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立于亿万生命之上(1818)+番外

“孔孟的思想为什么在春秋战国不为显学?因为百姓有一万种道理,凭什么认为你的道理才是对的?”

“要人按照自己的道理做事本来就是带有强制和强迫的,靠嘴怎么强迫别人?只有刀剑才会教会人礼义廉耻忠孝节义公正公平。朕不是杀得太多了,而是朕杀得太少了。太多的人以为已经是朕的自己人,以为朕的屠刀不会落到他们的头上,以为朕要与他们讲道理。朕对此很遗憾,朕只有用他们的人头让他们明白朕的心思。”

白絮陡然想起一事,脱口而出道:“你早知道会有今天!你离开大楚两年多就是为了今天!”

胡问静对白絮的无礼毫不在意,道:“是,朕早知道会有今天。史上立国之速唯有如朕者,朕的王朝自然是有所有其他王朝的弊病。理想成为借口,权贵仗势横行,官员腐(化)堕落,百姓刁民丛生,法律只是一纸虚言,皇权不下县,家族对抗官府,地方对抗中央等等弊病,朕的大楚一个都不会落下,当真是应有尽有。”

“朕只要翻翻历史就知道大楚朝会发生什么,朕早知道大楚朝会有今天。”

胡问静平静地道:“但你若是以为朕故意纵容这些事情发生,那么你就太小觑了朕了。”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这百姓是朕的百姓,朕为什么要让朕的天下贪官四起,冤案丛生,血光冲天,民不聊生?这对朕有什么好处?就为了打看不清现实的人的脸,或者体现朕的先知先觉?”

“朕还没有蠢到牺牲自己的利益就为了打别人脸的地步。”

“朕没想用大楚百姓的鲜血和泪水教训你和与你相同的人。”

“朕是暴君昏君,朕不需要与人讲道理摆事实。朕想要做的事情必须执行,朕不需要任何解释,也不需要给任何人交代。”

胡问静看着白絮:“若是没有朕下令严查和控制,这些事情会多百倍,凶残百倍。”

白絮长长地叹气,萧索而立。

胡问静笑了笑,已经说得更多了,剩下的需要白絮自己去体会了。大楚朝需要有白絮这样善良的人,天下需要有白絮这样善良的官员,若是人人都像白絮这样善良,天下将会变成美好的天堂。可是现实并不美好,善良的人往往需要毫无防备的直面邪恶的世界。

“拿冰淇淋来。”胡问静笑道。四周的气氛立刻活跃了,欢声笑语四起。

白絮忍了又忍,明知道不合时宜,却依然问道:“陛下,那些案子……”

胡问静随口道:“甘孜沪定县赵林案,朕下令将县衙内所有官吏都凌迟了,家人终生苦役。参与冲击县衙殴打衙役的人的家族全部凌迟,筑京观,凡敢祭祀哭泣的,诛其满门。县衙代表的是大楚王朝,敢于冲击县衙,敢于在县衙内殴打衙役就是造反,造反者唯有死路一条。那些身为大楚官员却不站在维护大楚王朝的一边,纵容刁民无视王法的人是在挖大楚的根基,朕岂能容下他们?”

“榆林铁笼女案和官吏撞门案,朕在等周处的处理结果。周处既然上报与朕,定然是对此惶恐愤怒极点,榆林只怕要被血洗了。”

“洛阳修武县新娘案,朕下令将学堂夫子学子满门抄斩了。断案需要证据判断事实,但证据也就只有这点作用而已,事实如此清楚,朕为何还要证据才能断案?这些人以为只要咬牙不招就能熬过刑罚,朕只能让他们全家去地府面对那可怜的新娘子。地府能不能给那新娘公平,朕不知道,但是朕可以在人间还那新娘一个公道。”

“数件大案屠戮人数只怕要成千上万,朕依然觉得不够,若不能每日杀一些人,如何让百姓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何让百姓知道官府之下宗族、关系网统统都是渣渣,如何让百姓知道王法凌驾于宗族法规之上?朕已经下令,各县每月必须杀一个以上的贼子,若是找不到该杀之人,县令就摘帽子去种地。如此,一年之内血流遍地,三年之内百姓个个老实无比,朕执行此恶法五年后大楚就会风调雨顺,人人都是好人。”

白絮小心地道:“会不会有无数官员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而滥杀无辜?”

胡问静笑了,指着王莎莎道:“这是她的问题,与朕无关。”

王莎莎用力点头:“有御史台在,绝不会纵容官员为了指标而制造冤案。”

胡问静看着白絮,道:“你想要建立天堂,就要有下地狱的觉悟。想要所有百姓幸福安乐,就要有杀尽天下刁民双手沾满鲜血的准备。美好生活,道德标准都是用刀剑和鲜血杀出来的,从来不会从天而降。”

白絮缓缓地点头,心中百感交集。

第430章 民愤极大!大楚朝不需要严刑峻法

大楚七年,数个案件通告天下,益州遂宁团伙强迫少女卖(淫)案、甘孜沪定县衙役杀人案、洛阳修武县(奸)杀新娘案、羌胡杂居地榆林铁笼女案等案件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从各个县衙门口的公告上,从敲锣打鼓走遍各个小县的衙役和农庄管事的嘴中传遍了华夏各个角落。每个案子背后都是数百到数千个人头落地,一座座鲜红的京观拔地而起。

华夏百姓对突如其来的血雨腥风反应极其强烈。

某个县城中,一群百姓在茶馆中大骂:“才十三岁啊!轮(奸)而已,就算不考虑他才十三岁,还是个孩子,按律顶多也就是关几年而已,为何要凌迟了?”一群百姓用力点头,虽然大楚朝女子也能当官,但是很多百姓心中就是觉得儿子比女儿更加金贵一些,好不容易养到十三岁的儿子,也看再过几年就能传宗接代了,却因为一件罪不至死的小事丢了性命,他的爹娘肯定苦死。众人越想越是惋惜和悲伤,白发人送黑发人,真是感同身受啊。一个百姓用力一掌拍在案几上,茶碗哐当作响,他厉声道:“依我说,那个女孩子为什么不去死?失去了清白已经没有脸面活在世上,为什么不爽爽快快地死了,还要拖累了自己的堂哥?”一群人用力点头,女孩子迟早要嫁出去的,男孩子才是家族的希望和根基,为了一个迟早要嫁出去的女孩子死了一个家族中男孩子,简直是亏大发了,还不如让那个女孩子死了算了。

一个少女站在茶馆之外,脸色铁青,浑身发抖。她对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关心,一个女孩子遭受了非人的苦难,她听说后自然是同情的,但也就是如此了。她既不认识那个女孩子,也不知道“遂宁县”在哪里,苦难不会发生在她的头上,她哪里会用心了?她今天只是凑巧经过这个茶馆,然后看到一个自己悄悄爱慕的男子就在茶馆之内,忍不住在茶馆外驻足,希望偷偷地多看那爱慕的男子几眼。不想却因为这小小的少女的心思听到了令她发抖的言语。

茶馆之内,少女爱慕的那个青年兴高采烈地与他人说着雷同的言语:“……是啊,那个女的死了才是最好的……连累了一个家族中的男子……才十三岁,太可惜了……毁了一个男孩的人生……”

上一篇: 完美实验品 下一篇: 系统逼她追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