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点酸。
所以他没给盛如珩点赞。
今天盛如珩的朋友圈倒是没有裴聆了,但他直觉这条朋友圈还是盛如珩发给裴聆的,说不定特意拍出来的手串就是收到的礼物,这种偷偷的炫耀,他更不想点赞了!
卫定秋正准备退出朋友圈,微信里就弹出了视频邀请来,点了接通,手机屏幕上顿时出现一张面容俊朗的脸。
他看起来像是蹲在某个地方,因为手机拿着的角度问题下颌线和喉结的线条显得格外好看,嘴里还咬着烟,神情散漫,可那双眼睛又带着点肆意张扬的笑意,像把小钩子一样勾人。
“秋秋,干嘛呢?”方序然咬着烟吸了一口,风把他前额的碎发往后吹了些,露出了一点美人尖。
卫定秋把手机稍微拿开了些,近距离看方序然这张脸,美色当前,冲击力太大,容易勾得人心神不定。
“家里蹲着,无聊呢。”
“巧了。”方序然说,“我在你家门口蹲着,更无聊。”
“你在我家门口?”卫定秋猛地从床上起来,往房间阳台去。他的房间在三楼,清楚地看到花园围墙外站在那里朝他挥手的人。
天边的夕阳余晖已经消失了,晚风吹来了一团团灰蓝色暮色和还染着橘色的晚霞交织在一起,男人朝他挥着手,像是一轮迟迟不肯落下的太阳。
手机里传出他带笑的声音:“赛车去不去?”
卫定秋心跳得有点快,他回到房间,手机扔在床上,拉开衣柜找了套衣服,边换边说:“有这好事你不早说,我都洗了澡了,还得换衣服跟你出门,麻烦死了。”
“你这么早洗澡?”方序然看了眼时间,“这才刚过7点。”
“我无聊啊。”卫定秋换好衣服,在衣帽间的镜子看了看,确定自己还是挺帅气,才去拿手机,“洗了澡躺床上玩手机多舒服。”
他这人有一点点洁癖,经常出了门回家,身上出了汗就要马上洗澡,不然浑身都不舒服。
“无聊怎么不找我。”方序然掐灭烟头,往不远处的垃圾桶走去。
“我们很熟吗?”卫定秋以前也不常和方序然一起玩,除了两家父母辈生意上就是竞争关系所以有过节的原因,还因为他喜欢跟着盛如珩。
就总觉得跟着年纪大些的哥哥玩,自己事事都是受照顾的。
他喜欢被照顾的感觉。
“一回生二回熟。”方序然笑得漫不经心地说,“我们这都第几回了?”
“只说最近,这就第二回。”也就前几天一起喝了酒,哪里谈得上多熟络。
“对嘛,二回熟嘛。”
“我这个人慢热。”卫定秋就不想顺着他的话说,就偏偏要反着来,“二回熟不了。”
方序然把手机拿近了些:“没事,夏天这么热,我们迟早会熟。”
卫定秋:“……”
一时没想出更好反驳的话,卫定秋也出了门,看到了方序然,索性掐断了电话。
很奇怪。
明明几分钟前他还在羡慕裴聆,还在因为盛如珩的朋友圈自己心里偷偷较着劲,可是这一刻,他突然就觉得没什么好羡慕的,也没什么好较劲的。
鼓起勇气追求的人没追到,多少是有点可惜。可人这一生还长着呢,谁知道下一个遇见的会是怎样奇妙的一个人呢?
他看向几步远的方序然。
快步走了过去。
……
盛如珩他们到Y市的这天天气非常好,艳阳高照,去酒店办理了入住又简单休息以后,已经是四点多了,盛如珩便提议去喜园街逛一逛。
哪怕如今商业化严重,但喜园街仍旧是Y市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老街。
它东至古运河,西至远舟路,整条街道由长条石板铺设,道路两旁的店铺都保留着古建筑的风貌,屋檐下大红灯笼高悬,有的几点青苔和盛放的凌霄花爬上乌墙,有的墙壁留下了斑驳的岁月的痕迹,古朴而典雅。
这条街的建筑大多是两层或是三层的木质结构,梁柱、门窗都有雕花,大部分的店铺都是小吃店,楼下开门做生意,楼上居住。
一路走走逛逛,盛如珩手上提了不少的小吃:藕粉圆子、豆腐卷子、芡茨糕、马蹄糕、翡翠烧麦、牛肉饼、双麻酥饼、京果粉……
有些是买着吃的,有些是买着当手信的,当然都是给他买的,让他带回家给家人。虽然这些糕点吃食,他母亲都会做,但心意难得,盛如珩便由着裴聆买。
逛完故居和书局出来,不远处的千里春茶社又吸引了裴聆的目光。
“我们去看看茶社?”
盛如珩看看自己两手满满当当的东西,语气有些无奈:“好。”
千里春茶社有三个门面。一个门面摆放着各种茶叶,另一个门面则整齐地摆放着桌凳,桌子间的距离拉得比较开,中间还用屏风隔开,只有几个逛累了的游客在这里喝茶,低声聊天,所以店里并不显得吵闹。
是个清净适合休息的地方。
“我们也坐会儿吧?”盛如珩看到招牌上的茶水和糕点,还有一侧挂出来的宣传照片,说道,“他们家的仙豆糕和桂花糕看起来不错,还有综艺来他们这里拍过。”
“好。”
裴聆的视线落在一张张宣传的照片上,已经开始思考要点些什么了。
两人选了靠近角落的桌位,点了茶和糕点,把买的小吃放在桌上,手信放到旁边的椅子上,裴聆一看摆了半张桌子的小吃点心,顿时有些不好意思:“我是不是买得太多了?”
“反正晚饭是不用吃了。”盛如珩笑了一下。
“来都来了。”裴聆拿起豆腐卷子咬了一口,慢慢咽下去,外皮香脆,馅肉鲜香,让他满足地弯了弯唇。
“好吃,你也吃吃看。”他把打包盒往盛如珩面前推了推。
盛如珩拿了一个豆腐卷吃,确实香酥,口感层次分明,是和北方的糕点完全不一样的滋味。
裴聆笑着问他:“你以前是不是都不太吃这些街头小吃的?”
“嗯。”盛如珩点点头,“我们饮食控制很严格,外面的东西我基本不吃。”
“退役以后呢?”
服务员把他们的茶和茶点端上桌,说了句:“慢用。”
盛如珩端起茶喝了一口,龙井茶叶扁平光滑,色泽嫩绿光润,茶香鲜嫩清爽,中和了糕点小吃的味道,十分解腻。
“养成习惯了。”盛如珩说,“所以也很少吃。”
他说:“高中的时候我还是很喜欢吃这些东西的。”
少年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光是学校食堂哪里能填得饱他的胃,几乎每天下了晚自习他都要和周逾白在校门口买宵夜加餐。家里的阿姨其实手艺也很好,但那个年纪的少年有几个不馋嘴路边小摊的?
更何况他们学校门口的小吃风味独特,现在想起来,他心里还有点怀念。
“学校门口的关东煮和烧烤?”
“对。”盛如珩说,“还有煎饼和豆腐箱,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