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笙(591)+番外

作者: 心渔 阅读记录

钟天政幽幽地道:“那就好。”

前头白云坞主脚步顿了顿,笑道:“我忘了顾姑娘不会武功,早知道应该先把路上石头清理一下。你们好生照着亮,别叫贵客伤着。”

走在文笙附近的东方等人齐齐应了声“是”。

队伍继续前行,文笙很快就将刚才那点不自在抛在了脑后。

到这会儿,她只能大致估算时间和走过的路,进洞到现在已经走了差不多有一个时辰,地势越来越低,环境也愈加潮湿,文笙觉着按这距离推算,他们一行应该早离开白云坞那座岛屿了。

难道说,他们这会儿正在湖底?

奇怪的是,一路走来,文笙一直未觉得如何气闷。

这时候,她突然觉着露在外边的肌肤一凉。

钟天政道:“咦?有风!”

白云坞主笑应:“是啊,前头风还不小呢。”

谭五先生忍不住问:“这里不是湖底么?哪来的风?”

他见多识广,虽然一直未说话,却早在文笙之前便意识到了众人此时所处的位置。

白云坞主对他不像对文笙那么热情,淡淡地道:“天地造物之玄妙,又岂是常理可以推断。”

谭五先生闭口不言。

众人再往前去,风不见变大,但风声却逐渐大了起来。

在这山洞里不知几经周折,混杂了千百样怪声,到了众人周围,竟宛如鬼哭神嚎,听着十分瘆人。

白云坞主在前头丝毫未受影响,后头的东方诸人也恍若未闻,钟天政那里却是顿了顿,露出难受的神情。

不但是他,董涛也觉有些受不住。

谭五先生面露异色,文笙站下,惊叹道:“这真是天然形成的么,这风声的威力,已经堪比六七重之境的大乐师了。”

“七重。”谭五先生道。说到“妙音八法”,他自是比文笙更有发言权。

妙音八法达到七重之境的乐师,全天下都没有几个。就连谭家谭五先生这一辈,也只有他大哥、二哥堪堪突破,谭五先生自己还在六重上。

不过这啸声是死的,人却是活的,谭五先生撑到了现在,并且有信心以琴声相抗,走过这一段路程。

白云坞主却在前头笑道:“顾姑娘,你的《希声谱》呢,第一重考验来了。”

文笙也想到了这一点,问道:“坞主以及白云坞的诸位呢,可需要?”

白云坞主头也未回:“不必了,你护好你们四个就行,这是幽帝他老人家对我等的考验。有谁学艺不精,死在这路途上也没什么可惜。”

众随从齐齐应了声是。

文笙便将怀中古琴放正,单手捧着,右手在弦上轻挑而复抹,弹得正是《伐木》。

《伐木》有清心正气抵御外邪之效,她有意将这一曲只作用在己方四人身上,只是瞬间,董涛和钟天政便恢复如常。

白云坞主听着这耳熟能详的旋律,脚下暗合节拍越走越是轻快,赞道:“不错,甚好,正是这样。”

他是高兴了,文笙四人都未作声。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刚刚开始。

白云坞的功法,决定了白云坞主这些人根本就不惧这一段路程。

他们需要“帮忙”的地方显然还在后头。

那啸声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终于在他们长途跋涉渐往高处走时停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前头竟隐隐有亮光透了下来。

要到地上了。

白云坞主快走几步,出了洞穴。

文笙等人跟着鱼贯而出。

众人处身之地,竟是一个光秃秃的孤岛。

太阳高悬头上,明明晴天,却觉头顶灰蒙蒙一片,外加一个没什么热度的白球。

周围目之所极全是水。

钟天政出言相询:“敢问坞主,这是哪里?”

白云坞主道:“这是幽帝当日的隐居之处。要来这里,只能走刚才这条路,若从湖上找,任你一寸一寸找个百十年,也找不来这地方。”

文笙见这岛方圆不过里许,上面寸草未生,不禁意外:“幽帝当日就住这里?”

白云坞主哈哈一笑,指了岛上唯一一口水井,道:“顾姑娘,钟公子,麻烦两位倾全力,将这井中之水倒灌回地下。”

第四百六十四章 衣钵(二合一)

岛上的这口水井十分显眼,井沿是以黑黄两色的石台砌成,四周围了八根黑色的石柱。

石柱饰以金色龙纹,其中一根石柱上还停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

那只鸟雀浑身青碧,文笙细端详才发现它是用翡翠雕琢而成,这块翡翠本身便有近乎于天成的石花,再加上工匠的巧手,维妙维肖的,打眼一看,几可乱真。

而这只鸟雀停在此处,其中到是颇有深意。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已然出现,神山岂非不远?

白云坞主带来的其他人散开准备,文笙抱着琴上了石台,走到井沿边低头观察这口井。

这井有古怪,里头的井水几乎是满的,只比井口低了尺余,文笙一探头,就能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

一旁钟天政问:“坞主,这口井有多深?”

白云坞主一脸期待:“多深?老夫也不知道,只知道井里的水与天女湖相通,除非天女湖干了,否则井水就一直这么多,我的几位太叔祖不相信幽帝遗书所言,亲自带着百余名高手由井里向外汲水,日以继夜,在这岛上一住就是十余年,结果……不提也罢。”

“这口井,就是开启幽帝隐居之处的机关?没有人下去亲眼瞧瞧?”

文笙觉着以白云坞诸人对此事的热衷,不可能只做这么一次试验。

“怎么没有。”白云坞主满面红光,“我的太叔祖、祖父、叔伯,太多人试过,不管前头多少人碰壁,总有后人不信邪。想奇迹说不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五十年前,我亲眼看着叔伯一行三人下井去,一天之内,湖面上先后飘来他们的尸体。顾姑娘,你知道我们这一支等你等了多久,有生之年,苍天眷顾。终于叫我等来了一个会用《希声谱》的。”

说到这里。他眼中的热切几乎能将人熔化。

文笙沉吟道:“我也不是很有把握,怕结果会叫坞主失望。”

“不不,你肯定可以。不要妄自菲薄,幽帝晚年看重的只有《希声谱》,旁的乐师给你提鞋子都不配。”

白云坞主眼中闪烁着疯狂之意,丝毫不管这话在谭五先生和钟天政听来是个什么感受。

“你想一想。你亲手开启的,是幽帝最后的住处。里头不但有他的遗产,还有他的传承。你难道就不好奇么?”

文笙瞥了钟天政一眼,以妥协的口气道:“好吧,我听坞主的。”

白云坞主跟着凑到井边。扭头对谭五先生笑道:“五先生是否要试一试?”

谭五先生未答,只是摇了摇头。

他很有自知自明,谭家的“妙音八法”和《希声谱》各有千秋。妙音八法侧重于与人相斗,对着一口井。别说是他,就是换他父亲谭梦州来,也拿这无知无识的井水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