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珠光宝色(208)+番外

即便如此,现在的很多高校,也仍然没有杂项专业。

所以,杂项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是没有瓷器、玉器等专业的名字要高大上,但事实上,它包含的东西却是最多的,内容也五花八门让人想象不到。

可也正因为杂项包含的东西太多了,能将这个专业学好的人,也非常的少。

学习杂项专业的学生,大多其实也都只是在其中的某一方面比较擅长。

照这个情况下去,或许刚成立没多久的杂项专业,很快就要变得四分五裂,重新划分为几个比较细致的小专业,成为大学专业分类中的历史。

交流会上,所有学习杂项的学生们,都在紧张的看着摆在他们面前的物件。

他们都希望能在交流会上遇到自己比较擅长的东西,不然的话,那可就真的只能抓瞎了。

红绸布被掀开,第一件露出来的物件,让人有些意外。

那是一只葫芦。

准确的说,是一只蝈蝈葫芦。

蝈蝈葫芦,顾名思义,自然是用来养蝈蝈的。当然,事实上,蝈蝈葫芦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蓄养蝈蝈,也能蓄养其他同类别的鸣虫,只是蝈蝈比较有名气,也最受大家喜欢罢了。

而大家之所以喜欢用葫芦来养蝈蝈,是因为葫芦的构造十分巧妙。

若是在葫芦口中放置一个盘丝状的铜制线圈,再配上多孔透气的盖子,能让养在里面的蝈蝈,发出的鸣叫声更加清脆优雅。

上等的蝈蝈葫芦,其效果就跟音响似的,让人欲罢不能。

这种东西,平时非常少见,一般只有到专门的花鸟市场,才能够见着。

没想到今天要鉴定的第一件东西,竟然会是它。

蝈蝈葫芦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不过直到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蝈蝈葫芦才算是发展到了顶峰。

想要制作一只精品蝈蝈葫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葫芦本身因为虫害、天灾、培育过程等原因,生长出来的好葫芦数量极少。

而让葫芦自由生长,等到葫芦成熟之后,再从中挑选出适合制作蝈蝈葫芦的材料,要形状合适、皮质合适,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这种自然生长出来的葫芦,在价格上,也非常昂贵,一般人根本没办法承受。

除了这种撞大运的方法,想要更容易得到符合要求的葫芦,也可以在葫芦刚长出来没多久的时候,在它外面套上早就制定好的模具,让葫芦照着既定的形状生长。

葫芦本身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最后做出来的蝈蝈葫芦价格如何。

最上等的蝈蝈葫芦,除了要求葫芦皮厚、皮色干净之外,还要求葫芦没有斑点疤痕,形状饱满。

稍微有一点瑕疵,对价格的影响都会非常巨大。

褚凝面前的这只蝈蝈葫芦,颜色暗黄,皮色虽然没有那种光泽明亮的感觉,却显得尤为的精光内敛,让人看着非常的舒服。

葫芦的表皮非常光滑,没有半点花纹。相比之下,它头上的盖子就要精致多了,不但刻了繁复的镂空花纹,而且样式也很独特,一看就知道是大师手笔。

半个小时后,所有人都给出了自己的鉴定结果。

宣院长看完了其他人的答案,把褚凝的放到了最后。

他抬了抬眼角,看了看褚凝,又看了看褚英略。

没错,宣院长已经知道,褚凝就是褚英略的女儿。

他是真的很感慨,感慨自己这位老友,竟然有个这儿出色的女儿!

要不是这次的交流会,也不知道老友还会把他这位古玩界的天才女儿,藏上多久。

褚英略完全不知道宣院长心里在想什么,见宣院长看了过来,他给了宣院长一个特别得意的笑容。

很显然,虽然还没有宣布鉴定结果,但褚英略非常相信自己的女儿,也对褚凝有这样的眼力非常骄傲。

宣院长没想到一向沉稳的老友竟然也会露出这么幼稚的表情来,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很快,双方都宣布了鉴定了结果。

这次的鉴定结果,可谓是五花八门。

有人说这件蝈蝈葫芦是明朝的,也有人说是清朝的。有人说这是人工范制的,也有人说这是天然生长的。

大家给出的估价差别也很大,从上百块到几千块不等。

杂项的鉴定就是如此,大家擅长的东西不一样,也不是个个都对蝈蝈葫芦十分了解,其中难免有猜测和侥幸的成分。

不过,其中一份鉴定结果,尤其的引人注意。

因为那份鉴定结果给出的答案,竟然说眼前这只蝈蝈葫芦,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三河刘葫芦,给出的估价也达到了六万!

比起那些动辄几十上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古玩来说,六万这个数字显得非常的不起眼。

但是,对一只蝈蝈葫芦来说,六万这个价格,已经是顶级蝈蝈葫芦的价格了!

☆、第235章 三河刘

两校的学生们议论纷纷,都觉得他们看见的那只葫芦虽然出色,却也不至于是三河刘葫芦吧?

不过,要真是三河刘葫芦的话,那这个六万的估价,还真不算离谱。

三河刘葫芦,是蝈蝈葫芦中最出名的一种,这也算是一种品牌效应了。

在清朝咸丰年间,河北三河县出了个刘显庭,他制作蝈蝈葫芦的手艺非常高超,在京城大受欢迎,因此成名。

此人做出来的葫芦,也被称为三河刘葫芦。

三河刘葫芦的特点很多,其中比较显著的一个,就是葫芦表面光素雅致没有花纹,倒是很符合眼前这只葫芦的表现。

三河刘葫芦从清朝咸丰年间问世起,就声名大噪,价格昂贵,向来都是达官贵人才用的起东西。

清朝之后,仿制三河刘葫芦的作品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精品。

不过,葫芦本身是天然生成的,在品质上就很难找出差不多的葫芦来。再加上一些制作方面的因素,仿制的三河刘葫芦和真品多多少少都有些区别。

一般人或许很难分辨得出其中的差别,但是对于真正的行家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

“褚凝同学,你说这只蝈蝈葫芦是三河刘葫芦,可有什么依据吗?”宣院长问道,“毕竟大家都知道,三河刘葫芦产量极少,加上它不易保存的特点,到现在为止,我所知道的存世的三河刘葫芦,简直是寥寥无几。很多人甚至只听说过三河刘葫芦的大名,却从来也没有见过。还有人认为,三河刘葫芦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早就不存于世了。”

原来这份鉴定结果是褚凝的!

大家有些意外,又觉得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褚凝。

虽然宣院长第一个问的就是褚凝,其中似乎带着某种隐晦的意味,但是宣院长刚刚说的话也没错,三河刘葫芦的存世量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以至于它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大家若是真的见到精品蝈蝈葫芦的话,也轻易不敢将其往三河刘葫芦脑袋上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