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平则鸣(272)

严寒之中,徐三又收到了周文棠的来信,这一回,倒是一封喜报。却原来徐玑了听说徐挽澜在战场上特地用了烟花,一心为烟花洗去污名,很是受了激励,接连数日,闭门不出,翻阅典籍,百般试验,参照着金国军队的火器,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几种新式武器。

金国如今所使用的武器,虽然实力远在宋军之上,但其中也有许多弱点,譬如某些火器过于笨重,不易随军携带,有些便于携带,却又杀伤力大减。徐玑改进了其缺陷,创制出了许多新型军备器械,周文棠上奏官家之后,官家亦是赞许有加,立时拨以资费,投入生产。

周文棠在信中提及,火器的制造,起码要耗上半个月的工夫,让徐三务必要使出缓兵之计,拖延交战时机。如今天寒地冻,军械未全,天时、地利、人和,大宋几乎一个不占,温阳大捷实属险中求胜,而这种胜利,怕是无法原样照搬。

徐三读罢信后,却是一叹。

她心里清楚,周文棠所言句句在理,眼下确实不是乘胜追击的时候,然而温阳城中的局势,却实在非她所乐见。

此时的郑素鸣求胜心切,日日召集将士议事,已经在开始筹划下一次反攻了。徐三几次委婉反对,可除了洪忠以及几个由她掌管的武将之外,几乎无人响应,软硬兼施,几番苦劝,均是徒劳无益,反倒还遭人记恨。

缓兵之计,谈何容易!

郑七到底是急了。徐三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书生,却竟然一战成名,压到了她的脑袋顶上来,一月不到,便与她平起平坐,实在让她威风扫地,她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恶气?

这一回,郑七的态度分外强硬,即便徐三统率两军,也是束手无策。反攻之战,已成定局。

徐三见此情势,也只得转变思路,投入到了反攻作战之中,每日里或是练兵秣马,整军饬武,或是画沙聚米,与郑七等人争论行军计策,日日如此,从无休憩。

北地本就荒寒,如今已至岁暮,雪虐风饕,饶是身体强健如徐三,也积劳成疾,染了风寒,每日发热不止,却仍是强撑病体,操持军务。

梅岭每日在旁伺候,只见她时不时掩口低咳,形容憔悴,着实心疼不已,可她除了按时侍奉汤药之外,便也无计奈何。

崔钿听说之后,知道军中药材短缺,人手不足,便派人送信给徐三,说是再过上几日,她便会因官务来温阳一趟,到时候会捎带上补汤药材等物,徐三收信之后,自是心中宽慰,感念不尽。

几日过后,崔钿便如信中所言,不但带着药笼、食盒等物来了,还顺带上了煲汤做菜的厨娘、号脉问诊的郎中,乘着马车,从燕乐晃悠来了温阳。

温阳城乃是前线,又曾遭金军血洗,城中百姓逃的逃、亡的亡,几乎已是焦土一片,空城一座。崔钿坐在车架之上,掀开车帘,便见目之所及,尽是黑沉沉的一片,唯有几点烛火,隔窗轻曳,她看在眼中,也不由暗暗轻叹。

待到车架停稳之后,崔钿想到马上便要见到徐三,唇角不由微微勾起。她抱着药笼,头一个跃下车来,站稳之后,回首而望,只见街巷大道上,几乎一个人影也无,唯有远处的城门楼上,能瞧见身着盔甲的将士正在来回巡逻。

她正在兀自发怔之时,忽然之间,一声巨响令她骤然惊醒。

崔钿面色微变,骤然抬起头来,便见火花当空,接连炸开,一朵接着一朵,绚烂刺眼,令她的心跳立时越来越快。

崔钿抱紧药笼,踩着官靴后退数步,接着回过头来,一把拽住随从,跌跌撞撞地拉着他们奔逃起来,口中则声嘶力竭地喊道:“快!快跑!快躲起来!”

第194章 似此江山孤绝处(二)

似此江山孤绝处(二)

此时的徐三,正在营中操持军务。郑七决意反攻, 而且想以奇袭制敌, 而为了这一场奇袭, 要做的准备着实不少, 徐三手持毫笔,皱眉而读, 愈看愈是心中难安。

营帐之中, 烛火通明, 融融泻泻,徐三正在犯愁之际,梅岭缓缓行来, 递了一盏清茶上前。那茶乃是雅安露芽,色碧汤翠,茶香浓郁, 向来为徐三所喜, 她抬眼一扫,稍稍一怔, 搁笔笑道:“如此好物, 你是从哪儿搜刮来的?”

梅岭含笑应道:“中贵人特地差人从京中送来的, 那人还带了别的稀罕物, 三娘待会儿得闲了, 可得去好好瞧瞧。”

徐三呷茶入口,只觉齿颊生香,不由勾起唇角, 低低说道:“他倒是有心。”

梅岭稍稍抬眼,细细打量着她的神色,又轻笑着道:“岂止有心?中贵人还托人送了话儿……”

她话音未落,账外忽地传来一声巨响,却好似是有花火腾然升空,遥遥炸开。一声之后,便是接续不断,往常那象征着喜庆的噼啪声响,如今却已然成了大凶之兆,阿鼻地狱,无间苦难,千万亿劫,席卷而来。

徐三一听,当即面色大变。她薄唇紧抿,搁下毫笔,立时带上头盔与长剑,大步冲出营帐,只见几名副将迎面而来,说是金国不宣而战,敌军已至几里之外,此次金国行师动众,不知何时,竟调遣了数万军马,集结北地,不但对温阳城大举进攻,还向两国交界一带的七八座宋国城池发起攻势。

更有探子来报,说是温阳之役,金军惨败,金元祯因此而在朝中饱受攻讦,便连民间百姓,也是怨声载道,说他仅仅因为求亲不成,便大动干戈,引起如此兵革之祸,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实非良君。金元祯此番大举进攻,打的就是以众胜寡,洗清恶名的主意。

周边将领、士兵等一一诉说战况,徐三默不作声,一一记在心中,开始飞速思考起破解之法。

温阳城再被偷袭,然而境况却与从前大不一样。先前金国用的是减灶之计,故意隐藏实力,用胜利来麻痹宋国,之后趁其不备,猛攻而下,因此血洗温阳,大获全胜。而如今的温阳,不止兵力远胜之前,就连队伍的训练状况、军中士气之鼓舞,都跟从前不可同日而语。

虽说金国大军来势汹汹,兵多将广,但若想守住温阳城,也并非毫无可能。

徐三眉头紧皱,张手拿来军事地图,展于案上,指着几处地点,对几名副将一一遵嘱,让她们分兵把守,力图各个击破。

众将领提耳细听,面色严峻,一一记下,哪知就在此时,徐三还未说完,便有小兵来报,说是郑将军已经定下防守之计,其余军队已经领命,各自就位,还请徐将军遵从指挥,配合作战,操纵适宜,顾全大局。

徐三听罢之后,缓缓抬眼,沉默良久,气极反笑。

郑七这算甚么?“攘外必先安内”?大敌当前,她倒好,问也不问,说也不说,先发制人,直接扣了顶大帽子下来,若是徐三依旧执行自己的计划,那她就是独断专行,不顾大局,不识大体!若是今夜温阳城失守,那么徐三必将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