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离婚后嫁给年代文大佬/美人妈相亲后带我躺赢[七零(938)+番外

她迫不及待的把自己考了年级第一的事情,和姥姥姥爷分享一遍。

自然又得到了家人的夸赞。

等弄完这些事后,沈美云才喊着陈秋荷和沈怀山,“爸妈,有件事要和你们说。”

她太过严肃了,以至于收拾碗筷的陈秋荷不由得紧张了几分,“怎么了?”

沈美云走到一旁,拉着了陈秋荷和沈怀山的手,这才说道,“是这样的。”

“我去年过年不是回季家过年吗?过年的时候得到上面的一个消息,说你们要平反了。”

这话一落,陈秋荷手里的碗应声而落,砰的一声,砸的四分五裂。

“你说什么?”

她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们没听错,就是我得到准确的消息,爸妈你们有机会可以回北京了。”

这——

屋内骤然安静了下来,真当有这个消息的时候,反而让人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

“真的吗?”

他们已经下乡七年了,在陈秋荷以为这辈子都会待在这里的时候,女儿突然带来了一个消息,说他们将来可能再次回到北京。

这怎么能不让人意外啊?

沈美云点点头,她说,“真的。”

“我估计快的话,今年便会有消息。”她缓缓道,“北京那边的消息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回去了。”

按理说,她父母要不了多久,应该也可以回去的。

陈秋荷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手里还拿着一个抹布,“回去吗?”

她反而陷入了茫然。

第228章

是真的茫然,当初从离开北京的时候是茫然,后来在前进大队扎根,找到了大哥,这才让陈秋荷有了几分安全感。

可是这才多久?

七年?

又要再次回到北京,她若是走了,大哥怎么办?

陈秋荷不知道,她去看沈怀山,也去看陈荷塘,企图从他们两人的脸上得到一丝答案。

沈怀山没说话,向来沉默寡言的陈荷塘,却率先开口了,“这是大好的事情,你们应该回去的。”

他比谁都知道,陈秋荷和沈怀山从来都不是属于前进大队的,他们的根子是城里人。

陈秋荷是大学老师,沈怀山是北京医院的医生,他们从来都不属于这个小山沟,若拿凤凰来比喻的话,只是暂时栖息在一棵路边的树上,他们早晚都会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家。

陈荷塘这话落下,陈秋荷下意识道,“大哥,我们走了,你怎么办?”

怎么办?

陈荷塘难得笑了笑,“小荷花,我是属于前进大队的。”

这里是他的根,他自然要留下的。

“不。”

陈秋荷直接给否决了,她拉着陈荷塘的手,“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的话,大哥,你跟我们走吧。”

他们都知道山里生活艰难,去北京生活,多少会方便一些。

陈荷塘叹气,“小荷花,我是猎户,一辈子靠山而生。”

他离开前进大队,离开了大山,他去吃什么?

他不可能让陈秋荷和沈怀山去养他的。

眼见着气氛僵持了下去,沈美云叹口气,“妈,你先别着急,正式通知还没下来,大家先商量着来。”

又不是明天就要离开了,现在只是有这么一个消息由头而已。

沈怀山也跟着道,“是啊,听美云的,那一天还没来,咱们不能先自乱了阵脚。”

陈秋荷听到这,到底是心安一些,她拉着大哥陈荷塘的手,还是忍不住劝说,“大哥,北京很好的,那边衣食住行都很方便,看病也方便,你要是怕没有工作,这个有我在,我回去了,肯定能给你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

“更何况,你就是不想想我,也想想孩子们,阿远和玉书将来肯定还是要孩子的,他们要了孩子,最好的教育还是在北京,所以他们将来的路也还是要回北京。”

“你提前去北京,就当是给俩孩子铺路了。”

这——

前半截的话,陈荷塘还不为所动,毕竟,小荷花有了自己的家人。

但是后半截,他却是心动了,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阿远和玉书了,总想着趁着自己还能动弹,多给孩子们攒点家底,将来老了以后,就算是死了到了地底下,也能心安了。

陈荷塘迟疑了下,“我去北京,真能给我找到工作?”

他最主要的担心就是没那一口饭吃。

如果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能给孩子们贴补下,这确实是满足了陈荷塘所有的心愿。

而且他没说的是,每一个华国人对于北京都是有执念的,那是首都,那是心之所向,在蹬腿之前去看一眼北京,也算是了结了心愿。

陈荷塘也不例外。

陈秋荷一听他这话,就知道这件事有回旋的余地,她当即点头,“有,大哥,你放心,只要有我的工作,我就能给你找到工作。”

只是,她没说的是在北京想要找工作是极为艰难的,但是事在人为,她还是想去努力一把。

争取把大哥也带到北京去,她见过北京的繁华,自然不愿意把大哥再次孤零零的留在深山老林里面。

毕竟,当年的母亲已经做过一次,如果她在这样做,那实在是太不是人了。

陈荷塘想了想,没把话说的太满,“那行,我去问问阿远的意见。”

到了他这个年纪,孩子的意见比他自己更为重要,失而复得的儿子,对于陈荷塘来说,那是命。

那是比命更为重要的人。

陈秋荷,“自然,是要问问阿远的意见。”

陈荷塘思虑了一晚上,本来打算第二天大队部借电话问的,但是转念一想,现在问了,不就把消息透露出了?

美云也是私底下拿的消息,这要是对外一公布,还不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动。

他便压下了去问的心思,只等消息来临的那一天。

谁都没想到,那一天来的这么快,过完了五月,炎热七月来了。

这天,一封电报从北京传来,与此同时还有报纸上的消息,公知平反像是一道星星之火一样,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当然,收到消息的还有沈怀山和陈秋荷。

“沈大夫,你们看到消息了吗?还有报纸。”

沈怀山自然是早都得到了消息,那是五月份女儿带回来的,只是这话,他自然不能说,只是含糊地点了点头。

“还不清楚具体的。”

“你们好像可以回北京了。”

一位社员刚说完,那边老支书就让会计来喊人,“沈大夫,陈老师,老支书喊你们过去一趟。”

这过去自然不是为了旁的消息。

沈怀山微微一顿,“我去喊了我爱人,这就来。”

不一会,陈秋荷跟着下山了,两人结伴一起,去了老支书家,这一路上,陈秋荷的手都忍不住微微发颤。

“怀山,你说老支书是找我们说那件事吗?”

美云五月份带来消息,他们已经等待了两个月了,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盼着消息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