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那些岭南蜜柚,还有么?”她问。
“还有些。”佩姈道。
“送到国公府里去,赐给家奴。”明玉淡淡道。
佩姈应下。
珠帘后面倏而无人出声,终于耳根清净。
明玉继续翘着兰花吃糕点。
女官们交换着眼神,似乎都在为平日里不拿正眼看人的董淑妃吃瘪而高兴。我无暇理会许多,只将眼睛看着摘星楼的下方。
马毬场上,越来越热闹。巳正,大鼓一齐擂动,在欢呼声之中,马毬赛开场了。
第二十章 寿辰(下)
上场的有好几队,健儿们皆从宗室、官宦以及南北衙诸卫之中选拔。
京中已经许久没有过这般盛大的马毬赛,无论士庶贵胄,都看得津津有味。
两场之后,气氛更是炽热。
因为第三场,便是人们最爱看的本朝子弟对阵外邦。
突厥曾经在马毬上颇为强悍,与天朝对阵互有输赢。不过这些年,突厥流年不利,王庭频频更迭,内乱不断,以至于突厥的马毬一落千丈,与天朝对阵,每每败绩。
此番太后寿辰,突厥的使者也刚好来到,索性就在芙蓉园里切磋一场。
也因得是太后寿辰,鸿胪寺不敢懈怠,早早安排了上场的健儿,好生习练。
待得上场时,只见天朝这边选出来的都是精兵强将,突厥那边的也个个膘肥体壮,不输天朝。
不过历年战绩在此,无人怀疑,天朝会再赢一次。
看客们愈加兴奋,两队堪堪上马,四周便已是人声鼎沸,助威的喧闹如排山倒海。
锣响开毬,马毬高高飞起,两边人马激烈争夺起来,场中弥漫起尘雾。
但一刻之后,众人便发现了不对劲。
天朝这边,竟是渐渐陷入了颓势。人倒是无碍,上场的马匹却似得了瘟病一般,有的当场拉稀,有的跑着跑着就失控起来,将好几个健儿摔了下去。
人马伤了,自是有替补的,但打乱了章法,场面就走向了崩坏。一阵混乱之后,突厥人连进数毬,遥遥领先。
场边的人,包括摘星楼上的贵胄官宦,皆一阵哗然。
“今日难道要输?”我听到旁边的尚宫不可置信地小声嘀咕道。
上首的景璘已然有些坐不住,将内侍召到跟前,询问情形。
四周都是议论之声,不安和狐疑迅速蔓延。
坐得最定的,只有我和明玉。
我朝上首瞥了瞥。
明玉显然跟我一样的平静,目光交错,我看到她唇角勾了一下。
董裕。
我转回来,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
刚才,董裕以左相之尊步入摘星楼,一路受人恭敬行礼的模样,仍在脑海之中。
那得志的模样,每在眼中停留一瞬,都让我觉得恶心。
我仍记得当年,此人在父亲面前的卑微之态。而父亲战死的消息传来,当上官家上上下下都悲痛万分之际,董裕趾高气昂地来到我家里,宣布父亲误君误国,罪大恶极,要将上官家全家羁押,听候发落。
我的世界,便是从那一刻开始崩塌破碎。
如果说,要将自己和兄长从罪狱的泥沼里救出来,便要将当年这些曾经落井下石的人一个个踏碎,那么我乐意之至。
来到摘星楼之前,我到姑母的牌位前进了香,让她替我给父亲带话。我郑重立志,不止刘温、张廷佑、董裕,其他的仇人,我也要一个一个……
“那……莫不是太上皇?”
神游之际,一个声音忽而传入耳中。
我愣了愣,回过神来。
只见场上仍然喧闹,却已然与方才那夹杂着不甘和怒气的气氛大不一样。
一队新的人马正驰骋上场,补充进了已经师劳兵疲的天朝队伍之中。
远远望去,那领头之人身形矫健,胯下一匹栗色骏马,跑得飞快,直穿中场。
“……太上皇!真是太上皇!”
我听到有人在兴奋地大喊:“太上皇来了!”
马毬场周围,如同水落沸油一般炸开。就连摘星楼上,也有不少人露出了喜色。
我蓦地站起来,定定望着那边。
嘈杂声中,耳边似乎回响着当年的话语。
——我会回来,你信么?
第二十一章 摘星(上)
太上皇的出现,如同在惊涛骇浪之中投下定海神针,阵脚迅速稳住。突厥人的大好势头,如同撞上了岩石的薄冰,一下破碎。
随着高高飞起的马毬一次又一次投入突厥毬门,看客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滴漏过半之时,比赛就已经没有了悬念。
每个人都兴致勃勃,眼睛只跟着栗马上的那个身影飞奔,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迎来热切的喝彩。
上首,景璘和太后的神色,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之中平静下来。
内侍为太后呈上新沏的茶,太后接过来浅抿一口,眼睛始终不曾离开赛场。
景璘面无表情,迎手上,他的手指蜷起,骨节微微发白。
将近正午,日光煌煌。
栗马经过摘星台下,额头上的白斑白得耀眼。
他纵马驰骋,单衣被封吹得鼓起,健壮的体魄若隐若现。一双长腿紧紧夹着马腹,疾风撩动,布料紧贴,动静之下,可见肌肉贲张。
突然,他追上马毬,回身将毬杖一挥。
马毬入网,欢呼之声再度如海啸一般淹没了芙蓉园。
我听到身边的女官们一阵抽气,似乎想像下面的百姓们那样露出倾倒之色,却又不敢发出声音。
明玉又嗑起了瓜子,清脆作响。
突厥勉力抵抗,终于还是落败。众目睽睽之下,太上皇下了马,走向突厥使臣。使臣们虽败绩,脸上却毫无颓丧之色,个个笑容满面,恭敬行礼。
从侍从手中接过酒来,赐予双方健儿,与之共饮。
场边又是一阵热闹的声音。
纵然不曾坐在那些百姓中间,我也知道他们必是在称赞太上皇风度过人。
身旁的女官们也在忍不住小声议论着。
一口气堵在胸口。我强自镇定,拿起案上的茶杯,灌一口茶。
太上皇见过使臣之后,未曾更衣,却转身径直往摘星楼而来。
楼上众人似如梦初醒,一阵骚动。
先前那为本朝获胜而欢欣鼓舞的气氛荡然无存。每个人脸上的神色都不尽相同,有人高兴,有人忧虑,更多的人犹疑不定。
已经列坐的宾客们自觉起身,随着那身影踏着玉阶出现在楼上,自动分开了道路。
两年前,在景璘的登基大典之后,太上皇就去了洛阳。
所以对于朝臣贵胄们来说,如何在太上皇面前执礼,仍然是个新鲜的学问。
最高兴的,当属左相董裕和吏部尚书刘温等人。
尤其是刘温。
他率先跪下,高声大喊:“臣等拜见上皇!”
如此激动,大概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救兵到了。
董裕等人皆跪拜在地,得了这个起头,无人敢怠慢,一时间,摘星楼上跪倒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