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笙(357)+番外

作者: 心渔 阅读记录

文笙却在和景杰商量:“杨昊俭正和朝廷的人马在雄淮关对峙,不管谁占上风。官路总在他两家控制之下,山枣坡这条路易守难攻。不如早早拿下,以备不时之需。”

什么样的不时之需文笙没有明说,故而景杰也不清楚她的意思是不是计划着来日由这条路直插靖定,杀回奉京。

这些事情。自有将军和杜大人他们操心。

景杰立刻叫了两人过来,将文笙的意思和他二人说明,如此吩咐一番。叫他们尽快返回纪家军驻扎的西遥村,当面向纪南棠禀报。

这日上午。众人依旧在山道上搜索前行,景杰抬头看看前方,口里打了个响亮的唿哨,朗声道:“大家打起精神来,前面到沉华岭了。”

文笙闻言心头猛地一跳,脱口而出:“你说哪里?”

景杰随口道:“沉华岭!”

此刻已经能遥遥看到沉华岭,两侧山峰夹着中间一条小路,像半截葫芦放倒于地,只是看着,就觉着前路一定十分险要。

文笙反应这么大,是她突然想到大军来的时候,在经过沉华岭之前,景杰曾经跟他们言道九年前沉华岭还盘踞着一伙上千人的土匪,后来是纪将军亲自率军剿匪,打通了这条捷径。而在当时,钟天政对之十分关注,还特意问了问这山的名字怎么来的,所谓“沉华”是哪两个字。

像钟天政,明明做着倒行逆施的事,表面上却很喜欢假天之命。

“沉华”,可以是太阳自山边西坠而沉,也可以是……

文笙不敢多想,只道:“咱们在这里多停留一阵,把每一寸山路都好好找找,这附近留有线索的可能性很大。”

一旦有了联想,她连沉华岭三个字都不愿多提。

景杰应了一声,吩咐下去。

沉华岭最为险峻的路段也有十余里,真要按文笙所说一寸一寸搜查个遍,可不是短时间内做得完的。

纪家军的斥候们沉默着执行任务去了,文笙也下了马,和景杰、安敏学边走边细看。

永昌的山野多竹子,沉华岭也不例外,乱蓬蓬一丛丛长在高处,风一吹沙拉拉作响,等进到那葫芦山谷里,枯黄的杂草更是没过膝盖。

由两侧岭上掉落的山石滚在路旁,成年累月,数以千万计,平时不起眼,这时候都是麻烦。

文笙带着众人在这段山路上足足呆了三天。

到第三天中午,一名斥候弯腰自草丛里捡起一物,对着阳光照了照,眯着眼睛稍作判断:“你们看,这是什么?”

那是一枚不起眼的圆片,上面还沾着泥土。

说这话时,他拇指食指在那圆片上摩挲了一下,圆片恢复了光洁,阳光下泛着褚红的色泽。

是玉。

“我看。”这指甲大小的一小块玉片却叫文笙观之色变。

跟在一旁头戴斗笠的安敏学也认了出来:“这是琴徽。”

何止,文笙拿在手中,手却禁不住有些颤抖。

这琴徽的颜色看上去与谭瑶华那张琴的琴徽一般无二。

难道说几个月之前,这里曾经不为人知地发生过一场生死较量,激烈到谭瑶华竟然连琴都毁了?

那他的人呢?

“就在这周围,大家再好好找找。”

时隔太久,很难再发现别的蛛丝马迹,就有打斗留下的痕迹,经过这几个月风吹雨淋,也都不剩下什么了。

景杰亲自查看半晌,道:“这里若是现场,应该被人仔细地收拾过了。”

文笙捏紧了那片琴徽,将它攥在手心里:“到前面找找看。”

如此直到黄昏时分,一行人出了沉华岭,再别无所获。

景杰看文笙脸色不大对,问她道:“顾姑娘,咱们接下来还去义绩吗?”

文笙犹豫了一下:“已经到这里了,去看看吧。”

便在此时,前头十余丈远大石后头转过一个人来,冲着这边众人一拱手,道:“不知哪一位是顾姑娘?”

第三百二十章 做媒(二合一)

这话透着明知故问,文笙微一蹙眉,道:“阁下何人,找我有什么事?”

对方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不管相貌还是衣着都很普通寻常,属于那种一旦离开了眼前,你想找个词形容他都不好找的人。

不但是文笙,景杰等人都不由暗生警惕,斥候的敏锐令他们在此人身上感觉到了同类的气息。

说不定还是个高手。

来人打量了一下文笙,仿佛带着几分好奇,道:“有一位公子受了伤,叫我在这里等着,给顾姑娘送个信,顾姑娘你要不要去看看?”

不等文笙说话,安敏学抢先开口:“那位公子姓什么?是不是谭公子?”

这段时间他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因为自己一时嘴快,致使谭瑶华落入钟天政的埋伏,竟而丢了性命,若是谭瑶华没事,那可真是谢天谢地了。

那汉子望了他一眼,神情淡淡的,没有回答。

但他越是如此,安敏学就越觉着有希望,还待接着问,文笙道:“他在哪里?”

那汉子回答:“那位公子原本想回奉京,可现在正打着仗,他被堵在了雄淮关外头,无奈之下只得在山野间找了个地方暂且藏身,缺医少药,向旁人救助又不放心,姑娘若是去的话,我可以带路。”

文笙同景杰简单商量了一下,问那汉子道:“他叫你来找我,可有什么凭据或是表明身份的东西?”

对方似乎不大高兴受盘问,面无表情答道:“没有,但他说顾姑娘回信提到的那件大事,他仔细研究之后已经有了点眉目。”

回信中提到的大事只能是《希声谱》了。

难道说谭瑶华对于《希声谱》有了另辟蹊径的理解与感悟?

文笙稍作犹豫:“我去见他,烦请阁下带路吧。”不管来人所说是真是假,线索送到跟前来,不能不接着。

景杰打量着那人,问道:“你没骑马?”

对方和气地点一点头:“我翻山过来的,走山路骑马不方便。”大约是因为文笙答应跟他走,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终于没那么严肃了。

文笙便也下了马。将缰绳交给身旁的斥候,道:“既然找着人了,我同他去就行,将军那里急需人手。你们大家先回军前去吧。”

景杰一听这话如何放心,张口想要跟去,文笙却深深望了他一眼,道:“安师兄的伤,也要找个神医圣手好好瞧一瞧。先帮我拿一下琴。”

景杰被她幽深的眼睛一望。不由自主将话咽了回去,两手接过“太平”。

文笙往一旁走出几步远,打量着路边的几株竹子,同景杰道:“将刀子给我用下,我削根竹杖。”

景杰的刀比匕首更加精致小巧,连鞘不过半尺长,这一路派上不少用场,文笙都看在眼里。

景杰拿刀给他,文笙将刀出鞘,过去扶住一杆竹子手起刀落。斩下三尺长的一截来,将枝叶削去,手握光溜溜的竹杖一头在地上撑了撑,大约是觉着满意了,还刀入鞘,没有还给景杰,却自己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