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想让次子去歇会儿,可惜的是,贾赦不允许,直接放话,如果贾政走了,他也不留在这儿,不孝子就不孝子呗,左右在老太太眼里,他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自己无所谓。
史氏气的半死,她这病虽然有大半儿是装的,小半儿是真的有些郁结,可是被老大这么一闹腾,史氏只觉得浑身乏力,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贾政自然是不能走,他不走,贾赦也不走,指挥人为自己准备了躺椅,披上老虎皮,弄上热茶点心,再找本儿书,舒舒服服地比起在自己的屋子里更自在呢。
这哪里是在侍疾啊?简直就是在显摆,史氏心中堵得慌,直接地将两个儿子都撵了出去,她想换了儿媳妇来伺候。
这也是应该的,贾赦没有拒绝,还派人去请了贾敏来,贾敏身为老太太的亲闺女,既然她病了,贾敏自然是该伺候老太太的。
当着闺女的面儿,史氏也摆不出恶婆婆的姿态来,反倒是让张氏和王氏俩松快了一天外加上一个晚上,贾敏主动地提出了要照顾母亲,当儿媳的自然只能成全了。
史氏这心里不痛快,对着闺女发了好一通的牢骚,听的贾敏也是各种的无奈,她大哥是个什么性子,母亲又是个什么做派,贾敏自然是明明白白的。
她已经是出嫁女了,大哥对着自己也是有大恩的,所以贾敏完全不想掺和到娘家的这些事情中去。
史氏虽然对着闺女抱怨了一通,可也不让闺女难做,索性地第二天就让贾敏回去了,自己没什么大碍,没必要折腾闺女的。
要不说是亲娘呢,贾赦大概是后娘生的,所以才这般地不受史氏待见。
贾赦也懒得理会史氏的这种折腾,反正只要贾政和贾敏二人陪着,他就能天天地在史氏跟前耗着当孝子。
这之后,史氏消停了,贾政也消停了,闹了一场他的奴才也没保住,反倒是因为伺候老娘,贾政的身体还真是有些吃不消了。
简直得不偿失啊!
贾赦在张氏跟前叹息道,这又何苦呢?
虽然之前说起了可能会有人找自家借钱,可是贾赦发誓,他真的只是说说而已,可没想到的是,竟然真的有人上门借钱来了,而且不止是一家。
有姻亲故旧,四王八公,还有老爷子曾经的部属,或多或少的这些人都想从贾府借点儿银子做周转,这其中有些人家是可以推脱拒绝的,有些却是不行。
比方说史家,比方说林家,比方说张家,还有王家这些人家,都是最亲近的几家,这一毛不拔总是个事儿。
贾赦对于外家还真没意见,可他就是不乐意借钱给史家,索性让老太太自己去应对了,反正她私房多,借钱给娘家周转这没问题的吧?贾赦有些不确定地想道……
☆、第86章
虽然贾赦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可还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会上门找贾府借钱。
东府在皇帝的心腹还欠银的时候也还上了一多半儿,不是没钱了,而是担心引起别人的注意,太打眼了。
毕竟贾氏有个出风头的贾赦就足够了,他是贾氏的族长,不能真的跟赦弟一样摆出一副二愣子的模样,贾敬很是低调稳重。
这真心找上门来借钱的贾赦也会好好儿地商量,有钱了就借点儿,没钱了送点儿古董铺子地去应急也成。
这是贾赦的打算,贾府的大姑爷和大姑奶奶上门,贾赦亲自接待的,他和这个妹子的关系倒也不错,贾赦不喜欢墨迹,直接了当,
“你们还欠着多少?打算借多少?”
听着这话,夫妻二人的眼圈就有些发红,这些日子他们夫妇也找了不少人借钱,压根儿就没想着要回娘家的,她和娘家的关系平平,父亲不在了,嫡母嫡兄,她并不觉得人家会乐意拉拔自己一把的。
可是现在真的是走投无路了,除了自己的嫁妆撑着府中的开销,府中还了国库的欠款之后彻底地成了个空架子了。
所以她这才想起了娘家,腆着脸上门,希望能借点儿,支撑过这段日子,等秋收了,地里的租子收成送上来就好了。
“欠款我们筹措的差不多了,大哥如果手头上不紧张的话借我们五千两,撑过了这一阵子,等年后庄子上的租子送上来,我们也就宽裕了。”
这位小郡王也的确很有分寸,没有做出让人为难的事情来,贾赦倒也没有推脱,
“去拿小书房多宝阁上的檀木匣子来。”
听着贾赦这么直截了当地吩咐,夫妇俩对视一眼,连连道谢,
“一家子骨肉亲戚,这么客气作甚,府上的情况妹妹你知道的,府库空了,这是我的私房,不着急用,你们慢慢还就成了。”
贾赦一点儿的也不遮掩自己那副得意模样倒是惹的大姑奶奶夫妇笑了,不过这次的笑容少了两分客套,多了几分真心。
“真羡慕大哥,祖母对你可真好,日后我再来打秋风,大哥可不能推脱。”
大姑奶奶笑着打趣道,这话说的几人都笑了。
贾府大姑奶奶夫妇回去了,打开了檀木匣子,数了下,一万两,
“这也太多了,看来大哥的私房果然丰厚。”
她虽然笑着,可眼泪还是忍不住地往下掉,虽然同在京中,可她和娘家的并不亲密,却是没想到,娘家永远都是娘家,什么时候都会拉拔自己一把。
“别胡说了,以后咱们和大哥多往来些,能帮衬的地方帮衬一把。”
小郡王瞧着妻子的神态,安慰道,他也是真的没想到贾赦会这么痛快地给这么多的银子,郡王府虽然是王府,可谁都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没爹少娘的空头子王爷,也没有什么权势钱财,所以贾府庶女才能嫁入王府,现在看来,贾府的这位当家人只怕是对着自己的妻子另有一番真心疼爱的。
不论如何,能守望相助他也不会将自己弄的无依无靠,自己夫妇倒是无所谓,可是孩子们却不行,儿子将来的前程,闺女的出嫁,这些事情总得多考虑考虑。
“好,都听你的。”
夫妻俩商量着这些钱留下多少应急,送出去多少还债,他们如今也没有什么人要帮衬的,所以还是尽早地还上国库的欠款为上。
夫妻俩忙着算计,贾赦也在应酬其他人,这次是夫妇俩一起接待张家老大。
张家的情况更糟糕,糟的其实不是张家,而是张家老大。
张家之前毕竟坏过事儿,虽然后来女眷的嫁妆和三五成的家产都还了回来,可那些东西都是死物件儿,不当吃不当喝的,也不能拿出去变现当花银子花,这府上没钱了还能怎么着?
张家老大和很多人一样,彻底地将国库当成了是自家的前庄,前头还三五千的借,可是京中的花销实在是太大,所以到了后来就越发地没有节制了,甚至是一次借上三五万都是稀松平常的。
这两三年的功夫就欠下了二三十万两,这些都是张阁老所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