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离婚后嫁给年代文大佬/美人妈相亲后带我躺赢[七零(1332)+番外

“还有一万三千头左右的小猪仔,也不能动。”

“实际上可以宰杀的成年猪,只有一万七千头。”他话锋一转,“但是兔子和鸡子有多的,兔子我们养殖场已经有八万只了,鸡也有五万多只。”

“也就是说,嫂子,如果你真打算开卖肉的档口,可以不局限于猪肉,鸡肉和兔子肉也是可以的,这个销量我们是能供应得起来的。”

还有鸡蛋也是。

沈美云,“成,我知道了。”

挂了电话后。

沈美云思索了下,“四家是开不起来了,供应不起。”

“那就先开两家吧。”

“我去看下市场。”

看着她提包就走的样子,曹志芳感慨道,“难怪美云能做老板,我们这些人只能当小喽喽。”

看美云那行动的样子,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沈美云既然打算做猪肉档口,那肯定要挑选人流量最多的地方。

百货大楼,供销社这种公家的地方,他们肯定是激怒去的。

但是东风大市场和西单市场,这两个地方倒是可以去看下。

西单市场算是沈美云的老根据地了,倒是不急,她特意挑了一个早上的时候,去了东风大市场。

东风大市场这边的菜站,几乎承接了小半个北京的菜品供应,一大早才六七点多钟,这里便是人山人海。

尤其是猪肉档口,不过才七点钟,连猪皮都没有了。

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销。

沈美云观察了两个小时,基本上知道了东风大市场的客流量后,等到十点多,她在路边吃了一份刚出炉的豆腐脑,身上顿时热乎起来了。

旋即,看着菜场的人不多了,便进去四处转悠找店铺了。

结果,找了一圈这才发现这里的档口几乎是满的,没办法,她找到了这里的市场管理人员。

“同志,我想问下,这里有档口出租吗??”

对方扫了一眼她,“你租档口是做什么生意的?”

沈美云,“卖肉,猪肉,鸡肉,兔肉,不限量。”

随着她这话一落,对方顿时瞪大了眼睛,“你确定?”

沈美云,“确定。”

“我家开的养殖场。”

得!

有了这话后,钱开立马拍着胸脯保证,“我给你找铺面。”

他们都还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了,想买肉都不容易。

沈美云嗳了一声,“成。”

“大小不拘着,只要能摆放猪肉进去就行了。”她看了下,大家的摊位普遍都是三五个平方,摆满了货物,顾客都是在道子的中间挑选买卖的。

钱开点头,“前面拐角有一家,不过位置不算好,你要吗?”

“之前是卖鱼的档口,那个卖鱼的老板家里出事了,档口说是转租,但是一直没找人接到。”

沈美云,“我去看看。”

去看了以后,她发现这家卖鱼的档口,有十个平方左右,比旁边卖才的档口要大一些。

“原先卖鱼的这里,因为要卖活鱼,所以有水箱,店铺也就大一些,房租一个月要七十。”

他还怕对方觉得贵了。

沈美云,“就这个了。”

她觉得这个位置不错,主要是店铺够大,方便每天杀了新鲜猪肉带过来。

“直接签合同吧。”

钱开没想到,遇到这般爽快的老板,他当即便说,“我喊原先的老板过来,你等会。”

对方一来,沈美云就和对方签了合同,直接先付了半年的房租。

也就是四百二十块。

等付完钱后。

这个档口就暂时归属于她了,沈美云看了下这档口里面的结构,发现都要敲了重新来。

她便轻车熟路的找到了,原先的建筑队,让对方把里面的东西都砸了,重新装修了一遍。

在墙壁上全部换了白炽灯,白炽灯照耀在猪肉上会显得猪肉很新鲜。

这几乎是沈美云刻入骨子里面的商业本能了。

这边铺子装修着,沈美云也没闲着,她需要人,新开的猪肉档口,势必要有人来接管。

外人她也不放心。

她思索了下,一个电话打到了漠河,“大河,帮我喊阿牛和阿虎过来。”

不一会,阿牛和阿虎就过来接电话了。

“沈姨,你找我们?”

两人二十来岁了,但是却没个正经的工作,阿虎还好,他还能在地里面干活,阿牛一心想去外面看世界,心也没定性。

以至于,这么些年下来,他到处做工过,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沈美云单刀直入道,“我在北京开了一个卖猪肉的档口,你们要来吗?”

这话一落。

阿牛眼睛一亮,“要来要来。”

“沈姨,你等我,我这就来。”

他看向阿虎,“你去不去?”

阿虎有些犹豫,“我学的木匠也差不多了。”

而且,他还在家里帮忙种地。

阿牛,“你想清楚了,这是我们唯一能够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了。”

“你真不想去?”

他是想把阿虎也喊出去

的,“你想想银花和银叶,他们都能把爷爷奶奶接到羊城去过日子了。”

“你难道不想吗?”

这话一落,如同最后一剂猛药,下的阿虎一哆嗦,“去!”

“我要去外面看看。”

不去看看外面,这辈子都不会甘心的。

两人收拾了东西,不顾家人的反对,连夜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他们走了。

老支书和胡奶奶不在,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样。

阿牛妈呜呜的哭,“阿牛他们要是走了,以后不会回来了。”

阿牛爸沉默道,“乡下关不住娃。”

“那以后咱的养老怎么办?”

他们一心想把家孩子绑在家里,这样将来就有养老的希望了,如今希望走了。

阿牛爸,“你忘记了?要是阿牛和阿虎,像是银花银叶一样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说不得也把我们接到大城市呢。”

这话一说。

阿牛妈也向往了起来,“我还是不放心,我去给爹打个电话问下。”

老支书和胡奶奶去了羊城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家人的,更何况,这都过去了一年多了,家里的人自然也都知道了。

等老支书接到家里的电话后,他听完,沉默道,“让他们去吧。”

“俩孩子的心早都飞了,前进大队不住他们。”

“不过,你们记着让阿牛和阿虎,好好谢谢人家沈知青。”

没有沈知青,就没有银花银叶。

更没有,远走他乡去北京的阿牛和阿虎。

*

北京。

沈美云一连着忙了三天,还不忘去打了一个大红色的招牌,上面写着白色的字。

漠河猪肉。

她本来是想着用养殖场的名字的,但是转念一想,养殖场的名字不够响亮,不如直接用漠河来代替。

漠河好猪肉,黑地养好猪。

这是他们家的招牌,也是他们的特点。

等招牌一挂上去后,周围档口的老板们,顿时惊讶道,“呀,你们家这是开的卖猪肉的档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