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继女荣华(665)+番外

端化帝听到这儿,寒声道:“所以庶人姜氏谋害了伊敬王叔,伪装成王叔自.尽?”

“这倒不是。”顾韶摇头道,“庶人姜氏那时虽然贵为王妃,究竟出身寻常,哪来的本事,将谋害伪装成自.尽,竟叫京兆府里最有经验的仵作都查不出来?她没有动手杀伊敬王爷,却是说服伊敬王爷自.尽的。”

至于庶人姜氏是这么说服伊敬王爷自.尽的,顾韶前面的讲述已经暗示得很清楚了:伊敬王一家困守王府多年,渺茫的前途与纷繁的后院争斗,逐渐磨灭了庶人姜氏与伊敬王之间的夫妻之情。

所以肃襄二王公然争储,火烧上伊王府时,庶人姜氏借机逼死了伊敬王——如此既报复了冷落她的丈夫,又让自己的子女摆脱了终日战战兢兢的局面。

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遭受丧亲之痛的伊王府,无论是舆论还是道义上,都牢牢占据着上风!

显嘉帝即使为了儿子们的名声,也要安抚伊王府的。

何况太皇太后一直记着安太妃的好——安太妃的不孝子伊敬王已经死了,安太妃的孙子孙女们,太皇太后总不可能继续厌恶下去吧?

“但不是朕小觑朕那位王叔。”端化帝默然片刻,提出一个疑问,“伊敬王叔若有自.尽为合府铺路的勇气,当年也不至于在生母惨死在申屠贵妃手里之后,还要俯伏在申屠贵妃足前求饶了!”

杀母之仇都没能让伊敬王舍生取义一回,可见伊敬王这个人是真的没骨气到一定程度了,难道妻子儿女就能让他有这样的勇气吗?!

“这就是简乐之的手笔了!”顾韶嘿然道,“伊敬王爷当年之所以在安太妃故世之后,屈身侍奉申屠贵妃,是因为他这么做,能够活下去!而简乐之辗转教给庶人姜氏的说辞,却是把他所有的活路都堵上了——既然走投无路,不死不行,死了还能给家里人争取点好处,伊敬王固然懦弱,这样的选择还是做得出来的。”

端化帝忍不住问:“却不知道他教了庶人姜氏什么样的说辞,将伊敬王叔逼入绝境?”

“据臣打听到的消息,那番说辞大概是这样的:伊王府之所以会被卷入风波,皆因先帝金口玉言,而先帝英明,素来不会做无用功!既知伊敬王爷软弱无能,非要将这烫手山芋交与伊敬王爷,其中用意,伊敬王爷莫非还不明白吗?”顾韶说到这里,当然要替显嘉帝辩解几句,“其实先帝当时那么做,谁都知道,主要是觉得伊敬王爷素来温驯,不会擅自违背上意!”

“然而伊敬王爷以小人之心度天子之腹,却以为是先帝对他的容忍到了极点,是借这件事情,逼他自裁了!”

“如此他一死,既如了庶人姜氏的愿,给陛下当时惹了极大的麻烦,更让简乐之有了机会说服梁王殿下!”

端化帝脸上肌肉跳了跳:也就是说,伊敬王看着死于简平愉跟庶人姜氏的算计,实则死于对显嘉帝的畏惧?

也是,这位王爷之所以做了二十年“鹌鹑”,可不就是惧怕显嘉帝吗?

换了其他人,也未必能把他这样性情的人吓到自.尽。

皇帝使劲揉了揉额:“简乐之却是怎么利用此事,说服梁王图谋篡位的?”

他觉得想不通,“难道他跟梁王说,伊敬王叔是朕暗中下手除去的,派他出面是想拿他顶罪?”

就算梁王没脑子,也不会相信这样荒谬的说辞吧?

毕竟当时跟端化帝抢皇位的是肃襄二王,又不是梁王——端化帝那会应付肃襄二王都来不及呢,正需要同胞兄弟帮忙的时候,如何可能对梁王不利?!

第468章 邵王妃之死,昔年母子之议

但顾韶的回答比端化帝想象的还要离谱:“简乐之的人告诉梁王殿下,陛下派遣梁王殿下前去劝说伊敬王爷时,其实是打算派人暗中尾随前往伊王府,同时刺杀梁王殿下与伊敬王爷——然后诬蔑肃襄二王为刺杀主谋!”

“毕竟梁王殿下乃先帝亲子,而先帝素爱骨血,肃襄二王当年公然夺储,先帝临终之前,尚且念念不忘,为他们谋取一条出路!何况梁王殿下固然无功于社稷,在先帝在时,却一直不曾流露出任何私心?”

死一个伊敬王,显嘉帝虽然会生气,但也只是生气——他不可能为了给伊敬王一个公道,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怎么样。

但如果梁王也死了,哪怕那会显嘉帝身体不大好了,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倘若肃襄二王被认为是谋害了亲兄弟,显嘉帝就算不会杀他们,但他们也肯定跟大位没有关系了。

甚至连磨砺端化帝的机会,都未必能有。

这个道理端化帝自然明白,可他目瞪口呆的是:“梁王他……信了这样的胡说八道?!”

且不说端化帝是不是那种拿亲兄弟的性命给自己铺路的人,也不说端化帝哪来的信心在显嘉帝以及朝野上下的面前瞒天过海,单说这个说辞本身就很有问题:肃襄二王的人刺杀伊敬王,还能勉强解释说,伊敬王选择了端化帝,惹恼了那两边。

但他们为什么要杀梁王?!

这不是自己断绝前途是什么!?

毕竟梁王虽然是端化帝的同胞弟弟,却一直没表露出什么才干。

杀他又不会怎么削弱端化帝,反而会彻底激怒显嘉帝,这得多蠢才会做这样的事情?

“当时肃襄二王存意夺储,肃王殿下有苏太后及冀国公、裘漱霞等人支持;襄王殿下背后则是代国大长公主殿下与姬氏一派。”然而顾韶平静道,“请陛下想,假设陛下当真被废去储君之位,这二王,会怎么样?”

那当然是盟约破裂,他们再决一死战了!

端化帝沉吟着,心头有隐约的明悟,却仿佛隔着薄雾,无法彻底洞察。

顾韶看在眼里,暗自叹息:这位皇帝的资质……真的叫人操心啊!

他等了一会,见端化帝还没明白过来,只得自己把话说下去:“如果只是肃襄二王争储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襄王肯定是争不过肃王的!”

因为肃王资质本在所有兄弟之上,又是中宫嫡子,他的支持者也比代国大长公主夫妇强大——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襄王绝对不是肃王对手!

那么问题来了,这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代国大长公主夫妇如何心里没数?

“请陛下再想一下:按照简乐之的说辞,梁王殿下与伊敬王爷同时被刺杀在伊王府,事后查出来,主谋乃是肃王殿下,结果会如何?”

顾韶启发到这份上,端化帝怎么都明白过来了:“肃王必定会招致父皇大怒!虽然父皇不会杀他,但他也将失去夺储的机会!”

问题是本来肃王作为嫡子,还是出色的嫡子,却未能成为东宫,处境已经非常尴尬且危险了。

夺储才开始就出局——他跟他的支持者,难道就各归各家从此默默的围观襄王独自挑战储君之位了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篇: 贵女长赢 下一篇: 锦衣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