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您派梁王殿下前往伊王府,本意是与伊敬王爷拉近关系。”
“谁知梁王殿下拜访完伊敬王爷之后,伊敬王爷与发妻短短照了一面,就自.尽了!”
“为此,颇起了一场风波!”
端化帝回忆往事,喃喃道:“顾相是说,伊敬王叔,确实是三弟逼死的?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次伊敬王自.尽后,各方抓住这件事情开撕后,端化帝也私下问过胞弟经过的。
当时梁王是这么说的:自己见到伊敬王之后,按照端化帝这边叮嘱的说辞,先以叔侄之情拉关系,跟着强调了下显嘉帝对于长子的重视,最后委婉表达了对伊敬王的拉拢之意。
讲完之后见伊敬王犹豫不决,想到端化帝这边的谋士叮嘱过,伊敬王怯懦优柔,适当的时候施以压力,可以督促他尽快决断,所以又加了几句类似于“你也不想想你们这个王府是怎么落到今天这样地步的,现在有个改变命运改变处境的大好时机放在你面前,你如今不珍惜,将来懊悔莫及的时候,可别怪侄子没提醒过你”恐吓的话。
然后也就告辞了。
而端化帝这边的人分析下来,认为很可能是肃襄二王那边也对伊敬王做了类似的威胁,导致胆怯的伊敬王陷入绝望之中,最终走了窄路——最后跟发妻的见面,自然是要交代后事。
这一点,伊太妃,噢,现在该称庶人姜氏,在之后的彻查里,也默认了。
毕竟,伊敬王爷,可是被坊间称为“鹌鹑王爷”的。
这么个窝囊了一辈子的人,最后也窝囊的死去,老实说真的不奇怪。
所以端化帝知道后,见梁王一脸懊恼与愧疚,连声说着对不住兄长的话,非但没有责怪他,还温言安抚了几句。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让端化帝对梁王留下了才具不足的印象:因为伊敬王是在跟梁王见面后自.尽的,如果当初派去笼络他的人很有能力的话,没准谈话过程里就能察觉到,伊敬王已经受到了肃襄二王那边的敲打。
那么就可以换一种方法与其沟通,即使不能把他争取过来,也不至于让伊敬王转过身就寻了短见,导致东宫陷入风波!
而一个没有先帝宠爱、没有强势外家、没有朝臣支持、没有势力、还没有能力的胞弟,端化帝为什么要防备他?
端化帝想到这儿,脸色不禁沉了下来,“顾相是说,三弟他,一直都是在装的?”
“梁王殿下是不是装的,臣现在尚且不敢妄下结论。”顾韶正色说道,“但简乐之的厉害,臣却是多次领教了!”
“简乐之?!”端化帝彻底懵了!
不是在说梁王吗?
怎么先说到伊敬王,现在又冒出个简平愉?!
皇帝下意识道,“那老匹夫不是已经死了?”
“但他生前布的局、留的人手却还有在的。”顾韶说到这里叹了口气,眉宇之间掠过一抹阴沉与恼怒——这份阴沉与恼怒当然是对着简平愉去的——又定了定神,才继续诉说下去,“简家的往事,先帝生前曾与臣说过一些,想来陛下知道的比臣更清楚,臣在此就不赘言了!”
见端化帝颔首。
顾韶道,“简乐之膝下三房人,他最重视二房,无奈简离旷处处不如简离邈不说,连简三公子,也远不如燕国公得宠——臣说的是在皇家面前!”
端化帝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铁青着脸说道:“阿虚一来是朕看着长大的,二来当初夺储时,他也没少出力气!所以朕心目中,一直将他视作嫡亲手足!简夷犹虽然也是朕之表弟,但论到在朕心目中的地位,自然是远远不如阿虚的!”
而简虚白虽然是简家二房子嗣,但与生父简离旷之间的关系却势同水火,与简夷犹之间的兄弟关系也好不到哪儿去——去年还在各方的推动下,干脆过继到三房了!
偏爱二房的简平愉看到这种情况,哪能不急?
但简夷犹一直跟皇家不是很亲近,又尚过长兴长公主,最后还跟长公主和离了——这么一番折腾,端化帝不厌烦这表弟就不错了,如何可能偏爱他?更不要讲偏心他胜过简虚白了!
这么着,二房这辈子都注定要翻不了身、要被三房压着了!
甚至下场更惨!
“那时候陛下虽然储位稳固,但肃襄二王已有争储之意,简乐之察觉到,便起了心思:既然他所偏爱的二房,在陛下跟前争宠不可能争得过燕国公。”顾韶说到这里,微微冷笑,“那么,他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插手易储!好给二房争取一线机会!”
端化帝目中厉色一闪,下意识的抓紧了案上镇纸,以他对简家恩怨的了解,简平愉为了二房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是很有可能的。
只是想到区区一个被赶回老家的臣子,为了一己之私,居然就要针对自己这个当时的储君、现在的至尊,饶是端化帝本性还算平和,此刻也不禁怒火中烧!
“所以他择了梁王?”端化帝改变了对梁王的称呼,沉声道,“但你也说了,当时肃襄二王已露争储之意,看优势,他怎么会选择梁王?!”
“而且,伊敬王叔的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目的与内情?!”
第467章 庶妹代嫁、伊王自.尽以及幕后
顾韶闻言,露出一抹复杂之色:“臣说简乐之厉害,正是因为他选择了扶持梁王篡位,而不是在当时看起来更有希望的肃襄二王!”
见端化帝紧皱双眉,显然还没明白过来,顾韶暗叹一声,仔细给他解释,“简乐之在揣测上意上面十分独到,臣与他相识数十年,鲜少见他在这方面失手!”
其实顾韶话没说完:当年他跟简平愉争斗,论才华、论名声、论家世、论手下……他样样强于简平愉,之所以还是落败,就是败在“揣测上意”这四个字上面。
简平愉对显嘉帝实在是太了解了,以至于当年两人同时奏事,这位老燕国公十回里有七八回能说中显嘉帝的心思!
失手的那两三回,到底是他真的力有不逮,还是藏拙,避免显嘉帝猜忌,大概只有简平愉自己知道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简平愉可以把显嘉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实际上也正因为简平愉对显嘉帝的了解,整个显嘉一朝,他都特别乖。
所以虽然那时候肃襄二王势如破竹,几乎转眼之间就把东宫压得黯然失色——连端化帝自己都做好了死全家的心理准备——但远在辽州的简平愉却知道,这二王不过是显嘉帝用来磨砺端化帝的棋子,根本不可能成气候的!
那么简平愉当然不会在肃襄二王身上浪费时间精力了!
“先帝亲生的皇子有六位,但庆王殿下乃先帝遗腹子,当时尚未出生!”
“简乐之也不看好肃襄二王!”
“他想图谋不轨,自然只能在梁王与蜀王两位殿下中间选择!”
而当人选被划定在这两位里,任谁也会选择梁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