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过好日(55)+番外

蓝爷爷嘟囔了句什么,然后转身不说话了,这是不乐意呢。

蓝招娣心跳加速,因为她已经意识到她要成功了,分家有望了。

“老大,你去找下郑队长和会计。老小,把你二伯喊来。”蓝奶奶直接下了命令,“咱们今天分家。”

蓝大伯甩开蓝大伯娘,大步子走了。

凤爹也迅速的跟了上去。

招娣高兴的和她姐抱在一起,和愁苦的爹娘形成鲜明对比。

蓝大伯娘凑蓝奶奶近旁,“娘,分家有啥好的,以后总工分就少了,分肉都分不到好肉了。”

“分了家不是家家能养鸡了嘛,想吃肉杀鸡。”这就是分家的好处了,每家都能养鸡了。

到时候分家了以后会多些自留地。

可是蓝家这种情况,分家了房子还是住老房子的,自留地还是那么些。如果他们花钱在大队批新的房基地盖房子的话,到时候才会有新的自留地。

“娘,分家了兄弟们就不亲了。”蓝大伯娘转眼又想出个借口。

而且这个借口恰恰是很多老人在意的。

不过蓝奶奶从来不是一般人,“再不分,就更不亲了。”

老大、老三心思多,老二家又出了那么个孽,能怎么办呢。

不过她也不太担心,这半年她松了不少手,发现几家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才是今个分家的原因。

老太太强势一摆手,“你别说了,家是分定了。”

蓝大伯娘运气,有些嚷嚷她不养公婆,可这话只敢在心里想想,要不然会被整个公社戳脊梁骨的。

而且他们养公婆,咋地也得分大头。

不过想到以后家里的饭要自己做,衣服自己洗就没办法高兴。

照说分家让她娘家过来称称场面也是可以的,毕竟分家是大事。

可是她二哥刚发生那事,她娘还让她少回娘家。

好在老二媳妇没娘家,老三媳妇和娘家关系也一般,这么一算大家伙扯平了。

既然老太太肯定分家了,那她们家肯定要多占一些。

除了养老人多分之外,还有啥优势呢,蓝大伯娘想来想去还真让她想到了,她家有两个儿子啊,这才是蓝家的根啊。

郑队长他们来的很快,蓝凤还看到了个熟人,给她画一脸黑的二大爷。

她们这群小孩子都被撵出来了,唯一例外就是招娣。

蓝二伯娘倒是出来了,手里拿了不少好东西,别管郑队长几人吃没吃,今个晚上得弄点好吃的,这是规矩。

蓝凤主动烧东屋的火,看看能不能听到啥声。

她们家估计还有些家底她不知道呢,就说她出来前看到她奶找出了个煤油灯,还挺新呢,原来家里有啊,就是从来没点过,真抠啊。

第40章 分家细节

蓝家可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 谁都知道蓝家做主的是蓝老太太。

所以这回蓝奶奶和郑队长几人说话, 蓝爷爷闷不吭声也没人觉得奇怪,“他叔,他二伯都坐,今个麻烦你们来,是想着分家,娃都大了也让他们自己当家做主, 我和老头子可不给操心了。”

郑队长和会计点头。

二大爷是个会说话的,“树大分枝,应该的。”

之前就问蓝老大了, 爹娘、儿子都同意分家, 不需要他做啥,就做个见证就成了。

这活是个好活,之后还得有一顿好饭呢, 这是规矩。

反正晚上喝的稀粥,不怕吃不下。

郑队长还是问了一句,“你们哥三都同意分家?”走走程序。

“听爹娘的。”蓝家三兄弟都是这意思。

“那就成。”这就不需要调理了,直接上干的了, 还节省时间。

郑队长有些奇怪的是屋里咋还留个娃子,不过也没多问,“那就让老嫂子说说都有啥, 想咋分。”

会计也扬了扬本子,“工分还有历年的账我这也带来了。”这也是分家的大头。

蓝奶奶又瞅瞅三个儿子,“咱家没有多余的房子, 就现在的房子,谁住就分谁了。”

“不行。”插话的是老大,“爹娘,我得和老三换换,咋说以后是我养爹娘。”

蓝老大这话倒是让三个证明人刮目相看呢。

毕竟从面积上算,换房子他还是吃亏的,而且人家是为了养爹娘。

长子养爹娘虽说是惯例,但农村也不少不孝子。

“大哥,爹娘也可以跟着我们。”凤爹赶紧说话,虽然知道媳妇有些不乐意,但是爹娘年纪也不大,可不是负担。

蓝奶奶摆摆手,“我和你爹才四十多岁,正当年呢。哪里用人养,我们自己养活自己,谁也不跟。等我们俩动不可那天再研究和谁过。都说好汉不吃分家饭,以后的房子你们谁能耐谁找你们郑叔去批房基地去,我和你爹可不管了。”

这是她早就打算好的。“不过该有的孝敬还是要有的,我和你爹挣得工分够吃的,也不管你们多要,一家每年十斤细粮,大米白面都成,再加上五块孝敬钱。”

要是早年每年要五块钱他们可能有些打呗(迟疑),可是现在总去黑市倒腾,光冬天卖生菜也能挣到钱,所以不光儿子,媳妇也都没意见。

“你们三兄弟谁日子过得好,过年过节给老人买点槽子糕、江米条啥的,这就看自个心意了。”二大爷补充了一句。

蓝大伯他们自然没话说。

就是招娣明知道这么分房子吃亏,也没吱声,她太怕节外生枝了。

大伯三叔都是正房,就她家是厢房,咋不吃亏呢。

不过她眼界在呢,以后也不觉得会在这里长住,所以更没必要斤斤计较。

最开始她都想好了,能分家净身出户她都认了,何况现在,她知足了。

蓝老太太又扒拉出两个布包打开,里面是钱和票。

钱最大的是十块的,不过不多,一块的不少,还有角个分的,“一共是一百六十七块四毛七分。”

这钱数了多少遍了,肯定不会错的。

“分成四份,我和你爹也占一份,手里没钱心慌啊。”这么一算一家是四十多块钱。

“一家四十一块,多出那几块钱给老爷子老太太。”会计成天算账,算的最快。

“娘!这不成啊。”蓝大伯娘挤了过来,“娘,俺们大房还有两个儿子呢,阿彪、小虎才是蓝家的根,他们二房一个儿子都没有,以后的负担也没啥,闺女嫁出去就行了。叫我说这钱应该按孙子人头分。”意思是她们大房占两份,二房没有,三房有一个蓝龙,所以占一份,老爷子老太太占一份,这样也是四份。

郑队长微微皱皱眉,倒没觉得太过分,不把闺女当一家人也不是一家两家。

老规矩长子、长孙分的就该多些。

不过现在不讲究这个了。

郑队长和二大爷都没反对,这看老太太自己。

蓝奶奶悠悠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家里就两口铁锅,如果不分老二钱,锅给他们。”

招娣乐了,她干。

这年代有钱也不好买铁锅啊,据说还要工业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