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女配的无限逆袭(1206)+番外

就凭她那样的“特立独行”不和大众,若不是她凭着自己的金手指,她早就被那些人算计的连骨头都不剩了。想到这里,梓箐觉得上令下行,最关键是吏治。就怕皇帝会觉得这触碰到那些人的利益,会想原主记忆中那般对那些人再加袒护。

没想到梓箐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朱熙竟然毫不犹豫就应诺了。

而且是非常雷厉风行,将朱七等锦衣卫招了进来,吩咐下去,将玉玺掌握在自己手里。

颁旨,封杨安为监察钦使,协助皇上肃清吏治,有便宜行事之权。锦衣卫协同护卫。

梓箐由一个普通的盐运巡察使变成政吏监察钦使,有对任何官员欲杀欲夺的权利。

貌似这样比较符合她的行事风格,懒得那么多政党之争和利益权衡,直接一刀砍下去,按照大明律法,做到真正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管你是不是当官的还是地方豪绅,也不管你是否和朝廷哪位大员有亲戚关系,犯事的统统丢进锦衣卫设立政吏监察院,进行审讯论罪。

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哗然。

根据律例,在朝官员即便犯事也必须先摘掉官衔,然后押往督察院审讯,最后再有皇帝定夺杀与不杀。

所以原本这些勾结成党的官吏,彼此间已经连成一片,从案件审讯侦察再到最后定案,中间要通过层层关节,随便哪个环节有人说上一句话做点手脚,有罪变成无罪,轻松就放了出来。当然,这只针对朝中有人或者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普通平民不在此列。

第1372章 以工代罪

吏治从来都是历代王朝最头疼的问题。身在其位,即便没有徇私舞弊的心思,也耐不住周围有人撺掇,或是亲人朋友或是有利益挂钩的人,人情世故,是“帮”还是“不帮”?,更不消说各种的谄媚,财帛美色的诱|惑了。

所以为了杜绝官僚腐败,对其的惩罚都是非常严苛的,只不过现在朝堂上下练成一片,形成一种风气一种趋势,不贪,反倒变得另类。以往皇帝不是没有派钦差监察,只可惜要么被同流合污了,要么就直接被莫名其妙弄死,最后经过内阁和内务府的人几方政党纠结,就不了了之。

对于皇帝来说,他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内务府的太监和锦衣卫,能用的人便是内阁,其次才是朝堂上的言官,最后便是武将。

所以,当各地方那些灾难险情上报,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组组数字。不管是赈灾粮还是拨款,即便知道中间有人克扣,往往追查到更高一层,皇帝自个儿都会将事态压制下去。

无他,皇帝要用人,管你下面百姓死了多少,大不了扣个逆党罪名然后拿官兵镇压便是,但是对于例如严明等内阁内务府的人来说是伤不到分分毫的。

让他们很意外的是这次派来的政吏监察钦使竟然敢直接拿人判罪,让他们更为感到震惊和恐惧的是,对方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竟然直接拿出他们以前犯事的罪证,简直是太恐怖了。不过他们心中还抱着一线希望——竭力抵赖。所谓抓贼抓脏捉奸捉双,反正那些事情他们都抹平了,只要自己全力否认,便是死无对证。奈何他们不得。

可是对方根本就不听他们的百般抵赖,只是确认事实和人,就直接将他们定了罪,同时断绝他们与外界一切联系,然后带着脚镣手铐押赴工地。

这种做法与之前他们对待那些普通百姓简直是如出一辙。八字衙门朝南开,有冤无冤银子开路……

对头,正是工地。

梓箐没想过将这些人全部杀了。而是将其变成以工代罪。她仔细研究过这个剧情世界。人力资源绝对是最稀缺的资源。所以犯了罪想一死了之一了百了是不可能滴,定要将剩余劳动力全部压榨出来。

这些人不是桀骜不可一世的主便是长期养尊处优的货,哪里吃过肩挑背磨的苦。不过管你吃得了也的吃,正如同他们以前对那些民工监督一样,旁边守着监工,谁偷懒便狠狠抽上几鞭子。人都是贱性。打着打着就老实服帖了。

让他们完美体会一番他们曾经加诸在平民身上的痛苦。

梓箐根据先前调查的资料,挨个的搜去。他们还正在为自己家里丢失的财物四处抓拿贼子。转眼间自己变成了阶下囚。

以工代罪,也就是说将所有的刑罚都折算成劳役,比如杀人罪,折算成六十年劳役。若是未服满刑便死了,就由其父母子孙兄弟姐妹顶替。贪污根据款额大小,折算成劳役。九族连坐。

这一下免费的劳力有了,一边肃清吏治。一边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一股建设热潮,开山挖石,修筑河堤,修桥铺路。

曾经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官变成阶下囚,风水轮流转。

那些被囤的田地也丈量后重新分给原本的佃农,各自安居乐业。

梓箐带着一帮锦衣卫“高手”,顶着能生杀予夺的“便宜行事”的圣旨,从普通省县开始清理,再一步步转战到那些富庶的两京和盐铁丝绸重地。

一律先斩后奏,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两京十三省的地方全部清理了一遍…能继续留下来的寥寥可数,梓箐根据他们的政绩个人实力重新该升的升,该降的降…

整个官场,从朝廷到地方一片哗然恐慌,人人自危。

不过最后发现,这一泼声势浩荡的政吏清理并没有波及到那些真正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官吏。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大倒一批恶意屯田的地方劣绅与官员勾结后,大量良田重新分配,农人有了土地,忙着分田地置家业去了,哪里还管你谁当官谁落马?

云州是原主的伤心地,原主在那里被人“供着”数年后,又被推出去当挡箭牌。恐怕连原主自己当时也不知道其实自己在他们眼中是那般存在吧,所以梓箐决定放到最后慢慢收拾。

全国肃清吏治的风声一阵紧过一阵,这种风雨欲来大树将倾的局势最是折磨,那就让他们多承受点临刑前的煎熬吧。

下掉一批官员再委任一批就行了。反正地方和朝廷每三年都有无数的进士,大多是寒窗苦读数十载就等着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一天呢。偏偏任上的官员除非当官当到死是不会下任的。所以几十年累积的“才子”志士堆满仓廪,曾经的满腹经纶天下大事踌躇满志,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现在梓箐一切都是沿用君主制,所以委任的诏书仍旧要皇帝盖上玉玺颁发下来。

梓箐手中有养气丸,不怕朱熙不颁诏。

且说朱熙按照梓箐交给的修炼方法重新修炼,每隔一天服用一颗养气丸,莫说,一年下来他整个人都身轻体健,而不是那种虚浮的假象。

原本帮着朱熙炼丹传授他修炼的是飞宇道观的黄天真人,朱熙有了梓箐的养气丸,获益不浅,他人又不笨,自然知道那黄天真人不过是虚有其名来耍弄他的。不过看在几十年交情份上,就将原本专门为其修建的飞宇道观隔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