一个“快”字。

在有绝对实力碾压的作战当中,这点的确是用兵精髓,楚王殿下做得很对。

皇帝:……

他活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知道,这个儿子还是个将才。

= =

成婚那日照例是要考校新郎官的。

桃笙起了个大早化妆,早饭都没顾上吃,只用了几口芙蓉糕填了填肚子。

张心悦和念笙两个人按理说是有时间吃饭,但两人也都没吃,而是一脸严肃地站在一旁合计。

“也不知道今天来的人能不能困住季大人。”张心悦忧心忡忡道,“起码要顶上一个时辰以上吧,要不然可不成。”

“不是有家里的舅舅和表兄弟吗?”桃笙道,“还有太乐署的同僚们在,应该问题不大。”

桃笙显然低估了两人的好胜心,她话音刚落后,张心悦百年摇头道:“那哪够啊!是人都有私心,他们真的能卯足了劲儿拦住吗?”

桃笙忙为自己的下属撑场子道:“我们太乐署的同僚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正直之人,整个衙门都风清气正,醉心音律,是绝对不会随便放人的。”

念笙托着下巴一脸严肃:“他们是不想,可是又不是只有自己,还有家里人想升官想发财,肯定也不愿意往狠里得罪表哥。”

毕竟他们表哥可是个狠人。

桃笙:……

所以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往狠里得罪他!

桃笙婚礼一事原没想着铺张大办,主要是骨子里就怕麻烦。

季晏明对此却持有不同观点:“咱们拖到二十多岁才成婚,家里都等急了,想要好好办一场。总不能因为咱们两个怕麻烦,就枉顾了长辈们和亲朋好友的心意。”

桃笙被说服了。

尤其皇上后来赐下那些东西之后,想要简办也不成了。

桃笙就想着这些年确实疏懒,都没有在家怎么举办过宴会,便想着趁这次机会权作是个大型聚会,迎亲对阵就像娱乐赛,将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玩一玩也不错。

再没想到这两个妹子求胜心这样的强。

洛家是书香世家,桃笙的几个舅父和表兄弟都是自幼会说话就学着背诗写文章,文试完全可以拿捏得住。

季晏明虽然多年不读书了,但到底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出身,很明显的宝刀未老,加上有谢怀安帮衬,跟洛家几位年轻公子也是你来我往甚是精彩。

一般来说文试之后是武试,可桃笙是太乐令,官方盖章的最擅音律之人,所以临时加了这方面的考验。

太乐丞顾大人亲自出面考较乐理,而季晏明跟桃笙相伴多年,这些东西耳濡目染也知晓不少。且因着桃笙未曾去国内知名书院念过书,入国子监执教有些不适应,季晏明则是在外求学多年,经验丰富,从前还曾帮着桃笙写过好些教案,再他加上记忆力实在是好,可谓是过目不忘,故而对于此次乐理考校应答十分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