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笙(345)+番外

作者: 心渔 阅读记录

文笙能感觉出来,村里人肯定是得了钟天政的叮嘱,村里没有乐器响,在她跟前,甚至连个唱歌的都没有。

最近一段时间,钟天政时不时会出去半日,同文笙说,是在打听外界的消息。

随着身体越来越好,文笙对抚琴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钟天政和她一起算着:“已经忍了这么久,别急,还有十几天,很快就过去了。”

文笙趴在院子里的小石桌上,眼巴巴望着面前的“太平”:“还好琴弦不是铁的,不然非生锈不可。琴生锈还好,这么久没弹,我只怕心里生锈。”

钟天政微微而笑:“怎么会,心里有渴望,就不会生锈。再说有我陪着你呢。”

文笙怀疑地望他一眼:“不可能,这么久了,我没见你的时候,你肯定偷着吹箫去了。”

钟天政笑着摇了摇头。

文笙抱起“太平”,小心地又将它擦拭了一遍,道:“穆老只是说了个大概,其实《伐木》对身体还是有益的,随便弹一下应该没有关系。”

虽是如此说,擦完了琴,她还是将它收了起来。

就在这番对话之后的第二天,钟天政突然不告而别。

村子里跟他前来的亲信少了一大半,剩的几个离远盯着文笙,明显是在监视她。

文笙恍若未觉,直到晚上夜深人静,她听得外头没有声响,换了身深色衣裳,抱着“太平”悄悄自屋子里出来。

对面屋里静悄悄,钟天政已经离开一日一夜。

今晚的月色很好,天空一轮白玉盘,满院都是清辉。

文笙开了大门,“吱扭”一声,开门声在静夜里传出很远。

她上了街,迎着月亮往云峰方向走,只走出数丈远,对面有人出声道:“顾姑娘,留步。”

文笙闻声望去,乡邑村家家户户篱笆墙都不高,隔着栅栏,有个人站在那里。

文笙没有理他,继续向前走。

那人道:“公子过两日即回,走得匆忙,命小的照看姑娘,夜深了,姑娘回房休息去吧,不要叫小的为难。”

文笙不答,那人自墙后飞掠而来,挡在了前路上。

借着月光,文笙打量了一下他,道:“原来是小孟。”

还是个熟人,这两个月常常见面。

那人急忙低头,后退了一步,恭敬道:“是小的。姑娘请吧。”

文笙叹了口气:“我不走远,也不是要离开,只在周围转转,这也不许么?”

小孟其实不小了,也有二十多岁,闻言有些犹豫,道:“姑娘大半夜的去哪?外边不安全。”

“我知道,来第一天就有人告诉我了,有豺狼虎豹不是么?你跟着我吧。”文笙的语气平静到有些怪异。

小孟知道自己应该阻拦,却不知为何没有勇气动手,只能跟着她出了村子。

他见文笙径直往云峰而去,不由地胆寒,道:“姑娘,你不能再往前走了,不要逼小的动手。”

文笙冷冷地道:“怎么,前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小孟语塞,鼓足了勇气抢步上前,抬手便要往文笙后颈拍落,一句“得罪”到了嘴边,却听“铮”的一声琴响,一道无形的力量将他隔在了外边。

天,顾姑娘弹琴了!

他下意识觉着要糟,第一个念头是等公子回来,知道顾姑娘因为他弹了琴,还不揭了他的皮去!

第三百一十二章 探花

“顾姑娘,你,你快住手!”

文笙回答他的只是几声琴响。

姓孟的年轻人手忙脚乱地试图阻止,文笙前行,和他很快拉开了数尺的距离。

若非亲眼所见,亲身体会,杀了他也无法相信世上竟有这等奇事。

他此刻的感觉就像是伸手搅乱了一整片大海,神秘的漩涡飞转,卸去了他向下的那股力道。

就在他苦苦纠缠之际,旁边不远有人咳了一声,跟着一个声音响起:“谁叫你这样对顾姑娘的?还不住手!”

话中虽然带着斥责,小孟却大大松了口气,猛地后退,和文笙拉开了距离。

文笙停琴,再看四周影影绰绰出现了十几个人。

说话的是一位老者,中等身材,长髯飘飘,看上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此老就住在她的隔壁,钟天政先前曾介绍说他是段正卿段老先生。

钟天政对这段老先生说话的态度不像其他人,隐隐透着几分尊重,文笙便知道这是他手下一位要紧人物。

段正卿穿了一件深蓝色的长袍,月光下迈步上前,道:“顾姑娘,您的病还没有好利索,这是要去哪里?”

文笙手指虚按琴上,左右四顾,目光自众人身上一一扫过,问道:“钟天政走时,命你们将我软禁于此?”

段正卿叹了口气,十几人齐齐上前,将文笙围在了当中。

“公子走得急,叮嘱我等一定照顾好您,其它的到是没有吩咐。依老朽看来,现在外边到处都在打仗,乱得很。您能留在这里养病是最好的,若是非走不可的话……”

文笙淡淡接言:“怎样?”

段正卿皱起眉头,愁眉苦脸地道:“我们这些人自然是要随侍左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赶车投宿,侍候饮食。姑娘的琴还是不要弹了吧。一来对身体无益。再者,您的琴声也伤不了人,若是有那不长眼的。自有我们这些人来处理。”

伤不了人,呵呵,好你个钟天政!

文笙心下涌起一阵怒意,淡淡地道:“既然如此。那就走吧。”

段正卿道:“姑娘稍待。”转向小孟:“还不快去准备马车。”

小孟应了一声,飞奔而去。

段正卿又向文笙道:“姑娘打算去哪里?要叫老朽看来。白州军前还是不要去了。日前咱们刚得了信儿,军中流言纷纷,都说是姑娘受东夷人所迫,以军中的情报换得程国公平安。才导致了朝廷人马在成巢惨败,大梁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听说杨昊俭已经下了密令,一见姑娘。格杀勿论,我们这些人虽然不怕死。还请姑娘体恤公子一片苦心!”

文笙简直要气笑了。

钟天政栽赃陷害,找替死鬼这一手耍得到是娴熟。

这是要绝了自己的后路啊。

关键大梁军中有个急于推脱战败之责的杨昊俭,想来他接到这个举报,必定如获至宝。段正卿说什么见人格杀勿论怕也不是危言耸听。

她这般想着,段正卿低下头去,恭恭敬敬地道:“公子怕姑娘忧心,一直未敢提起,老朽斗胆,和您把话说明白了,您要怪就怪我吧。”

文笙皱着眉,暗自思索:钟天政这段时间一直呆在乡邑村,不知奉命去做这件事的人是谁,那些学了新乐的同窗们在这里头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

这么一想,她最担心地反到是鲁氏派来军前的那十几个人。

“曲俊和董涛呢?现在可安全?”

段正卿连忙道:“他二位幸得公子提醒,暂时躲避起来,安全自然无虞,至于程国公府的其他人还在军前,咱们实在是鞭长莫及,多半已经被杨昊俭监视起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