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533)
贺大人就知道虽说两国休战了,摄政王对北陵的态度真算不上友好,当然也不排除北地荒芜的原因,谁都知道北地多旱,地也不比别处肥沃,又地广人稀,能种田的人不多,能种的制糖原料不多,产出的糖自然也不多。
可虽然答应北陵的白糖怕是要黄,贺大人心里却忍不住得意,云珞在朝堂上压着他们一头,又妨碍了他们大把大把捞金,他们也怨念深重啊。
若是北陵能因此开战,摄政王势必要焦头烂额,到时就没心在朝堂上作威作福吧?
贺大人道:“唉,话是这么说,可那是摄政王的封地,下官也无权做主,若摄政王真铁了心就与北陵为敌,下官又能如何?下官手上一没兵、二没将,难道还要开打?”
说完,贺大人很有深意地看向北陵使节,北陵使节一怔,他倒是想要强硬一些了,可之前错失了机会,之后摄政王就不再接见他们,他们想强硬也没得强硬,难道要给摄政王递书说不给糖就开战?
估计真造成两国战乱,他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北陵使节认为他没那么傻,不会成为贺大人等人利用的工具。之前二皇子为何没有得到白糖的份额就回国了?还不是上了这些东楚官员的当?那制糖工坊没准就是他们开的,只是没想到最后没出来糖,糊弄了二皇子,这回又要把他们当枪使?他们这些能被派来东楚的官员都是千挑万选的聪明人,能像二皇子一样上了他们的当?
北陵使节没有上贺大人的当,没表态要与摄政王撕破脸,但同样也没表态要与贺大人等人决裂,只是说要修书一封派人送回去请求。
贺大人很无奈,没想到北陵使节这般无用,一点主都做不了。他们的制糖工坊已经在赔钱了,多一日就多赔一日,而那些甜高粱也越放越干,再过些时候能不能出糖都两说了。
但他们不是这些北陵使节的主子,也没办法让他们听话。不过北陵使节这边指不上,他们还得走摄政王那边的路子,制糖工坊可不能留在手里了。
只是这个面谁出?冯相那老狐狸牵头的时候比谁都积极,如今赋闲在家万事不管,指是指望不上了,他自己也不想因为一个制糖工坊把自己暴露出去,朝中官员也与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难道要找个不是朝中大臣的来背这个锅?
贺大人愁的头发都要白了,也想不到这个人选谁最合适。
正文 第715章这个烂摊子谁来接
回到家里就愁眉不展,派人给冯相送信,让他给拿个主意,虽说他这个宰相已经做的有名无实,但好歹他还有个做太后的女儿,章太后被送去冷宫里养病了,宫里最大的就是冯太后,养着小皇上的洪太妃算什么?至少用身份也得被冯太后压着一头。
冯相接到贺大人的信也愁,他倒是想把锅甩给十王爷了,可十王爷就是不接,别看满朝文武,除了十王爷谁有胆子接那个烂摊子?何况就是接了也弄不出糖来。
如今制糖工坊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谁接谁倒霉,只有摄政王接了才能赚钱,十王爷接了也可以厚着脸皮去找摄政王要制糖的方法,可偏偏人家没那个意思。
反正回信也不知说什么,冯相直接就不回信了,贺大人在家里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冯相的信,急的想去冯相府问问冯相的主意,又怕被人说他与冯相私交甚密,如今整个樊城谁愿意还和冯相府来往?不怕被摄政王抓住小辫子?虽然摄政王现在还留着冯相,可没准哪天就要收拾,或者是留着他再引出所谓的‘同党’,没事去冯相府?有病吧?
没人敢来冯相府,倒是让冯相府难得的清静了,冯相这些年攒了不少家底,如今赋闲在家即使没有俸禄也不愁花用,日子过得倒是很惬意,时不时出城闲游,竟让他找到一些之前没有的乐趣。
等不到冯相的回信,贺大人等人直接递帖子求见冯太后。冯太后接到帖子时正在看一出新排的戏,如今冯太后已是黑山居士的书迷了,黑山居士许久没出新作,她就把从前的都拿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爱不释手,恨不得把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排成戏。
冯太后觉得书中那样快意恩仇的生活才更适合她,可偏偏被锁在深宫中。而与书中女主命运不同的是,女主可以舍弃一切冲破礼教束缚,为了自由可以放弃虚无缥缈的皇帝恩宠,最终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她呢?既无恩宠又没勇气,这辈子只能老死在这深深宫苑?
冯太后虽然一向表现的平和无争,却不止一次地想过,要不要也来个假死脱身?从此后天大地大浪迹天涯?
看着台上唱念俱佳的戏,冯太后深深地幽怨着,所以在接到贺大人等要的联名书信时并没在意,接过后随手就放到了一边。她就是个空壳太后,这些人不知怎么想的竟然联名给她递帖子?没准就是什么甩不掉的麻烦,不如就放着,放着放着就忘了,也不算她故意的。
听完了戏,冯太后又看了眼桌上的帖子,立即将目光移走,虽然没忘,就当是忘了吧。这帖子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再说真有急事也不该送到她这儿来。
冯相如今也不当权了,与其操心那些旁人的事儿,还不如去冷宫里瞧瞧章太后,若说之前两人没什么交情,但章太后被送到冷宫里静养后,冯太后时不时去瞧瞧她,虽然见了面都没什么好话,可连要争的男人都没有,她们也没什么深仇大恨,陪着说说话也是好的。
贺大人又等了几日一直没等到冯太后的召见,只当是冯太后怪他们不该在冯相府出事后避之不及,可他们也没办法,递一次帖子被无视,递第二次多半也没什么用,贺大人只能每天听人说着制糖工坊的损失心疼又没有办法。
而云珞这边也急,已经到了冬月初三,再过五天就是刘四喜和洪安然成亲的日子,可杜乐生还半点消息也没有,这是在路上被耽误了?还是他一路游山玩水不急着回京?
云珞觉得多半是后者,当然也不排除舟车劳顿,杜乐生的身子吃不消,在路上找地儿歇着了。
眼看天上已经飘了雪,年前回华阳城是没希望了,原本勤于政务的摄政王就没劲儿了,趁着早起外面大雪封门,云珞直接就让人去通知大臣们免了早朝。
刘双喜醒来时看到身旁睡着的云珞还愣了,“你没去早朝,还是下朝回来了?”
云珞翻了个身,“昨夜下了场大雪,早起也没用,再睡会儿。”
刘双喜朝外面看了看,门窗都关着,又不像她前世的玻璃窗,虽然外面被雪映得通亮,却什么也看不到,不过云珞说再睡会儿,她就再睡会儿。
再起来时,雪已经晴了,洗脸时丫鬟说章太妃已经用过早饭,出门去找许陈氏玩儿去了,三个孩子也吃完饭在他们的屋子里玩。
刘双喜朝外面看了一眼,雪下得还挺大,只是院子里的雪都被推到一边了,只能看到两个雪堆,也不知到底下了多厚,就是树枝上挂的雪不小,刘双喜道:“要不待会儿堆雪人玩儿?”
云珞不感兴趣的样子让刘双喜知道她的提议王爷不赞同,刘双喜道:“那你说做什么?”
云珞道:“前几日听人说,冯太后在宫里养的那支戏班唱的不错,不如请几人来府里唱唱戏?”
刘双喜没多大兴趣地道:“你还不知道我?哪有听戏的命?一听他们唱我就犯困。”
云珞道:“这支戏班与之前听过的不同,听说唱的不错,许多官员家的夫人都被请去听过戏,也不都请来,就请几人过来唱一小出就好,不然闲着也是闲着。”
刘双喜觉得云珞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既然要听戏,也不能他们家里自己听,最好再请几个相熟的过来一起听才热闹。
不过戏班子能不能请得来还两说,刘双喜让云珞给冯太后写了帖子,署的却是刘双喜的名,帖子里写好想要请几个人过来唱个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