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然发不出声音,只瞪着她。
她继续道:“妾的姓名颇长,但有个汉名叫阿蓝,别人都如此称呼。皇后也不必惊惶,这一个月来,皇后虽一直在昏迷之中,但妾给皇后服下的迷药乃是上好之物,只会让皇后睡不醒,说不出话,并无旁事。再过些日子,妾将皇后交给了公主,便可解了皇后的禁锢。”
说罢,她又向我一礼。
果然是缬罗。我转着心思,却仍无法理解她究竟为何将我劫持。
我与她不曾结怨,跟回纥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挟持我,有什么好处?
蓦地,我想到了子烨。
据我所知,回纥此来,本是要游说中原结盟,一同灭北戎。但并不曾得到子烨的明确答复。缬罗此举,难道是打算拿我来要挟?念头才出来,我又觉得荒谬。这等话本里才有的鬼扯之事,不像是缬罗那样的人会做的……
“这是妾为皇后熬制的肉粥。”只见阿蓝重新将那碗端起来,道,“皇后虽然醒来,可肠胃尚弱,吃不得干的。皇后将这粥吃下去,必会觉得舒服些。”
说罢,她用汤匙舀起一勺,凑到我的嘴边。
我没有张嘴,仍冷冷地看着她。
阿蓝的神色仍是平静,将粥碗放下,却搀着我,让我坐了起来。
这下,我才发现,这屋子里躺着的不止我一个。不远处的一张榻上,还躺着另一个人,双目紧闭。
竟是杜婈。
见我露出讶色,阿蓝道:“公主十分喜欢这位杜女史,吩咐妾等若有机会,也要将她带上。她还嘱咐说,这杜女史在贵国地位不凡,她若出事,对皇后百害无一利。若皇后不肯听话,还请想一想处境才是。”
我愣了愣,明白过来。
这缬罗是个精明的。显然,杜婈和我以及子烨的关系,已经被她摸得清清楚楚。
阿蓝看着我,那神色并不像在打趣。
我也看着她,少顷,张开口。
阿蓝微笑:“皇后英明。”
第二百八十七章 时机(上)
昏睡的日子断断续续。
阿蓝等五名回纥女子,混着一支回纥商队里面,见了人,只说是到中原讨生活的妇人。我和杜婈也被打扮成了胡姬模样,脸上画得白白的,仿佛病容。
照她们的说法,我们都是姊妹,在中原染了病,日子不长,按风俗要赶紧带回家里去,免得身死异乡。
大约是我们脸上的病容足够吓人,关隘的守卫仿佛害怕被传染上瘟疫一样,来看一眼,就躲到一边去挥手放行了。
杜婈一直在睡。而我虽然能睁眼,却不能说话,只能干瞪着,看着自己继续被带走。
然后,我气急败坏地,又睡了过去。
当我终于完全清醒的时候,只见上方和周围皆是华丽,如同宫中。
我愣了愣,有那么一瞬,几乎疑心自己是在做梦。但下一瞬,我就回过神来。
这不是洛阳,倒像是……
“你醒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我看去,目光定住。
是景璘。
“怎么,”他不紧不慢地走过来,在我身旁坐下,“不认得朕了?”
脑海中一片纷乱,我张了张口,嗓子似乎能用了,但沙哑得很,说话艰涩。
他拿过一杯水来,将我的脑袋抬起些,喂我喝下去。
我一口气灌完,缓了一会,继续盯着他。
“你……”我的声音仍哑得难听,“你怎会在此?”
他将水杯放下,道:“你当是想问,朕与缬罗是什么关系,对么?”
我沉默片刻,道:“是你让她将我带来的?”
景璘微笑:“正是。”
“为何?”
“不为何。”他说,“想你了。”
我:“……”
他又拿起一碗粥,要喂我吃。
我不理他,挣扎着要起来。
景璘有些无奈之色,伸手将我扶住。
“你总是这般急性子。”他说,“想问什么朕都会说的,急什么,先把东西吃了。”
我瞪着他:“你先把话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看着我,似笑非笑。
“朕将你带离他身边,你很恼么?”他放下粥碗,道,“你就这么放不下他?”
我忍无可忍:“你疯了?我是太上皇后!你将我带到此处,洛阳那边你如何交代。”
“朕是皇帝,为何要向他交代。”他说,“你若愿意,朕也会让你当上皇后。”
我愣住。
“你说什么?”我问。
“朕说得难道还不够明白?”他的神色认真,“阿黛,你我当年差点就成了婚。若非那些意外之事,你我也早就是夫妻了。朕一直想着,我们既然走错了路,就该再走回来。天底下,没有比朕更懂你的人,也没有比你更懂朕的人,你我才是那天作之合。”
这话说得愈发离谱,我不理他,推开他的手,搀着床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你去何处?”景璘问。
“回洛阳。”
他说:“你回不去,这是平朔城。”
我不可置信地看向他。
万万没想到,自己竟是到了这个地方。
“你忘了么。”他仍淡笑,“朕亲自来和谈,这是你劝太上皇答应的。”
“你早计划好了。”我说,“从那时起,你就有了打算。”
景璘不置可否。
“未雨绸缪,这可是你教朕的。”他说,“朕料得景曜那阴险小人不会好好待你,果不其然,他竟是为了杜家冤枉你。朕将你带离苦海,又有什么不好?对了,那杜家的女儿也一并到了朕的手上,朕已经让刀斧手去磨刀,日落前将她杀了,给你出出气。”
我瞪着他,目光相对时,倏而又清醒过来。
“随你的便。”我冷冷道,继续继续跌跌撞撞地朝外头走去。
景璘似终于不耐烦,起身两步跟上,将我拉住。
“你可是把脑子睡懵了。”他说,“你真打算就这么走回洛阳?”
“自是不打算。”我说,“我只想出去看看外头伺候的是谁,敢瞒着太后纵容你做下这等事,问问他们,将来回了京城,他们有几个脑袋给太后砍。”
景璘翻了个白眼,仍拉着我不放手。
我看着他的神色,道:“太后不知此事?”
“不知。”
“你到底为何这么做?”
“自是为了……”
大约见我沉下脸,目露凶光,他终于收起了那戏谑之色。
“自是为了正事。”他说,“阿黛,朕要联合诸戎,灭了北戎。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不容错失。你去洛阳之前,曾说过你会帮朕。现在,朕能全然相信的,也只有你。”
——
景璘说的千载难逢之机,是北戎内部出了一件大事。
子烨说过,今年北戎风调雨顺,羊肥马壮。虽然南下侵犯中原受阻,但戎王对周围却是野心勃勃,想大干一番,继续扩充地盘。
但当他发令往各部落召集兵马的时候,却遇到了阻碍。各部响应不冷不热,消极怠慢,最后征集到的兵马不足需求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