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里的人特别善良,岳晨风找到当地村子的村长,希望今晚能够在他们村里借宿,并且把他的小汽车寄放在他们村里。
村长爽快又局促的答应了,说,不论住宿问题还是小汽车的停放问题都交给他,他一定会妥善安排的。
岳晨风感激的和村长握了握手,往深山老林走去。
一路上要经过好几个村庄,那些村庄的男人女人都和山脚下的那个村长一样,看见他都局促不安,但又忍不住不看,因为这里很少来外人,而且来的还是一个像岳晨风这么帅得逆天、穿戴着不凡的男人!
别说那些大姑娘小媳妇老远看见岳晨风就开始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连那些老态龙钟的老妇人也会摸摸自己花白的发髻,看光不光溜,又扯扯洗得发白的民族服饰。
见岳晨风走近,对着他张开没牙的嘴友善又害羞的笑着,样子很淳朴。
岳晨风也会回她们一个淡淡的发自内心的微笑。
那些老妇人们收到岳晨风的微笑,笑得更加开心了,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就会害羞的躲起来,等岳晨风走远了又探出头来。
山路十八弯,走起来真的很要人命,岳晨风这种天天锻炼的人走到关峰所在村子时累得气喘吁吁。
到了村长家里说明来意,村长高兴坏了,立刻吼叫着把家里的女人都往外赶,让她们去村里收十几个姑娘媳妇们绣的包包来。
家里的女人都慌忙往外跑去,没过十分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好几个手工民族包包。
清一色的深蓝色或者黑色自家纺的土布,上面绣着各种鲜艳的图案,很漂亮。
这种民族绣花包包在欧美绝对好销,西方人都对龙国的民族东西充满了好奇和欣赏。
岳晨风问村长,像这种包包一个女孩子一个月能够做几个。
这个问题村长答不上来,于是看向自己的老婆。
村长老婆答道:“挺费事的,像这种大的一个月只能做出两个,这种小的一个月最多只能做三到四个。”
岳晨风盘算着问:“那么这个村一个月大概能够做多少个出来?”
村长老婆两眼望天,扳着手指计算了好久,道:“一个月大概也就五六十个吧,我们这个村子小,也就二十来户人家。”
岳晨风跟他们商议,大的他进价五元,小的进价三元,让村长每个月帮他收购一千个做工精良的民族包包。
从下个月起,以后每个月底送到村脚下的那个村庄,会有人来收货的,每个包包给村长一毛钱的提成,手上的这十几个包包他先都买走。
怕村长担心,岳晨风给了村长一笔订金。
在场所有人都很高兴,哪怕一个月只赚几块钱,对他们这种贫困山区的家庭来说也是雪中送炭。
这闭塞的山区又不怎么产水稻,种出来的全都是杂粮,而且产量低,靠种田只能解决温饱,要想改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村长家的几个女人很快就把这个消息传播了出去,当岳晨风要走时,村里人为了感谢他,说什么都要留他在他们这里吃了晚饭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再走。
第453章 终其一生无法逃避(第三更)
岳晨风解释了半天,他的车停在山脚下,并且已经和村长约定好了,他晚上去他们村睡觉,如果他不回去的话恐怕村长会担心找上来。
山区可不比普通的农村,到了晚上是有野兽的。
村民们这才放开他,但是非要他等一下,他们有东西要送他。
那些村民回去没几分钟就都跑来了,有的手里提着一小块腊肉或者用篮子装着几十个鸡蛋,有的拿着一小包晒干的菌类,还有的是晒干的野菜。
这个年代,别说这闭塞的山区了,哪怕就是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怎么样,岳晨风怎么会拿他们的那些腊肉之类的,只拿了两包菌类和两包野菜。
不过他没有就此离开,而是偷偷地来到了一座没有立碑的小坟前。
在这个民族,凡事夭折的孩子都不能埋葬在祖坟里,所以这个小坟孤零零的远离村里的那片坟地。
岳晨风慢慢的蹲下,把在来路上采摘的鲜花放在小坟前,又细心的给小坟培了培土,在小坟前坐了良久才。
他以为他不会再来这里了,可终究又来了,有些人、有些事,终其一辈子无法逃避。
看看夕阳西下,不能再久留了,岳晨风准备下山。
临行前,他轻轻摸了摸那座小坟,低沉着声音道:“我还会来看你的。”这才起身离去。
返回山脚下时,热情好客的村长已经置办了一桌像样的饭菜招待他,虽然是农家饭菜,但是蛮丰盛的,有八道菜,虽是粗茶淡饭,但是偶尔吃一顿还蛮香的。
吃过饭,岳晨风把他在山上收购的那十几个包包拿出来给村长看,让村长也帮他每个月收购一千个这种质量的包包,同样也是每个包包给一毛钱的提成,一样也给了定金,并且约定好了收货的时间。
村长大喜,每个月收一千个个这样的包包,他就有一百块钱的进账,这钱赚起来真容易!
在村长家里睡了一晚,第二天岳晨风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又去了更远的深山老林,找了两个村长,给了他们定金,同样让他们让他收包包,同样也是一千个,同样也是每个包包提成一毛钱。
一个月四千个民族风包包,他完全能够卖得出去,但这些包包可以改善很多这个贫困山区的贫困家庭的生活,算是对他们的一点帮助吧,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
林翠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盘算好的事绝对不会往后拖延的。
星期一那天早上去上学时就和包家丽打了招呼,看见有农村女孩子挑担子卖鸡蛋的买一百个卤着卖。
所以包家丽就真的花八分钱一个买了一百个,然后又买了卤料和小炉子卤着卖。
卤料的香气在空气中一散开就有学生来买了,一百个卤蛋到中午的时候就全部都卖完了。
可是第二天别的小吃店也都跟着卖卤蛋了,林翠儿家的卤蛋就没那么好卖了,一天也只能卖个四五十个。
虽然孩子们都爱吃卤鸡蛋,但是天天花一毛五分钱对这个年代的孩子们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不过林翠算了算账,哪怕天只卖三十个卤蛋,除开成本煤火工钱,每个卤蛋赚五分钱,一个月也能赚四十五块钱,让包家丽提成十块钱,她还有三十五块钱的利润,可以了。
星期五那一天,大房和三房每家都来了一个,大房来的是老二少江,这是大房一家经过几天激烈讨论做出的决定。
老大会木工,可以在乡下接点木工活儿赚点钱,老二机灵,学什么都快,估计最长在工地做两个月的小工就能够转为大工,所以把这个珍贵的建筑工的名额给了少江。
三房没什么悬念,能来的人也只可能是三叔林建民。
人已经来了,林翠儿就让林少华帮她向老师请半天的病假,她把少江和林建民送到岳晨风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