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军当即就去倒茶,还倒了两杯,给了沈怀山和牛大夫一人一杯。
两人坐在上首的位置,也把茶水接了过来,一人喝了一口。
“明天开始,就来我这小诊所吧。”
牛大夫开口了,“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带着你去找下老支书,把你的工分从大队划掉,转到诊所来。”
姚志军点了点头,趁着牛大夫去收拾东西的光景。
沈美云落在后面,在沈怀山旁边窃窃私语,“爸,怎么样,没想到吧,我给你找来个小天才。”
沈怀山抬手点了点她额头,“你这臭妮子,也真看得起你爸。”
连他自己都是讨生活,在牛大夫这里坐诊,还敢给他找个徒弟来。
也不怕他把徒弟给饿死了。
沈美云笑眯眯道,“你每天那么忙,走街串巷的时候,有个小徒弟搭把手,你也能轻松点。”
“至于,姚志军吃饭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大。”大不了,她到时候多给家里留点粮食好了。
反正,她手里多的是。
救了姚志军,就等于救了姚志英,说到底对于沈美云来说,举手之劳的事情,一下子能改变两个人的命运。
沈美云觉得这件事是值得的。
当然,沈美云不知道,她只是随手所谓,在将来的时候,竟然给了她那么大的回报。
因为谁都不知道,姚志英和姚志军的父母不止健在,他们在未来还大翻身。
姚家比曾经,更上一层楼。
只能说生意人家,基因和天赋都是做生意的料子,他们就算是一时气运不济跌入谷底,但是给他们一个机会,就会立马一飞冲天。
当然,这是后话。
牛大夫和姚志军在前面走着,一出门姚志英就在外面等着,她之前压根都不敢进小诊所,只是在外面安静的等着。
见到弟弟和牛大夫,以及沈怀山一起出来。
她当即就追了上去,殷切地看了过去。
姚志军低声道,“姐,师父收下我了,这会带我去老支书家转关系。”
听到这话,姚志英顿时喜极而泣,“好好好!”
一连着三个好字,可想而知,她如今的心情有多激动。
等到了老支书家后,前前后后五个人,瞬间就把老支书的堂屋给站满了。
老支书这会还在午休呢,听到动静便从炕上下来,身上披着一个短褂,精神头还不错,“牛大夫,沈大夫,你们怎么过来了?”
在看到他们身后跟着的沈美云,姚志英,姚志军的时候便更惊讶了。
牛大夫和沈怀山简单的把事情说了一遍。
老支书极为意外,确认道,“你们确定要把姚志军,这孩子收成徒弟?”!
第185章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年头收徒弟就相当于是多了个孩子。
不然,师父师父,先是师,后是父,这可不是白叫的。
面对老支书的再次确认。
沈怀山和牛大夫都跟着点头,“确认。”
这下——
老支书忍不住看向他们两人,“这孩子做你们两个谁的徒弟?”
得了。
这话问的,沈怀山和牛大夫一下子起了争执,“做我的。”
“做我的。”
牛大夫强调。
“老沈啊,我知道你未来大概率不会留在我们前进大队,但是我不一样,我的根在这里,我以后老了后继无人,大队的社员们想看个头疼脑热都艰难,所以,我要有个徒弟,来为以后的社员们看病。”
这是牛大夫想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当然,这也和姚志军有天赋脱不了关系。不管是牛大夫还是沈怀山,两人都起了爱才惜才的心思。
见了牛大夫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沈怀山退了一步,“这样吧,志军这孩子算是我们两个人的徒弟?”
“一人一半,你不能独吞。”他急眼,连独吞这词都说出来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吃到啥好东西,或者是去分赃物了呢。
旁边的老支书哭笑不得,不过,他转头去看姚志军,“你这孩子有福气。”
姚志军的小身板,天生就不是种田的料,在乡下来看,他虚岁十三了,正常庄稼户家里十三岁的男孩。
都能顶得上大半个壮劳力了。
但是,姚志军不一样,他还和那五六岁的孩子们差不多,跟在后面捡稻穗,遛花生,挖猪草,做的都是这些轻便的活。
若是让他去地里面,种地锄草拔花生割稻谷收麦子这些活,他也有拼命去做,但是他做工就是赶不上同龄的孩子。
同龄的孩子都能割一亩地出来,他连三分地都还没割完,若是旁人肯定要以为这孩子在躲懒。
但是老支书特意观察过,姚志军还真没有躲懒,他甚至一分钟都没停下,但做活的速度,就是赶不上旁人。
而且,每次做完这种重的农活后,稳稳的要病三天,是真的生病,不是咳嗽就是发烧,再或者是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后来,老支书得出了个结论,姚志军这孩子天生就不是庄稼人的料子。
他或许能做别的谋生,但是唯独种地这一方面他不行。
只能说不适合。
这也是姚志英为什么养不起弟弟姚志军的原因,他身子骨差,动不动生病看病拿药。
一来二去,她自然也就欠了生产队的钱。
当然,这也是她要嫁人的最直观原因,她要去找一个富裕的家庭,尽量能帮她养活弟弟的。
她一个人哪怕在怎么拼命的做,做到死都是养不活弟弟的。
如今,姚志英
瞧着沈怀山和牛大夫,两人争抢着要收弟弟姚志军,她当即便忍不住喜极而泣。
她的弟弟能活下去了。
不用在死在这么一个无人得知的地方了。
有了老支书的见证,很快姚志军的关系就从知青点转出去了,转到了牛大夫名下的诊所。
而从今天开始,姚志军便不用去参与生产队的集体劳作了。
对于他来说,或者说在外人的眼里,姚志军几乎是一步登天,一下子从庄稼人变成了大夫。
他的未来,明显和大家不一样了。
等沈怀山和牛大夫走了以后。
老支书的大儿媳妇嘟囔囔道,“爹,你也是的,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给咱们家阿虎和阿牛留下来?”
阿虎和阿牛便是老支书的孙子,年纪也不大呢,算起来,也就和姚志军差不多大。
老支书抽了一口旱烟,看了一眼自家大儿媳妇,语气淡淡道,“你看阿虎和阿牛是这块料子吗?”
两个孩子看到书本就头疼,说上面的字是蝌蚪,完全是字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字的那种。
就这种情况,还是别去当大夫了,毕竟,这可是救人的营生,别弄到最后变成害人的营生了。
老支书家大儿媳妇不服气,“阿虎和阿牛不是读书的料子,但是银花和银叶是啊?”
俩丫头挑灯读书呢,平日有事没事,拿着一根烧火棍,在地上写写画画,不说别的,就冲着那俩丫头的架势一看将来就是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