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人现在已经不需要多费心了,群里有个叫老魏,夏烈现在要人的时候都是跟他说一声,回头老魏就能把人给安排好了,且是面面俱到,比她自己请人方便得多。
“……夏小姐,你放心,明天我们人一大早就到!”老魏打包票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他们七八个人一大早就来了,还是一起来的,应该是在哪里先把人聚齐了再一起过来的。
他们人多,夏烈请了村里的周婶给他们做饭。
周婶十分擅长面食,早饭就是包的包子和馒头,馒头松软,充满了面食食物特有的香味,吃起来还有点回甘。
包子主要是肉馅和素馅的。
肉馅又有纯肉的,也有配白菜一起做猪肉白菜馅的,后者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加了夏烈家的白菜,吃进来竟是比纯肉的还香,配着绵软的面皮,油汪汪的,带着一点属于白菜的清甜,连吃好几个都不带停的。
素的则是用的韭菜鸡蛋做馅。
韭菜这东西能长得很,一茬又一茬的,夏烈用异能随便就催生出了一大片,香得很,周婶摘的最嫩的那一茬和鸡蛋爆炒做馅,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味道,反正就是绝配。
浓香的韭菜嫩生生、水嫩嫩的,配着鸡蛋做馅吃起来特别的让人有食欲,好吃不腻,也不会让人觉得味道条单调。
周婶做的每个馒头和包子都实诚得很,各个都有成年□□头那么大,夏烈连吃了三个就饱了,剩下的只能望着嘴馋。
不过她吃得少,老魏这群人可是吃得多,在他们吃完上工去的时候,周婶都忍不住跟夏烈嘀咕:“你请这群人也太能吃了,尤其是那个叫老魏的,一个人能吃五个大包子!”
她一副为夏烈觉得不划算的表情。
夏烈承情,不过说道:“吃得多没关系,只要干活的时候勤快点就行了……中午的时候您米饭多蒸一点,菜看着整就好。”
周婶点头,痛快的应了:“行!”
等夏烈也走了,她回头看着锅里还剩不少纯肉的包子,忍不住伸手拿了起来咬了一口尝了下,而后道:“味道还是不错的啊?怎么现在肉还没菜的吃香了?”
素馅的吃得没剩几个,纯肉的倒是剩了不少,这要是放在他们那会儿,这种纯肉的大包子才吃香了。
周婶这么想着,伸手拿了个韭菜鸡蛋馅的来尝,就尝这一口,她手中动作就是一顿,嘴里咀嚼的动作也变得缓慢起来。
“……这纯肉的,还真没素的香咧?”她惊讶嘀咕。
当然,纯肉的自然是香的,他们这边的猪肉可比外边的吃起来还香,做出来的包子也好吃,可是这味道也要看和哪个比,和这素馅的一比,味道就仿佛差了些什么。
总觉得,没有那么香,也没有那么让人有食欲。
“还是夏烈这孩子能耐啊……”周婶感叹。
还得是她种的蔬菜好,拿来做馅才会这么好吃,难怪听说这些来她家做事的人里,有不少还是直接冲着她家伙食来的,都不是为了工资,就是为了那口吃的。
要是回回吃的都是这种品质的蔬菜做菜……周婶试想一下,发现还自己自己也很乐意了。
这么想着,她咬着包子的动作更加大口了。
嗯,这韭菜鸡蛋的包子真香啊~下次可以再包来吃吃!
***
第72章
小金丝猴
村里如今都开始插秧了。
水塘的水打开, 一天到晚哗啦啦的都在流,流到各家的田地中,努力的将田里的泥土彻底浸透了, 调整到最适合插秧的状态。
偶尔有一两尾小鱼哧溜顺着水流进田里, 在插秧的时候被人给发现, 让人捉回去又是一道美味的菜。
夏烈家的两块水田位置不错, 挨着沟渠,放水的时候不用过其他人家的田, 里边的水早就已经放满了,田地也已经完全规整好了的, 如今只需要将运过来的秧苗插下去就可以了。
育苗的是另一块很小的水田, 大概只有一亩半,巴掌大小的田,夏烈打算用这块田来种糯米。
长好的秧苗整齐的铺在田里, 拔起来之后,用棕叶扎成一把把的装在背篓里,或者是装在竹编的框里用扁担挑着到这边水田来。
秧苗以把为单位一把把的丢在田里的, 这样等插到秧苗丢着的这个位置,就可以拿过来用, 不用再隔着老远送,这也算是农民们某种种田的小智慧了。
夏烈家的秧苗长得特别的好,根茎壮实粗大,一看生机就很足,这种秧苗种下去的成活率也会很高。
一般来说, 育苗的时候都会多种一些, 一方面是防止插秧的时候时候不够, 毕竟宁愿多也不能少;而另一方面, 则是考虑到插下去的秧苗存活率的问题,避免不了会有些秧苗长不成,多种一些苗,这样也好补种。夏烈家的苗倒是肯定是够的。
她人请得多,完全用不着她下田,不过一天的时间,两块田的秧苗就已经给种下了。
刚种下去的秧苗显得有些稀疏,不太精神的样子,不过等过段时间就会变成葱郁茂盛的一大片了,看上去绿油油的,十分喜人。
所有田都种完之后,秧苗还剩不少,夏烈留了一点以防意外,剩下的就都各分了一点给村里人。
插秧这段时间,也是各种李子成熟的时候,夏烈家没有,不过二奶家有两棵李子树,这种李子是青皮的,皮薄肉脆,里边只有一颗小小的核,甜度很高,吃起来可比路边那种酸口的李子好吃多了。
二奶家的李子今年结了不少,给夏烈送了老多,所以她家虽然没种,今年也没缺这一口。
而插秧结束后,草莓也差不多过季了,夏烈请人来把大棚拆了,往上边种了批西红柿和辣椒,这样等夏天就有多的西红柿和辣椒吃了。
天气最近越发热起来了,随着高考的逼近,夏天似乎也跟着逼近了,每天气温最高已经逼近了二十七八度了。
最近没什么事,夏烈就增加了去县里卖菜的频率。
现在老客门到菜市场买菜首先就是先在里边溜达一圈,确定她今天没出摊之后,再失望的去其他家的摊子那里去买。
唉,吃多了夏老板家的蔬菜,再吃其他人家的蔬菜,实在是有太大的落差感。
要说唯一能和夏老板家蔬菜相比的,大概只有菜市场那两家专卖的“夏家蔬菜”了,客人们私底下也不免嘀咕,都是姓夏,说不定是一家人了。
后来那两家专卖“夏家蔬菜”的老板出现在夏烈旁边,算是肯定了这种传言——夏老板家的蔬菜还真的就是“夏家蔬菜”。
不过夏烈不是天天来卖菜,再加上“夏家蔬菜”也是供不应求,完全影响不了何俊和王迁他们两家的生意。
相反,因为夏烈的名气,反倒让他们家的蔬菜生意更好了,因而两人对于夏烈在菜市场摆摊这事是十分欢迎的,要不是夏烈不愿意,他们都想把她安排在自家门店旁边了。
今天夏烈摘了点四季豆和莴笋,还有生菜来卖,人才到了,就已经被眼尖的老客给看见了,东西还没摆出来,他们就已经自发的排起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