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奋斗在八零(239)+番外

这是广西那边的黑皮甘蔗,一根有两米长,分成五份一家人都够吃,分三份拿在手上吃都嫌长。

于是林翠儿去厨房拿了菜刀,把那两截甘蔗全都一分为二,现在变四截了,就这样,每个人手上还有一尺长左右的甘蔗。

黑皮甘蔗就是好吃,咬下去一口全都是甜甜的汁水,而且天冷的季节吃甘蔗冰甜冰甜的很舒爽。

可王玉芝还要念叨,说什么甘蔗最划不来,就一口甜水,丢头太大了,不过她念叨她的,没人理她。

一家人吃完甜甜的甘蔗,王玉芝把门一锁,所有人都去自家在生产队里的菜地干活儿去了。

虽然五亩菜地看着不多,但一个人种的话有些忙不过来,所以林建国决定每天中午吃过饭后,除了林青儿要去学校上学,其他人全都去田地里帮忙。

到了自家田地跟前,林建国道:“我们先去看一眼咱家的宅基地挖得怎么样了。”

祁东办事效率很高,已经派了工匠给林翠儿家挖地基。

于是大家就都先去了宅基地看了看,宅基地那里一个人都没有,估计工匠们这个点已经回他们的工地吃饭了。

这才只有半天时间,就已经挖得很深了,应该是祁东调动了不少人来挖宅基地。

看了两眼,全家人一边走一边议论着回到自家菜地干活儿。

星期天一大早林翠儿和小华先捡了煤炭回来,然后吃完早饭就去批发市场进货摆摊去了。

因为现在又不是固定在哪里卖,所以姐弟两个就没有带大堂哥为她们做的摆摊用的折叠桌和折叠凳,就只带了一块厚实的摆摊用的塑料布。

这次仅批了一些针头线脑和一些文具。

林少华负责提东西:“二姐,这些文具肯定不能在咱们学校门口卖,咱学校门口现在都有好几家卖文具的了,可是如果拿到码头或者江城商场卖,那附近又没有学校,谁会买?”

“文具不一定非要在学校门口卖,这些文具只要有小孩的人家就用的着,在哪里都卖的动的,有需求就有市场。”

姐弟两个商量了一下,去码头摆摊,好久都没去码头摆摊了。

她们每次路过码头时都会留意一下码头的情况,现在在码头摆摊的人很多,街两边密密匝匝一个摊子连着一个摊子,卖什么的都有,但是卖针头线脑和文具的还没有。

这次林翠儿打了很多货,足够卖一天的了。

姐弟两个去了码头,才上午九点,摆摊的人不是很多,林翠儿姐弟随便挑了个地方就要把摊位摆下来。

旁边一个一脸和善的大婶好心的提醒道:“姑娘,这地方有人,你还是换个地方吧,等待会儿摊主来了肯定会赶你走的。”

林少华不满道:“这是公家的地盘,又不是谁的门面,谁先来谁就卖,为什么别人要赶我们走!”

“小华,闭嘴!”林翠儿轻斥道,然后对那个大婶道,“我们先摆着,等摊主来了我们就走。”

虽然摆摊看起来很随意,其实也有它的行规的,如果某个人天天固定在这个地方摆摊,那么即使他偶尔来晚了或者有一天两天不来别人也不会占他的地盘。

除非是这个人十天半月不来了,人家才会在他的地盘摆摊。

不然那些小摊贩天天为抢地盘都要打得死去活来了。

当然,每天也有为抢地盘打架斗殴的事发生,但不普遍,就是靠着这种默认的行规在维持一种艰难的平衡。

林少华还小,所以这些他都不懂。

林翠儿姐弟两个才摆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摊,就有一个提着一个大帆布包的中年女人走到了她们的摊位前,很不善的盯着林翠儿姐弟两个:“谁让你们在这里摆摊的,快滚!”像只随时准备啄架的大公鸡似的。

林翠儿道:“大妈没来我们就先卖一会儿,大妈来了我们肯定会让位置的,大妈别生气。”

示意林少华和她两人各提着摆满商品的塑料布的两个角挪地方。

那个中年女人见林翠儿姐弟两个没有搞事,脸色也就缓和下来了,还帮着她们两个把包包提到了她们新摆摊的地方。

林翠儿笑着说了声谢谢。

大妈一声不吭扭头就往她自己的摊位走去。

第274章 打起来了(第四更)

十点钟一过,上下轮渡的乘客非常多,而且逛街的人也多了起来。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码头有许多摆摊的,所以一到休息日哪怕不买什么也会来逛逛。

许多小摊贩卖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不是小饰品就是廉价衣服,所以林翠儿的针头线脑手帕小镜子以及文具就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吸引了许多顾客。

卖到下午一点多钟就卖出了一半,林翠儿继续做买卖,让林少华去买几个肉包子和两瓶汽水当午饭。

吃完简单的午饭,姐弟两个继续做生意,可是林翠儿明显的发现现在的生意不如之前的。

这不科学呀,应该到下午逛街的人更多才对!

林翠儿正疑惑,一个大妈走了过来,用脚碰了碰她的商品:“你这文具盒还有你这作业本怎么卖?”

林翠儿报了卖价。

那个大妈很是不屑的撇撇嘴:“以为你们小孩子单纯,卖的价会低一点,没想到小孩子比大人的心还黑,卖得这么贵,人家什么东西都比你们便宜一两角钱!”说罢一扭屁股就走了。

一般小商品卖价林翠儿都是按照进价翻倍,这是她前世的经验,也是小摊贩的行规。

服装之类的就得视情况而定,如果自己进的服装的款式正流行又独家经营的话可以翻倍卖,但是大路货的款式一般只赚个五到十块钱。

不过文具是特殊的小商品,别的小商品都能翻倍卖,唯独许多文具不能,特别是笔和本子橡皮之类的只能赚到两成的钱,利很薄。

文具里稍微能够赚到钱的就是文具盒和卷笔刀了,可这些人家又不常买。

林翠儿听了那个大妈的话,心想,人家的商品比她的卖价要便宜一两角钱,这是不赚钱也要把她的生意压得死死的吗?

她站了起来,对林少华道:“你守一下摊子,我转转看看。”然后沿着街道两边看了看,果然出现两三家卖文具和针头线脑的,而且真的卖价比她的便宜多了。

肯定是有摊贩看见他姐弟两个针头线脑和文具卖得好,于是赶紧去批发市场进了货抢生意。

林翠儿有点心焦,她进了这么多货,还有一半货没卖完,如果不卖完的话,下个星期天还得接着买,而她做生意最讨厌的就是积货。

回到自己的摊位,林少华问:“二姐,已经有人在卖我们卖的东西吗?”

“嗯,好几家呢。”林翠儿蹲了下来,见有人在看她的商品赶紧推销。

“那怎么办?”林少华把被顾客翻乱的商品整理了一下。

林翠儿没有手表,只能像原始人一样看看天上的太阳估计时间:“现在时辰也不早了,不好再换地方了,就在这里卖,卖多少是多少,钱肯定是赚得到的,就看赚多赚少了,实在卖不完的货我下个星期每天放学之后拿到别的学校门口去卖。”

上一篇: 穿越农家媳 下一篇: 夫君总有被害妄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