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过好日(129)+番外

以后她爹跑外头的时候越来越多,不能总穿布鞋啊。

她和小哥哥才十三岁,还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如果买皮鞋了一年后就穿不了了。

那多可惜啊,人家老师傅的皮鞋能穿几十年呢。

咳咳……其实她更喜欢凤娘做的千层底,舒服还透气。

她也学会了,就是力气不行,做不动,只能帮着她娘糊糊鞋底啥的,但是步骤啥的记得牢牢的,随时都可以由理论向实际转变。

“给我爹做,我先交定金,过两天让他来,你给量脚,成不?”蓝凤询问道。

老师傅点头,“你个小丫能说的算不,别回头你爹又不做,定金一块钱,回头我可不给退。”他怕麻烦。

“您放心。”蓝凤保证,“我爹肯定喜欢您老手艺,爷爷,我还想做点东西,对您来说特别简单,您能给我做了么?”

老师傅有了兴趣,“做啥?”

“就是皮钱包,我自己画样子,不大,可折叠。”蓝凤比划了下大小。

“里面像书包一样,有两层,再加几个小隔断,用不了多少皮子,简单缝制一下就成了。”蓝凤继续卖乖,“您看多少钱合适?”

老师傅琢磨了下,判断用多少皮子,是不难,“给一块五毛。”

“爷爷,我回去把钱包的图纸画给你,你看看再做。也先付定金,两三天我就过来。”这个她必须在场,随时讨论,老师傅做衣服、做鞋是老手,可是做钱包是第一次啊。

“成。到时候和你爹一起来,这个就付五毛定金就成。”老师傅挺好说话的。

蓝凤掏了钱,收了定金条最后又摸了把柔软的牛皮依依不舍的走了。

其实还是有些贵的,要不然她可以做个双肩皮背包。

不过一想要用到的皮子数量,毕竟书包要用的皮子比鞋子多多了,类推一下,鞋子还五块呢,背包的价格只会更贵,背不起,背不起。

等以后再说。

蓝凤将定金条仔细的收好,一块五毛钱呢。“哥,几点了?”

“一点多了。那个老爷子太能说了。饿不饿?”他俩还没吃饭呢。

“是挺能说的。”蓝凤笑了,她觉得她和小哥哥这回起码陪聊了十块钱滴。“咱们边往家走边吃。”时间不早了。

再说干巴巴的饽饽她也不怎么愿吃,稍微垫一下,晚上回家吃好的。

两人到家略早,凤爹娘还没回来。

夏天出工中午让多休息一会,毕竟太热,出工晚下工也晚。

“想吃啥?”蓝凤看到灶台上有凤娘泡的干木耳。

家里是养木耳的,有一次凤阳就直接摘了新鲜的鲜木耳,直接炒菜。

被蓝凤看到了,然后赶紧告诉爹娘不能这么吃。

说她在报纸上看到的,这么吃木耳是有毒的,把凤爹娘唬得够呛。

最后虽然凤爹说挨饿的时候啥不吃,但还是把那盘木耳给倒了。

之后他们家就只吃泡发的木耳了。

蓝凤还告诉凤爹娘泡的木耳也不能成天泡,不要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小时。

这当然不是她在报纸上看的,都是曾经的新闻报道,确有其事。

一家三口因为吃浸泡隔夜的黑木耳都中毒了,好像最后出现了生命危险。

有热点就有报道,就有很多新闻媒体报道木耳的优缺点。

其中就有说道新鲜的木耳的,好像新摘的木耳含有一样有毒物质,必须经过太阳晒。

因为蓝凤每次说话都比较靠谱,她还会往报纸上扯,凤爹娘对报纸有天然的敬畏感,所以认为闺女说的都是对的。

只有蓝小哥哥每次都觉得他妹妹好厉害呀,总能看到他看不到的内容。

“拌两个小菜,煮点粥就好了。”天气太热了,有些吃不下。

“那就拌个时蔬木耳,再来个凉拌土豆丝,放青辣椒丝。”看到小哥哥笑了,就知道他爱吃。

她家小哥哥是个爱吃辣的。

倒是粥,“别煮粥了,直接煮高粱饭,然后过水。”那样凉快啊。

“我烧火。”小哥哥挑了个最苦的活,大夏天的顶烧火这活不好干。

这一下子就把任务分派好了,“那我把高粱米下锅,就去洗土豆切土豆丝。”

两人都是手脚麻利的,很快就把饭菜做好了。

可是凤爹娘还没回来,七点多了,太阳就剩一个角了。

蓝凤问完小哥哥时间,皱皱眉头,“别是出了啥事?”这不太正常啊。

“我出去看看。”说的蓝小哥哥也有些心慌。

“一起去。”两人一起往外头走。

刚出家里小林子到了正道,就看到凤爹娘了,后头人影焯焯的,看来真的是刚下工。

“爹娘,咋这晚?”虽然天头有些暗了,蓝凤还是看到凤爹娘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

这是有啥好事了?

“哈哈……大闺女,儿子!咱家要有地了,属于咱家自己的地。队长下午让我们集合,说要分土地,叫啥玩意来着。”凤爹一兴奋给忘了,离得问凤娘。

“分亩到户。”凤娘也激动着呢,以后就有自家的地了,出了粮食交了公都是自家的。

蓝凤一拍脑门,她咋把这大事给忘了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啊。

原来这时候就开始了么,“啥时候分啊?”

“队长说了明天就量地,很快就分。不过现在地里的东西还是公家的,上秋还按工分分粮食,最后一回。”凤爹边走边和儿女说。

“爹,那以后岂不是就没有工分了,也没有集体了?”蓝小哥哥脑子很快,一下子想到了。

凤爹虽然觉得分地好,可突然不能挣工分也有些不适应,“没啦,说以后咱这都不叫四大队了,又改回北车了。”

凤娘补充,“以后郑队长就是村长了,还是当官的。”

“不过好像会计啥的就都没有了,以后东南西北车就一个大队部了,我也没听太明白。”凤爹自己也没搞懂,“反正郑队长……不,郑村长讲了一下午呢。”

“郑村长说了,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说镇上都已经在通电了,过几年咱们村儿也能通电。”这个凤娘记得牢牢的。

蓝凤心里腹诽,通电当然好,但是啥时候能通自来水儿呢,他们现在还喝大沟水呢,真的是够够的了。

谁让他们这地土质松,打不了井,据说打井就踏。

“电灯可好了,亮堂着呢,有灯绳,一拽就亮了,再一拽就灭了,可神奇了。”凤爹显摆他在县城看到的电灯。

蓝凤脑海里都是她爹“顽皮”的拽着灯绳的画面,要不是及时咬了咬嘴唇,就要笑场了。

还是问点正经事,“爹,是按户分还是按照人口分地啊?”

“肯定按人头分,要是按照户分,你信不,今晚过去全村子都得分家,我也把你俩分家了。”凤爹说完,一家子都乐了。

“唉呀,我也是要有地的人了。”蓝凤高兴。

包租婆没当上,先做“地主”了,也算是有恒产了。

“我们当家劳动力分的多,上学的不知道,反正小孩分的肯定少。”不会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