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沉默寡言的商人问:“我们进城的时候打听了一下,说变蛋是你叫清河村的人帮你做的。其实不然?你一个贩卖木材做家具的,要说能做出前后摇晃的椅子,我们信。变蛋?”摇了摇头,“隔行如隔山。乡野小民无知,对你深信不疑。骗不了我们。”
赵掌柜脸色骤变,见另外两人神色笃定,苦笑道:“还请三位帮我们遮掩一二。”
“这得看你怎么说。”
赵掌柜:“一位公子在长安多年积劳成疾,回乡养病闲着无事琢磨出来的。”
“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赵掌柜摇了摇头:“他尚未痊愈,不可劳心费神,还请三位莫去打扰那位公子。过两年他与常人无异,几位还找我买变蛋的话,几位随我去清河村自然可以见到那位公子。”
三人相视一眼,赵掌柜还算诚实。三人付了钱直接回蜀郡。
赵掌柜见三人直奔城外,他立刻骑着毛驴去清河村,把此事告诉沈二郎。
沈二郎给他倒杯水:“我说过,商无信不兴。那三位显然都是言而有信的商人。”
“那他们这么着急回去做什么?”
沈二郎:“不回去住哪儿?蜀郡商人茅房都点着熏香,安阳驿站舍得,还是城里的客栈舍得点熏香?”
赵掌柜张了张口:“……就是为了赶在天黑前汉阴郡?”
沈二郎点头:“还有别的事吗?”
赵掌柜摇摇头:“你家什么时候割小麦?”
“还得过几日。”
赵掌柜:“那你歇着吧。”忽然想起他们一人要三千,“这次是九千,不是九百。”
沈二郎点头表示知道。
赵掌柜一走,沈二郎就朝院里喊:“有为,出来。”
沈伊人发现被喜儿浇了空间水三十珠麦穗,就以为地里还有,叫喜儿和小薇跟她挑大麦穗,留作到秋的种子。
家里只剩沈二郎和有为,沈二郎嫌热,只能叫外甥拿着喜儿的破铁皮和剪刀满村吆喝着买鸭蛋,这次需要七千个,后天早上在他家门外做皮蛋。
村里鸡多鸭子少,不久前才做过一次,此时顶多能凑两千个。即便如此,此言一出整个村子也沸腾了。
翌日上午,钟子孟赶着驴车去县里买石灰等物。村正找到沈二郎,忧心忡忡地问:“这次怎么这么多?不会是最后一次了吧?”
沈二郎:“不会。可能也做不长了。兴许以后一文钱五个。”
不止村正一人意识到九千个很不对劲。见村正过来也有几个村民走过来。其中一人道:“一文钱五个也行。”
沈二郎摇头笑笑:“以后再说吧。生意场上的事,我也说不准。”
几人相视一眼,果然,沈二郎没做过生意。
沈二郎哪来的钱帮钟子孟盖房子啊。
看他的气质可不像响马。凭他那手字也不可能是响马。沈二郎不会哪位王爷身边的人吧。
沈二郎发现几人神色不对,忍不住解释:“我说以后又不是下次。这么担心做什么?”
村正摇头笑笑:“我们就是觉着奇怪。”
沈二郎:“不奇怪。梁秀才至今还在长安,那些人应该是他介绍来的。赵掌柜和我都早有心理准备。不希望你们跟着瞎担心才一直没有告诉你们。”
村正闻言一点也不意外:“我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东西。”
第52章 缺德
沈二郎笑着安抚几人:“他借此讨好贵人, 我们因此获利,也不算太亏。”
村正不这样认为:“以后呢?”
沈二郎:“天下哪有长长久久的事?”
话虽如此,几位村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万分想把梁秀才抓过来打一顿。
沈二郎又言:“就算没有梁秀才,这门生意也很难长久。”他听喜儿念叨过,几样东西就能做出变蛋, 茶叶、酱油什么的不过是故弄玄虚。那时沈二郎就觉着这生意做不长,“长安有很多能人异士, 他们用舌头尝一下,或打眼一瞧就能调出变蛋配方。迟迟没做出来,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用多少生石灰多少草木灰。长安大商人一天试一次也试得起。”
村正还是觉着沈二郎安慰他, 朝钟老三家方向看去:“就不该叫她帮你做变蛋。”
沈二郎:“钟老三这么打算的时候, 你怎么不说她是嫁出去的女儿,不是咱们村的人?”
村正哑了。
其中一位村民犹犹豫豫道:“终归是从咱们村嫁出去的。这事要是传扬出去,以后谁还敢跟咱们做亲家。”
沈二郎不禁说:“好赖话都被你们说了。”
那位村民想反驳, 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有为抱着黄灿灿的杏跑过来,村正一把拉住他, “摔着。”
沈二郎伸手:“给我?”
有为把手里的杏递给他,又从钟金宝怀里拿一个。
沈二郎:“跟金宝玩去吧。别跑远,一会儿过来写字。”
有为想到写字就忍不住皱眉:“舅舅, 什么时候放忙假啊?”
村正:“再上两天。”
金宝伸出两根手指打量一番,高兴的欢呼终于不用再日日去村学。
村正见状数落他:“你也是个没出息的。跟你爹一样当一辈子农夫。”
钟金宝年幼听不懂, 有为日日听舅舅讲故事,明白此话何意:“你有出息怎么不去长安?”
钟金宝懂了:“你不是农夫啊?”
两小儿把村正噎得想打孩子。
有为拉着小侄子躲到舅舅身后。
沈二郎摇头失笑:“都不忙吗?”
怎么不忙。
前几日才做过变蛋,以至于家家几乎此时只有二三十个鸭蛋。日漫韩漫腐漫男女成人漫都在Q裙5二49零81九2就算沈伊人在果园里养鸭子养的多, 家里也就四五十个鸭蛋。若非赵掌柜来的急,那些鸭蛋明日就会变成咸鸭蛋。
村正和几位村民去亲戚家买蛋。
喜儿和小薇以及沈伊人在院里刷大缸和小陶罐, 只因这次要的多,常用的几口大缸装不完。
昨日傍晚喜儿到郑家村告诉她爹娘后天需要两千个鸭蛋,郑老汉也意识到不对,很是紧张地问她这次怎么要这么多。喜儿半真半假地表示,兴许这是最后一次。
郑家村村民很是羡慕石氏一家。可当他们从石氏口中得知以后可能不做了,第一反应是太好了,不用再羡慕郑家,紧接着很是可惜,以后又得顶着烈日风吹去县里卖鸡蛋鸭蛋。
喜儿爹娘一家近日正觉着家里有钱睡不着。喜儿这番说辞反而叫他们踏实下来。
翌日清晨,喜儿拎着大缸出去,村民就拎着鸭蛋过来。
喜儿让他们等等,他们家还没吃饭,吃了饭再做。
多数村民还没做饭。通常等学堂上课再生火,做好饭正好村学放学,孩子回来吃饭。村民就蹲在树底下闲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