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赘婿(200)+番外

骆家二太太总算是能下地走动了,面色白的一点儿血色都没有,骆辰迈心疼妻子,心中难免地怨怪自己,这也是他其实想带着妻儿上京的另一个缘故,毕竟京城的大夫要好上一些。

到了京城好生地替妻子调养身子,总能养回来的。

夫妻俩这般地安慰彼此道。

夫妻情深,骆张氏一点儿也不觉得苦,时常挂着笑容,劝说着丈夫,让他别懊恼,别后悔,这都是命,再者说了,自己现在不是好好儿地,也给二爷诞下了血脉,日后一家子人亲亲密密地多好?

骆辰迈听着这话,虽然面上笑着,可表情到底比哭还难看些,这样的愧疚心里只怕要伴随他一辈子了。

却说尽管已经做出了北上的决定,也使人早早地送了信回京,可终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走的,也只能等到三四月,江面上冰尽数化了,南来北往的船只走动了才好。

往年可是没有这样的情形,今年的天气总是冷的有些邪乎,听老辈人说多少年没有见过了。

也是因为这官船都没法子走动,所以骆辰迈对于自己推迟上京的事情才不会那么紧张。

当今肯定也不会怨怪自己的,毕竟如今是个什么情形,陛下只怕比自己还要清楚呢。

京城如今万众瞩目的便是太极殿了,今日便是殿试的日子,宝玉和贾兰俩人早早起了,用了早饭,又辞别了祖母,大伯长辈之流,这才激荡中带着忐忑,上了马车,往宫中去了。

众人在神华门集合,等到齐了便有礼部官员和内侍们带领,前往太极殿。

在一群三四十岁,甚至是花白胡子一大把的老爷们儿面前,零星点点的七八位少年人额外惹眼。

这种情形,大部分都是仕宦子弟,家境非凡,举止得体,更加地让人觉得钦服了。

贾家的叔侄俩人虽然穿着一般,可是面容,举止都算的上是拔尖儿的那一拨人。

纵然皇帝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可面对这俩人,还是生不出恶感来。所以虽然宝玉和贾兰都是二甲,不过这也足够让贾家人欢喜不尽了!

一下子出了两个进士啊,贾家在京中一下子出够了风头。

这一次,贾赦也没看着自家母亲大肆庆祝。

黛玉这个嫡亲的外孙女儿本应是上贾府去庆贺一番的,然而佑宁这些日子略略地有些咳嗽,黛玉衣不解带地照顾着儿子,还哪里会想着去外祖家?

最后不过是打发了人上门送了贺礼罢了,贾母虽然明白也体贴她不能来,可到底还是觉得有些失望的。

李纨和史湘云俩人这些日子俨然人生赢家,在贾家各种灿烂,李纨这样的表现,大家倒是可以理解,毕竟贾兰能有出息,说句不好听的,还真是李纨这个做母亲百般谋划来的。

可是宝玉中了进士,这头功肯定没有湘云这个宝二奶奶什么事儿,首功么肯定是老太太啊,又有宝二奶奶什么事儿了?

瞧着史湘云的那个张狂样儿,平儿就特别看不过眼,在自家主子面前念叨了几句,王熙凤如今虽然面目还年轻,可眼神如同老妪一般,神色淡淡地道,“随她吧,左右也狂不了几日的。”

王熙凤自从诞下了儿子之后,一日也没见着儿子的面儿,到了现在,丈夫虽然如今回来了,可直当自己这个妻子不存在的。

王熙凤是知道贾琏性子的,可到底心里存了那么一点点微弱的希望,可惜的是,贾琏回来之后,瞧都没有瞧过自己一眼,这些日子,她总算是死心了。

看着自家主子没多少工夫头发白了不少,平儿只觉得心中特疼的慌。虽然奶奶是有错,可到底是为了谁?

二爷这样做,也实在是太令人寒心了。

“奶奶,不然咱们求了林姑娘,还去原先的庄子上住着吧?”

平儿忍不住地对着自家主子出声道。毕竟庄子上还朗阔些,让主子能有个透气的地儿呢。

“罢了,且熬着吧,总会好起来的,别去为难了林妹妹,她已经够仁至义尽的了……”

王熙凤低低地叹了一声,阖上眼,嘴里默念着佛经,一副看破生死的枯槁模样……

第65章 65|城

却说贾家自打出了两个少年进士,这些日子,纵然是贾赦这个当大伯的,也是走路生风的,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贾母一朝得偿所愿,自己最为看重的孙子宝玉终于出息了,贾母欢喜地年轻了十岁不止,逢人就夸赞自己的宝玉多么地能干,向上,好学,孝顺。大有天上地下都没有比他更好的架势。

众人对于老太太一把年纪了倒也体谅,当然,贾家的这位宝玉倒也的确只当这样的夸赞。

毕竟这是科举啊,跃过龙门,成为人上人了。

贾家的复兴眼看着就在眼前了,大家恭维老太太几句,恢复恢复彼此之间的关系,惠而不费的事情,大家也不吝啬几句好话。

听了别人的附和和夸赞,贾母更加欢喜不尽。

家中一连十天八天地开了流水席,亲眷古旧们上门庆贺,送礼请客的也是络绎不绝,贾家似乎是恢复了些许往日的盛景。

不过贾赦父子俩心中都挺不是滋味儿的,本与大房无干,还得对着别人笑脸相迎,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贾琏起复的心思越发地重了,找了父亲,又准备了千八百两的银子,打算去走走往日同僚,上司的路子,总要给自己找点什么活儿干吧?

不过就在宝玉和贾兰去翰林院做庶吉士读书的不几日功夫,林家派人来府上送了帖子,说是自家姑爷要请贾家二爷吃酒,贾琏父子相互对视一眼,忍不住地喜从中来,年前拜托的事情只怕是有了眉目了。

父子俩欢喜不迭,过了两日,果然早早地便上门了。

前几日,佑宁略略地有些小咳嗽,黛玉和骆辰逸俩人紧张了好些日子,请了太医,说是屋子有些燥热,所以孩子有点儿上火,不大要紧。

因着年岁小,不好用药,骆辰逸想了法子,找了几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储藏起来的冻梨出来,熬了梨汤给儿子喝。

每日三五次,每次一两勺,外加上屋子各处都放了热水盆,增加了水汽,屋子少了干燥之后,佑宁的症状缓解了,现在虽然还能听见咳嗽,不过已经大好了。

骆辰逸毕竟也算是照顾过妹妹的,可是黛玉呢,实打实地是新手,生怕自己一错眼儿,儿子就病情加重了,所以衣不解带,寸步不离地守着孩子,哪怕他翻身,蹙眉头子都能让黛玉紧张不已。

骆辰逸劝了又劝,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最后索性不再劝说,自己一处地伴着,要熬着也是夫妻俩人一起熬着。

孩子要紧,她疼,可是丈夫呢,自己也是心疼的啊。

黛玉这才略略地听劝了,骆辰逸将自己的奶母马嬷嬷从妹妹那儿调了过来,总领两个孩子的事情。

马嬷嬷是自己的乳母,如今四十不几的年纪,精力也正是旺盛的时候,又是有经验的,再好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