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端木老夫人看起来比才到帝都时瘦了些,不过气色倒好了不少,望去精神奕奕,竟仿佛年轻了好几岁,看到宋宜笑郑重其事的前来,难得露出笑色,温和道,“只不过由于明年开恩科的缘故,有几位故人有意下场,不日将抵达帝都。我寻思着,阿虚要不要认识下他们?”
宋宜笑心想锦绣堂已经没了人,城阳王府当年也是全军覆没,端木老夫人又哪里来要下场参加春闱的故人呢?
就怀疑是不是端木氏的旁支子弟之类?
她之前得过简虚白的话,端木老夫人对他有救命之恩,但凡能答应的要求,总是不能拒绝的。
所以此刻便道:“能入姨祖母的眼,必是国之栋梁,夫君能得美玉良材为伴,定然也是不胜欣喜!只是不知这几位几时抵达帝都,我们也好遣人前去迎接?”
“朝堂上的事情咱们女眷往往不如他们男子了解。”端木老夫人闻言却摇头,和蔼道,“这事儿还是问过阿虚之后,让他作决定吧!”
顿了顿,道,“我说的这几位故人,其实同你娘家也有些关系:是西凉沈与东胡刘的子弟。他们守墓三代,避世之期已满——此番赴考,亦是代表这两家,往后也要出世了!”
老夫人神情晦暝,瞧不出来喜怒,只听得语气淡淡的,“这两家的底蕴,你作为江南堂嫡女,哪怕不是在宋家长大的,但窥斑知豹,想也心里有数!要论子弟的才干,六阀能够传承至今,即使声势大不如前,终究也有独到之处,尤其这两家这些年不曾出仕,必然是在埋头栽培族中子弟!只可惜……”
她目光悠悠,望向不远处青花美人瓠中插着的花枝,轻叹道,“只可惜,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出海内六阀那样的衣冠巨族了!”
宋宜笑终究不曾受到正统的江南堂教诲,无法与端木老夫人此刻的心情产生共鸣,只道:“谨遵姨祖母之命!”
第350章 怀疑与踌躇
她回府后,待丈夫散衙归来,将此事一五一十的转告了他,道:“我揣测姨祖母的意思,沈刘两家人才是有的,只是史上所载,海内六阀鼎盛时候过于显赫,必为皇家所忌。是以,若与他们交好,固然可互相引以为援,但也将招致猜忌?”
“如今科举大兴,海内六阀想振兴门楣,哪有那么容易?”简虚白倒不以为然,“昔年九品中正制风行之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如今不问出身贵贱,一律以文章取胜——似我这样入仕的已经属于特例。西凉沈与东胡刘纵然入世,难道还能保证他们家子弟个个金榜题名吗?不算恩科的话,三年一试,统共才取多少人?”
宋宜笑道:“那么姨祖母的提议?”
“既是姨祖母之故人,见是肯定要见的,只是金榜出来之前就不必了。”简虚白道,“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西凉沈与东胡刘蛰伏这些年,敢于拿出手的子弟,料想考取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如此,何必在下场之前照面,徒然惹人议论?”
他虽然因为不是科举出仕,主持科考的差使肯定轮不着他,但地位权势放在这里,若有士子在开考之前同他来往密切,之后金榜题名后,很难不被人怀疑是走了后.门。
所以等这两家人考取之后再见面,对彼此都好。
丈夫既给了准话,宋宜笑次日便去同端木老夫人转达——端木老夫人颔首道:“我真是老了,只想着给你们介绍故人,倒忘记了此节。”
宋宜笑忙道:“姨祖母这是一直惦念着我们呢!”
老夫人闻言笑了下,没有接,却岔开话题道:“清越快满周了吧?下回来时带给我看看,可好?”
“姨祖母喜欢她,是她的福分,哪有什么不好的呢?”宋宜笑忙笑道,“说起来多亏了姨祖母,若非芸姑在府里,避暑那会的那场病,可真把我们吓坏了!”
“初为父母,难免没经验。”老夫人叹了口气,似乎想起了自己那几个早夭的儿子——忽然没了谈兴,只道,“横竖芸姑现在跟着我也没什么用处,给了你们好歹不辜负她十几年来钻研歧黄之术的苦心。”
说到这里露出些许乏色——宋宜笑识趣的告退。
如今距离明年金榜出来还有好几个月,沈刘两家的人都还在路上,是以此事到这儿先告一段落。
宋宜笑回到府里后,可算有功夫派人去请韦婵了,然而锦熏去了之后却独自回来,说是:“表小姐前两日才同程家那边议定婚期,明年开了春就要出阁——这会得忙着收拾妆奁,实在脱不开身,故此让奴婢同您告个罪。”
又说,“韦家说,今儿个夫人不遣奴婢去请表小姐,他们也要派人来跟您报喜的。”
“那还愣着做什么?”宋宜笑道,“还不快把之前就预备好的添妆收拾出来,待会好给表妹送去?”
话是这么讲,宋宜笑心头也有点疑惑,既然是明年开春才出阁,又不是说明后天就要嫁出去了,怎么会抽不出空来自己这儿一趟?
她倒不是觉得自己被怠慢了,主要韦婵这回不来着实有点可疑。
说句不好听的话——冲着燕国公府的权势,韦婵这回也不该拒绝的。
毕竟韦婵父母在堂,上头还有个祖母坐镇,兄嫂也不缺,作为最小的女儿,这出阁的事情,韦家上下都已经是熟手,哪里还用得着她自己到处操心?听说宋宜笑这儿请她,韦家其他人也会把她要做的事情分担掉,让她过来吧?
韦家以前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这还真是,自从翠华山回来,一个两个都不对劲了?”宋宜笑思忖片刻,轻叹了声,“算了,且过了年再说吧!”
她现在也没闲到可以专心追根究底——已经十一月末近腊月了,作为一府女主人,人情世故,年礼往来,哪样不要她操心?
故此决定再拖一拖。
腊月初四是韦梦盈的生辰,虽然说母女两个最近一次见面也不是那么愉快,但为了不让外人看出她们之间的罅隙,到了日子,宋宜笑还是得收拾好贺礼,亲自登门道贺。
“新君登基也快半年,眼看马上就要改元了。”由于衡山王府尚未出母孝,韦梦盈近来又为宋缘之死提心吊胆,自没心情给自己生辰热闹热闹,是以打着专心守孝的名义,提前就跟相熟的人家打了招呼。
所以这天除了宋宜笑这个女儿,其他人家主人都没亲自登门,只遣下人送了礼来。
韦梦盈故此唤了她进内室说话,“女婿可有什么想法?”
“娘怎么忽然关心起朝政了?”宋宜笑意外道,“我却没问过夫君呢——不过夫君乃陛下嫡亲表弟,总不会吃亏的。”
她想着韦梦盈心心念念无非是让陆冠云做世子,而衡山王膝下的男嗣,长子与五子都是庶出,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天然就没什么机会,何况他们既不得宠,正妻出身也都不高。
最有指望的三子陆冠伦已经过继出去,次子陆冠群呢又被韦梦盈算计得娶了小官之女曹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