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可是勋贵,林家是书香,不是一条路子自然走不到一起。
到了年下,京中的各种消息乱飞,各路人马进京,很快林家就像是小浪花一般消失不见了。
贾家越发猖狂高调,林家愈发低调不显眼……
纷纷扰扰的年过完了,因为皇帝的两盘福菜,林如海一时间炙手可热,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林如海借口儿子要考望岳书院,紧闭府门,轻易不出门交际,倒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皇帝却是赞许的,这才是明哲保身的老狐狸呢,对于林如海的前程便有了些心思。
正月十五刚过,皇帝开始起笔上朝,林如海当天也接到了旨意,户部尚书,奉命讨回国库旧账。林如江却没有像林如海之前猜测的那般调了外任或是闲置。
林家人少势薄,可如今却是两代帝王的心腹,林如海更是了不起,成功从江南盐政的泥潭中脱身,如今又得新帝亲睐,成了户部尚书。
虽说这旨意不讨喜,可很多人一辈子想要跨进的二品大员,却让他轻轻松松地得了,谁还不能酸几句了呢?
林如海借口儿子考试,那么他弟弟呢?总不能两兄弟都有要考试的儿子吧?
于是除了林家的几个世交外,上门拜访林如江的又多了起来。结果,自然而然,林如江的儿子才是真正要参加考试的那个,大家也知道科考的艰难,自然不好打扰了。
林氏兄弟二人都紧闭门户的模样让皇帝觉得他们谨小慎微,有些好笑的同时又满意不已。
他也不希望自己底下人抱紧团啊,那样自己还玩什么呢?至于上皇,对于林如海自然是满意的,否则他也不会拿林如海作为和皇帝谈判的筹码,为了忠顺这个臭小子,他的白头发又多了几根儿。
不过好在皇帝是个孝顺的,忠顺能一辈子吃喝混死,也算是他的造化了。
“大哥,皇上这是将你架在火上考啊!”
这日下朝后,林如江便带着儿子来到了哥哥府上。自林如海到了京中,因为内宅没人打理的缘故,是以黛玉便两头跑,两兄弟便来往的更为密切了。
虽说儿子二月就要赴考了,可林如江还是将他带上了,为的就是林季阳的那份敏感,多在长辈跟前学习,日后自会受益无穷。
这不,刚上茶,林如海就挥退了下人小厮,让管家在门口守着,谁也不让靠近。
林如海不疾不徐,呷了一口茶,微微地打量了一下屋子里的其他三人,自己的弟弟,侄儿,儿子。
林岫玉因着第一次参与这样重大的事项,坐的笔直,还有两分儿激动。至于林季阳,倒是依旧平和,甚是淡定。
“季阳,你有什么看法?”
沉默了片刻后,林如海才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开口道。
“虽然我没在衙门里当差,倒也晓得如今国库空虚,就算圣上有再多的雄心壮志,没钱这一条就限制的死死的。至于省亲这事儿,一方面是安抚老臣勋贵。另一方面,为的就是缓解国库的空虚吧。”
林季阳虽不至于胸有成竹,倒也有几分见地,将自己心中所思说了出来,再不开口了。
“照你这样说,此次皇帝任命我为户部尚书,算是信重了?”
“这怕只是其中之一吧。”
林如江插话道,儿子虽然不大,可见识不小。
“嗯,我也赞同父亲之语。石头,你心中有什么想法么?”
看着弟弟欲言又止的样子,林季阳开口问道。这下,就是林如海兄弟都目光灼灼地望着他,倒让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林岫玉紧张起来了。
“没事儿,想到什么说什么,没人责怪你!”
林季阳摸摸弟弟的小脑袋,安慰道。
“皇帝让爹爹去讨债,也算是试探啊。”
林岫玉有了哥哥的安慰,便大着担子道。
“哦?怎么说?”
“外祖母家就是四王八公占两席,又和我们家关系这样亲密,皇帝算不算试探呢?”
大家甚是满意他的成长,林家子孙稀少,要长久自然需要子弟们守望相助,林季阳开拓,后面有个能守成的林岫玉,这样搭配着,才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圣上的意思,其实也简单,就是没钱了,我只要铁面无私,圣上就应该会保着我。至于日后,再说吧。走一步看一步了!”
“嗯,不过倒也不急,就要是要债,查账对账怕就得半年吧!”
林如江自也晓得一二,说道。
“季阳还是好好温习功课,离大考可不远了。岫玉也是,望岳书院的入学考试可不会看在你是我儿子的份上就放松了。只怕会更严苛了,你们也不用担心我的差事,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是替我们分忧了。”
听着他指点的话语,林氏兄弟二人立即起立,肃手受教。
☆、42
这日起,林如海算是将家安在了户部,成日里带着那些下属们开始查往年的旧账。
看他这样拼命,黛玉甚是心疼,便命厨房不停地煲汤,做药膳,替他保养身子。
林如海有时忙的忘了时辰,也会有专门的人来督促他吃饭喝汤。他无奈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欣慰。
亲近之人都知道林如海有个贴心又懂事的闺女,常来林如海这儿来蹭吃蹭喝一二。
黛玉从父亲的随从那里听说了这样的情形后,又加多了每日送往衙门里的吃食。也算是无形中让林如海的同僚关系更为融洽了。
林如海的这场查账虽然轰轰烈烈,可也抵挡不住如今三年一回的大比,尤其是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次科考。
皇帝自己也意气风发地想要提拔一批新人来对抗这些占着茅坑的老家伙。任命了自己的老师顾大人作为主考官,至于副考官,则是上皇的人手,礼部尚书。
一个快要老掉牙的家伙,对上皇忠心耿耿,皇帝也没什么大法子,如今一切都是妥协隐忍!
父皇如今日薄西山,而他自己才而立之年,总能等到大权在握的那一天。
二月初就,京里的天气正是冷的能掉耳朵之际,林季阳在家人的瞩目下,带着考篮,进了贡院的大门。在这里,他要吃喝拉撒九天!想想都觉得让他发愁。
还好自己的身子不错,否则冻个半死都是有的。看着自己对面瑟瑟发抖的那个小子,林季阳暗自庆幸。
等试卷发下来后,林季阳先是浏览了一遍,就放下了。闭目沉神,想好了自己的思绪,这才开始拟腹稿。
第二日一大早,填饱了肚子之后,林季阳打开了笔筒中的试卷。他担心自己污了卷子,将砚台放的远远儿的,这幅慢条斯理的模样倒也算是考场一景。
顾大人陪着皇上巡逻考场之时,就看到了胸有成竹的林季阳。
皇帝颇有兴致地问了几句,听得他是吏部侍郎林如江的儿子,户部尚书林如海的侄子之时,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眉头皱了皱,然后一言不发,转身走了。
顾大人和林如海也算是同年了,只是林如海是风光无限的探花,而他只是二甲十六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