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舒小姐与路先生(74)

路屹又在她箱子里找到了一张丝巾,拿出来,认出这是第一次见她时,她披在肩上的。

手指上的触感与当初一样。

他把丝巾披在她肩上,“觉得睡衣丑,就披这个。”

舒瑛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是春秋季节披的。”大热天的谁穿这个?

路屹说:“那你还带着?”

舒瑛撩起丝巾,往他脸上扫了扫,“我愿意。”

路屹起身,摸了摸被丝巾扫得有些发痒的鼻子,又转身进了浴室。

十几分钟后,他带着一身湿润出来,把她抱进浴室里。

她的身上,依旧带着沙尘的气息,却很纯净。

路屹为她脱了单薄的衬衫,又问:“你要自己洗,还是我帮你?”

舒瑛说:“我腿疼,腰也疼。”

灯光从上而下,拢着纱一般,将她照得匀净分明。

光照处白得能掐出水来,幽暗处,让人生出遐想。

路屹用毛巾沾了热水,慢慢地给擦身。

说实在的,她如今没有完好的地方。双腿和腰部被挤压,布着淤青;背上还有过敏的疹子没痊愈。

简单的清理了之后,路屹给她上了药,为她穿上睡衣。

他抱起她,走出浴室。

舒瑛双手环住他的脖子,抬起头与他对视着。

“路先生,”她笑意吟吟,眼里透着狡黠。

路屹低头看着她。

她每每叫他路先生,声音总会轻柔些,撩着人心。

舒瑛抿唇,“如果你今晚做梦,会不会梦见我?”

恍惚着,产生一种既视感。

同样的问题,她以前问过。

当时他没有回答,现在他轻轻地搂着她,把她放到床上,虔诚而直白地说:“会。”

舒瑛心满意足,苍白的脸上泛出些红晕,她伸手抓住他家居服的领子,把他高大的身躯拉下来,“以前梦见过吗?”

路屹高大的身躯伏在她身上,遮住大片光。

“梦见过,”他说。

舒瑛搂着他追问,“什么样的?”

路屹轻轻挑眉,若有所思。“你当真要我说?”

“当然!”舒瑛带着期待,还有些雀跃。

路屹似笑非笑,煞有介事地说:“我梦见你掉进厕所了,结果哭喊着向我求救。说是只要我能救你,给多少钱都没问题!”

舒瑛一把抓住他的领子,“你胡说的吧?什么梦,肯定是假的!”

路屹扒开她的手,把放在桌上的药递给她,“吃药!”

“我没病,不吃!”舒瑛闷闷不乐。

“没病?没病能问这个问题?”路屹给她倒水。

舒瑛坐起来,恨恨地说:“能做这样的梦,你才有病!”她喝下药,眯了眯眼睛,润着水光的唇噙着笑,“路先生,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没做过那样的梦,是不是不正常啊?”

路屹重重地把水杯放下,“舒瑛,话别说太满,以后有你后悔的!”

舒瑛被他按着躺下去,被子一裹,灯一关,路屹躺下来,把她往怀里一捞。

“睡觉!”他呼吸粗浊,“别说话。”

他身体滚烫僵硬,舒瑛轻轻蹭了蹭,没为难他。这些天过来,自己也不太撑得住,终究还是睡了。

次日,常年干燥的内华达竟下了一场小雨。

久旱甘霖,燥热的天气难得凉爽。

回国的航班在半夜起飞,这一天的时间,舒瑛和路屹就窝在房间里。

卡森城有不同于别国的繁华和风情,可见识过大漠风光,别处就再难成风景。

舒瑛调出soldier野外探险时记录的画面和数据,顺便检测soldier的程序代码。

画面里,夜色之下的荒漠,色彩单调枯寂。

soldier在锁定被困人员时,由于地面坑洼起伏,跌倒数次。

每一次重新站起时,soldier的行动会变得缓慢。

这是程序的弱点。

路屹坐在一旁,没打扰她。

窗外细雨无声,室内只听闻舒瑛敲击键盘的声音。

忽而手机铃声打破了宁静,舒瑛拿起手机,发现是道路挑战赛主办方的电话。

舒瑛接听了对方的电话,几句话讲完后,有些惊疑不定。

她立刻上网,敲出一个英文名。

很快,网页上跳出上千条网页链接。

首页第一条,是一个科技网站的主页,点击进入,醒目的作者专栏映入眼帘。

第54章 受访的舒小姐

这是美国乃至全球闻名遐迩的科技新闻的官方网站。

这家新闻媒体发布的科技文章和报道,时常令整个科学界哗然。

能入得了这家媒体眼的科技,也寥寥无几。

网站首页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让人如置身未来科幻世界中。

首页一篇介绍“人工智能”的文章占据较大篇幅,点击量和评论量惊人。

舒瑛进入这篇新闻作者的专栏,查看作者的照片。

路屹又在为她分药丸,倒水,走到她身边时,很难不注意电脑屏幕上的照片。

照片里的男人黑发黑眼,可面部五官却是典型的西方人轮廓。戴着无框眼镜,身着淡蓝色衬衫,深色西装。

下方简介——

姓名:约翰.马可夫。

《纽约时报》高科技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被誉为“人工智能独家大王”。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惊人的敏锐度与洞察力,也是最早进行“人工智能”报道的记者。他有三十多年媒体从业经验,专注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报道,他是报道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第一人,更是乔布斯等业界大咖最为熟悉、信赖的记者。

电脑的光,照进舒瑛平静的眼眸中,她盯住照片,微微蹙眉。

路屹也盯着照片看,说:“这个人……有些眼熟。”

舒瑛说:“是啊,没想到是他。”

“是他?”路屹疑惑,“是谁?”

舒瑛调出soldier探险救人拍摄的画面,指着一个被沙困住的人说:“是他。”

路屹挑眉,“登山遇险,最后被困的人?”

“是,”舒瑛眨了眨眼睛,“业界的人都知道这个记者,他太有名了,许多人想接受他的采访和报道,却不一定能入得了他的眼。其实他平时除了做新闻报道、撰写文章和评论外,还喜欢登山和冒险……”

路屹有些不可思议。

“相传,他以前不是做科技记者的,后来因为一场意外,他消失了几年。”舒瑛说。

“消失?”路屹见她说得兴起,便顺着她问下去。

舒瑛蹙眉,“说不上消失,就是停止了一切工作,消失在新闻界。之后又突然出现,发表了一篇科技新闻,再次轰动新闻界与科技界。”

路屹轻笑,“停止工作,不写文章,难道是江郎才尽、才思枯竭?”

舒瑛摇头,“应该不是。据说,他那时和几个朋友去攀岩,可是很不幸,他的挚友因为攀岩设备出现问题,跌入悬崖。”她顿了顿,又说:“当时他的挚友被摔成重伤,在悬崖下等待救援。可各方面情况落后,等救援的人找到那位挚友时,挚友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