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平则鸣(327)

然而那蛊虫一见了风,疏忽之间,又化为无形。兽炉香袅之中,榻上惟余一架白骨,又过了数息之后,也不知何故,便连白骨都化为缕缕轻烟,顺着北风,消泯不见。

暖榻上空空如也,仿佛他从未来过。

徐三一时心酸,暗想唐小郎逝去之时,怕也是如此景象。

她又何须再寻他?他就在风中。

充斥着生离死别的崇宁十七年,也终于随着周文海之死,彻底埋入渺渺前尘。而宋祁在与光朱之人做交易时,那些对妖僧不满的逆党,还给了宋祁一份名录,其中所列皆是姓名、居所、面貌特征等,而名录刊载之人,正是光朱内部周文海的拥趸。

经此一役,宋祁与光朱,都铲除了心头大患。宋祁不再为人操纵,几乎可与光朱同坐同起,而光朱逆党,也可清除异己,将周文海一系一网扫尽,自此之后,大权独掌。

至于这杀死周文海的功劳,徐三知道官家的意思,便移花接木,安到了宋祁身上。而宋祁按着名录,一一追杀,更是声誉大振,世人都说他虽是男儿,可剿灭光朱,却是毫不手软,对于男子为帝,更是接受了几分。

徐三倒也不是没有好处,旁人不知这功劳在谁,官家却是心如明镜。这妇人又召见起了徐三来,言语之间,一如从前,可徐三每次面圣,官家都高高在上,隔着珠帘,且气咽声丝,似有异状。

至于徐三递上去的那退婚折子,官家也是只字不提,有次徐三忍不住了,想要主动提及,却硬生生被官家挡了回来,实在让她郁卒不已。而近些日子,宋祁炙手可热,声势渐长,官家倒也不曾厚此薄彼,连带着给薛鸾也升了官职,令朝中诸臣,更觉圣心难测。

转眼便是正月十五,佛教大典当日,徐三坐于寺中,收得徐玑的消息。她展信一读,不由倏然立起,又惊又喜,却原来她先前在郑七身边,安插了两名教坊女子,这二女貌不惊人,却颇有手段,将郑七的未婚夫君薛氏勾得魂不守舍,而如今,西南军营,竟因此而出了大事!

当日西南边陲,风雨大作,郑七训兵不成,便只得返回府邸。孰料她一抬手推门,便见薛郎君与那两名侍婢,皆不着片缕,正在郑七的书案上淫戏。郑将军的毫笔、印章、奏折等等,均入了那两名侍婢秘处,污浊不堪。不止郑七瞧了个分明,便连她身后跟着的一众将士,都将此景收入眼底。

郑七见此,立时大怒,当即拔出长剑,可却被属下生生拉住,说此事万万不可声张,一来,薛家不好得罪,薛鸾以后没准儿就当了女帝;二来,家丑不可外扬,此事传出,定然有损将军威严,还不若先关上门扇,让这三人穿戴整齐,再行论处。

郑七急火攻心,却仍是无可奈何,只得依言而行。可谁知那门内众人,磨磨蹭蹭,迟迟不曾穿好衣衫,郑七急了,踹门一看,就见屋内空空如也,早没了三人踪迹。

照理来说,这军营内外,皆有士兵把守,这三人手无寸铁,如何能逃出生天?幸而徐三早有准备,派人接应,不过半日功夫,三人便已逃出西南边陲。

这还不算,郑七大怒,竟气得昏厥,再一醒来,便见大夫在侧,说她已有一月身孕。细细算下日子,正是那给她带了绿帽的薛氏的种儿。而在这医学不甚发达的古代,堕胎断产,几乎毫无可能,郑七若敢服下此等虎狼之药,必会元气大伤,只怕日后难回军中。

孩子不得不生,可一旦要生孩子,那就得耽误小半年光景,军中大权,势必要落入旁人手中。郑七恼恨之余,又下了军令,不准下属将其怀孕之事,上报朝廷。

而薛氏红杏出墙,逃之夭夭,她腹中又有了那人的贱种,郑七不敢怨恨薛鸾,便怨恨起来崔金钗来。一来,她娶的虽是薛氏子弟,可这保媒拉纤之人,正是崔氏金钗;二来,薛氏及两名婢子如此放浪形骸,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乃是他涂抹了改良过的旱苗喜雨膏,中了毒瘾。

这喜雨膏是何人改良,旁人不知,可郑七却清楚明白——始作俑者,正是崔金钗。这新仇加上旧怨,终令郑七找到了一个泄愤的出路——她直接上了折子,罗列多桩罪证,指认这崔氏女,正是制毒贩毒的幕后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一章有细思恐极的地方哈哈哈

第232章 残山狠石双虎卧(四)

残山狠石双虎卧(四)

郑七不敢得罪薛鸾,反倒将崔金钗告上御案, 一是因薛公子红杏出墙, 自己受此大辱不说, 更还有孕在身, 落入两难之境,郁气填膺, 这才蓄怒泄恨, 二来, 则是另有一番考虑——

在郑七看来,宋祁乃是男儿之身,若是登基, 有悖国体,郑七全不将其放在眼中,早已将薛鸾登基之事, 看作是必然之势。而如今薛鸾身侧, 文有崔金钗、贾文燕等人,武则有郑七为首一干将领, 若是能将崔金钗除去, 薛鸾断了只臂膀, 便只能倚仗于郑七了。

这无疑是一招险棋, 可郑七到了如此地步, 或是有孕之故,竟也有些不管不顾了。徐三收信之时,便是郑七的折子抵京当日, 如无意外,这封奏章,正在距宫城不远的递铺内。

这所谓递铺,乃是由官衙所设,负责传递官用文书,与现代的邮局很是相似。徐三读罢徐玑送来的消息之后,眼见得郑七落难,薛氏一系起了内讧,也不见有多快意,只扯了下唇角,摇了摇头,接着便出寺上街巡察去了。

这日乃是佛道大典,亦是上元佳节,街头巷尾,人头攒动,可谓是“□□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徐三巡察一番之后,只见道人僧尼、老幼妇孺,各色人等,皆其乐融融,至于这朝堂中的种种倾轧,似是与他们毫不相干。徐三望着眼前花灯火树,良久之后,含笑一叹,不再思虑种种,只背着手,缓缓走到一处小摊前来。

那小摊卖的是稠糖葫芦,即是用麦芽糖做成的小动物、小糖人,从前唐玉藻在时,每逢年节,都要买上许多,对此是爱不释手。

徐三凝望着那商贩妇人,见她动作娴熟,随手一勾,便勾出了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哄得几个孩童,瞪大了双眼,连连拍手叫好。

徐三看在眼中,不由微微一笑,一旁跟随的下属见了,心生讨好,欲要派人去买,不成想徐三却是抬手拦了下来。她稍稍转身,正要对着下属说话,孰料便是此时,旁边忽地有一男子,神色紧张,骤然上前,低低说道:

“你们几位,可是官人?我,我方才见着两个娘子,形迹可疑,似是要行偷盗之事,揣着匕首,朝着递铺去了!我,特、特来报官。”

递铺。

莫不是崔金钗也得了风声,想要提早毁掉郑七的折子?

徐三心上一沉,上下扫了那郎君一通,接着缓声说道:“公子莫急。开封府中,有十数递铺,你所说的是哪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