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笑:“莫忘了日后将他们人头留下,我要给父亲上坟。”
——
由于太上皇突然出现,太后这寿宴,一下有些乱套。
景璘跟我说话没多久,外头就有内侍禀报,说太后召他。
我知道太后必是已经强作镇定地将喜迎太上皇的模样演足了,接下来,就该是这母子二人闭门商议的时候了。
景璘没多言,匆匆而去。
今日跟随我到芙蓉园里来的,是兰音儿。外头并不见她,我找了好一会,发现她跟几个宫人坐在花园的一角。
那几名宫人,看着有些面熟,都是当年先帝时就在的。她们叽叽喳喳,不必走到跟前,也能听清说的是什么。
“……但凡当年在宫里伺候过的宫人,谁不惦记他。”一位宫人用绢帕绕着手指,望天感慨,“我也记得他当年出入宫中时的模样。每逢此时,告病的,如厕的,临时有事的就多了起来。”
另一人说:“我还曾跟着几个姊妹躲在御花园里躲了半日,就为等着他从那里经过,被蚊子咬了浑身的包,回去还被阿监责罚。”
兰音儿不解,凑过来道:“姊姊们说的也太过了些,打球打得好又生得好看的年轻人,也不是没有,譬如陈国公府的靳三公子……”
“靳三公子算个什么?庸脂俗粉。”
“就是。无论身量和模样,哪一样比得过太上皇。他打马球哪里好了,跑一圈下来便气喘吁吁,也不知一群人吹的什么。”
兰音儿不服气:“可靳三公子文采好,吟诗作赋样样出色。”
众人更是嗤之以鼻。
“我若有钱养一帮门客,我也吟诗作赋样样出色。”
一个宫人笑嘻嘻地点了点兰音儿额头:“你还小,懂得什么。文采好有什么用,男子最要紧的可是体力。”
说罢,众人窃笑,又继续露出花痴之色。
“我那时候想到他那肩膀那腰身,心中便觉得哪怕是能跟他春宵一度,入宫受这一遭罪也是值了。”
“我也是……”
就在她们胡诌起什么手大手指长代表本事好之类的话时,我再也听不下去,翻个白眼,打算找个能正经说话的。
芙蓉园很大,宫殿连绵,能与宫城中的殿阁比肩。
太后、皇帝、皇后在芙蓉园之中都有游幸下榻之所,且相隔不远。故而走出景璘的长庆宫,不须走多久,我便望到了明玉的韶华宫。
不过,我并不进去,因为我知道明玉不在那里。
我转进一条小道,花影扶疏,鸟雀啼鸣,一道溪水从面前蜿蜒流过。石桥上的青苔刚刚被整治过,并不怎么滑。我过了桥,没多久,就看到了佩姈。
她如往常一般神色清冷,行礼之后,将我带到了身后的亭子里。
与从前一样,她已经摒退侍从,一个人在这里等着我。
石墩上覆着五色织锦垫子,她坐在上面,慢慢嗑着瓜子,若有所思。
我并不废话,开门见山道:“给马匹下药的人手脚干净么?若有什么蛛丝马迹,速速清理,切不可留下把柄。”
“这不必你交代,我父亲自会去办。”明玉说罢,抬眼看我,神色严肃,“他进第五毬之时,你也在场,是么?”
我不明所以:“正是。”
明玉目光深远:“那时,他的衣领敞了开来。你说,他是不是比从前又俊了些?”
我:“……”
第二十三章 梳妆
虽然太上皇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但今日是太后寿辰,该办的还是要办。
芙蓉园为百官贵胄们准备的游乐一样不少,众人也并不早早离去。我知道,那些朝臣们,大约比景璘和太后还急着想知道太上皇突然回京之后的打算,毕竟这关系着将来自己在朝廷里怎么混。而芙蓉园的高墙之外,恐怕京城的百姓们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太后没有给外人看热闹的机会。专门为招待太上皇而设的宴席改在了承恩殿,用的是家宴的名头,出席之人也全都来自于宗室。
我来到太后休憩的景和宫时,她正倚在榻上闭目养神,一名宫人为她捏着肩。
听得动静,太后睁眼。见是我,坐了起来。“你来了。”她坐挥挥手,让宫人下去,对我说,“我久不见你,方才还想让人看看你在何处。”
我走过去,将手中的食盒放下,道:“我去了一趟庖厨。先前太后一直忙碌,必是又不曾好好吃什么东西,我便让他们做了些太后爱吃的点心,垫上一垫。”
太后看着食盒,眉头微微舒展,保养得宜的脸上有些欣慰,却露出了一丝疲色。
“到底是你知道冷暖。”她拉过我的手,抚了抚,道,“你如何?可用了膳?”
“我用过了,太后不必挂心。”
说罢,我将一张小方案挪到榻上,又将食盒里的点心一碟一碟摆好。
太后吃了两块,却似吃不下去,将牙箸放下,轻轻叹了口气。
“阿黛,”她说,“世事何以总是如此艰难?”
我知道她指的是什么,倒了杯茶,放到她面前。
“太后不必烦心。”我安慰道,“即便太上皇到京城来,也改变了不了什么。这两年,圣上已然小有气候,再不是那孤独无依之人,岂非比两年前好多了?如今在京城,圣上和太后才是主人,太上皇是客人,不然,他何以住在芙蓉园而不是皇宫里?”
这话显然颇得太后的心,她的脸上终于露出微笑,颔首道:“还是你通透。”
用了些膳,太后的精神好了些,不打算再休息。
“我这头发有些乱,你为我理一理。”她说。
说实话,她的头发仍齐齐整整,一点不乱。不过我知道她的心思。
稍后,她便要到宴上去见太上皇,万要严妆华服,不能少了半分气势。
说来神奇,以前,我从来不曾自己梳过头。在我看来,为我梳头的侍婢们应该多少会点法术,竟能让我那头又长又滑的头发听使唤,好好变成发髻待在脑袋上。
落罪时,我以为自己会像个废物一样,连最起码的齐头整脸也做不到。
但后来,真的一件事一件事自己做,我发现,这也不是那么难。
譬如梳头。
出家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太为打扮花心思,我可以经年累月只琢磨一种发式。结果就是太后也很喜欢我为她梳头,说我懂得如何将那最死板的发式看上去不那么死板。
坐到镜前时,太后看着镜中的自己,忽而幽幽叹了口气。
“阿黛,”她说,“我可是老了?”
这跟景璘问太上皇是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样,有且只有一个答案。
“太后这是哪里话。”我说,“太后这摸样搁在外头,只怕追着提亲的人有不少。”
太后一笑,道:“也就你敢拿这哄孩童的话来当着我的面说。我都四十了,万不能与年轻人比较。”
我说:“这可不是哄太后。今日来为太后祝寿的贵妇们多了去了,多光彩照人的都有。可我看下来,没有谁能比得过太后的。太后的脸上一丝皱纹也不见,头上一根白发也没有,不是年轻人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