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离婚后嫁给年代文大佬/美人妈相亲后带我躺赢[七零(1348)+番外

两人都是沉默寡言的性子,在学校还不觉得,到了期末考试大家看成绩说话,但是来到社会上,能言善道这是优点,沉默寡言是缺点。

对于严桦的话,郭克俭听了进去。

他并没有吱声。

旁边的严桦又追着问,“唐敏进步的好快,你跟不上她,你不怕她甩了你吗?”

郭克俭和唐敏是一对,而且当初来沈美云这里实习工作,对方看上的是他和郭克俭,是郭克俭想着对象唐敏实习工作还没敲定。

便把唐敏介绍进来了,万万没想到,如今郭克俭本人岌岌可危,反倒是唐敏站稳脚跟。

郭克俭听到这话,抬头看了一眼严桦,目光沉沉,“不怕。”

他有着一张细长脸,五官清秀,带着一丝说不出来的英俊。

“我和她之间,如果是我不够优秀被甩掉了,那是我没本事。”

他自甘认输。

唐敏在后面,没想到出来后会听到郭克俭和严桦这般对话,她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才是她喜欢郭克俭的地方。

有极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

他无比清醒。

*

转眼就到了和鹏城日报贺主编约见的时候,沈美云一大早换上了一套白色的小西装,九分裤,一双黑色细跟高跟鞋。

头发全部束起来,露出了光洁的额头。

“好了没?”

她打算带林芳歌和唐敏一起过去。

两人都点头,“好了。”

“那我们现在就走。”

“芳歌,你今天的任务就是帮我拍照,唐敏,你的任务就是跟着我。”

林芳歌和唐敏齐齐的点头。

抵达到鹏城日报后,贺主编早已经在等待着,在听到楼下的车子到来,他顿时起身,“沈老板。”

若是换个人来,他或许就没这般热情,实在是沈美云接手南山二街道,化腐朽为神奇这件事,大家众所周知。

在体制内的圈子也都是一段佳话,现在大家都等着看,二街道最后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的。

而今,二街道即将建完,沈老板和鹏城日报联系,双方也算是强强联手。

鹏城日报比起羊城日报,甚至是粤省日报,都要差一截。无他,鹏城起步晚,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还在蹒跚学步,它们太需要沈美云这样的人了。

算是相辅相成?

沈美云朝着贺主编伸手,“贺主编,你好。”

对方很年轻才三十来岁,国字脸,戴着黑框眼镜,很是儒雅。

“沈老板,方便的话,我们就直接进入采访?”

沈美云点头,“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

“你说。”

沈美云,“我自己带过来了一个摄影师,我希望一会由她给我们拍几张照片。”

这——

贺主编失笑,“你这是不信任我们鹏城日报的拍照技术?”

沈美云,“那倒不是,只是我挖过来了一个金子,自然不能让金子埋没了去。”

她对林芳歌的评价极高,这让贺主编也忍不住来了兴趣。

“我可以看看她之前拍的照片吗?”

他们日报这边确实缺一个好的摄影师。

沈美云过来的时候,还带了之前林芳歌拍的照片,一连着十多张放在桌子上,贺主编一一捡起来看起来,越看越心惊。

“这是林摄影师拍的?”

就这成片的水平,比他们日报摄影师水平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对照着照片,又看向林芳歌。

林芳歌颔首。

贺主编犹豫了下,“林同志可愿意来我们鹏城日报工作?”

他们这边正缺一个厉害的摄影师。

之前的摄影师是他们兼任的,至于拍照水平,可想而知,在报社大家更看重的是写文章的水平,拍照水平基本上一般能看就行。

但是,看到沈美云今天带到的照片过来。

贺主编就知道他们之前狭隘了,好的摄影师和采访的记者,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一加一是大于二的水平。

只是,他们之前一直都忽视了。

这是要挖墙脚了?

沈美云失笑,“贺主编,咱们不先采访吗?”至于挖不挖墙角,这要等采访过后在谈。

贺主编拍下脑袋,“倒是我着相了。”

“先采访。”

四十分钟后。

采访结束。

沈美云把一沓子照片递过去,“贺主编可以先在这个里面挑选照片,剩下的照片可以等芳歌的成品出来。”

贺主编点头,从里面挑了一张旬日东升下的大华酒店,“就这张了。”

沈美云点了点头,“这边登报的价格?”

贺主编,“如果你们想上头版的话,价格要四位数。”

沈美云,“具体点?”

贺主编,“两千块买个头版,另外,一万张报纸起印,超过超过三万张便单独加钱。”

这真是资本家。

沈美云头一次遇到比自己还周扒皮的,“加印单独加钱是多少?”

“这个要根据情况而定,但是应该不会太高,目前我们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鹏城日报从来都是卖不完的,从来没有加印过这种情况。

“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大致范围,若是加印的话,大概一张在一分钱左右。”

沈美云算了下一笔账,觉得倒是能接受,她点头起身拿包,“那就这样定了。”

“我们要明天鹏城日报的头版,关于照片这类,贺主编你可以和我们家芳歌商量。”

在这块,林芳歌比她专业。

贺主编点头,把目光放在林芳歌身上,旧事重提,“林同志,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来我们鹏城日报?”

林芳歌自然是想脱离沪市艺术团的,只是,这几天在沈美云身边,她学了一个不动神色,于是,她问,“这边的工资是怎么样的?”

“如果低于我在沪市艺术团的工资,我是不会过来的。”

过不过来先两说,先把态度端起来。

沈老板跟她说过,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就是要把身段放高一些,一旦他们放低,对方不止不会感激他们,反而还会觉得他们的专业技术有问题。

贺主编一听,就知道有戏,他当即便说,“鹏城日报是一家才建起来的日报,我们的未来还有很光明的前途。”

林芳歌,“工资。”

贺主编,“一个月工资六十八块。”他自己一个主编一个月也才一百零五块。

听到这个工资,林芳歌是失望的,这次出来见过世面后,她发现单位内的工资开的不是一般的低。

见林芳歌不吱声,就知道她没看上这边的工资,贺主编继续道,“我们这里的工资是可以加成的,和报纸的销量是挂钩的,如果写出爆款报纸,那么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拿到三百到五百,甚至是一千。”

画大饼嘛。

肯定是越大越好了。

林芳歌不为所动。

倒是沈美云问了一句,“来鹏城日报上班后,可以自己接私活吗?”

她总是这般精准,一针见血的问出了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