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呆王溺爱萌妃不乖(195)

※※※※※※

但回去似乎也不容易。

阙夫人这里果然是一家别苑,且地处偏远,姬十二得知顾还卿失踪时,犹在伴驾,当时找了个藉口脱身,立 刻派手下分头去找,他则带着几个心腹翻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一查到蛛丝马迹,他便带着列御等人马不停蹄地赶来了,而他麾下的其他人马正在四面八方,并未赶到。

姬十二的伤在腹部,没有随行大夫,不敢随意拔剑,列御火只点了他身上几处大穴止血,让他服下几颗药丸 ,并在伤口周围敷了厚厚的一层金疮药。

他这样子也受不得颠簸,马、轿都放弃,几个人软流托负着他用轻功前行。

抵达青龙街时,天已擦黑,而整条街灯火通明,亮若白昼,行人全无。

顾还卿眼利,已瞟到暗处有盔甲鲜明的士兵,两边的屋顶上也埋伏了不少弓弩手,弓箭上的寒光在夜色中幽 幽亮亮,杀意弥漫。

她止住步伐,耳中却听到姬十二淡淡地吩咐:“放我下来,拿东西给我遮掩一下,别泄露我受伤的消息。”

列御火举起姬十二的腰牌,朗声道:“轩辕王在此,是哪家大人在执行公务?”

“列御大人,是贵妃娘娘与老夫奉皇上旨意在此拿人。”

街角阴暗处缓缓步出一群人,当先一人,正是一身锦绣描花宫装的陶贵妃,她发髻高挽,上插镂空飞凤金步 摇和翡翠玉钗,脸上薄施米分黛,眉心点着殷红的梅花妆,仍是那般美艳高贵,倨傲而盛气凌人。

陶候爷伴在她身旁,身后是手执白色拂尘的曲公公,以及一字排开的内侍与宫娥。

“拿谁?”姬十二面色如雪,身上罩着一件玄色的披风,身姿笔挺,宛若芝兰玉树玉立当街,似不胜夜的凉 意,他垂眸将披风拢紧,语气是那般的漫不经心:“不会是要拿本王吧?”

“王爷误会了。”陶候爷陪笑。

陶贵妃也道:“十二你误会了,此事与你无关,本宫拿的是顾还卿。”

她一双美眸充满恨意,阴阴地直视顾还卿:“因为本宫得到密报,伤本宫胞兄弟的贼人正是顾还卿,皇上命 本宫与老候爷速速捉拿她归案。”

“嘁!”姬十二从鼻腔发出轻嘲,反讥道:“贵妃娘娘倒是吹的一手好枕头风,颠倒黑白的本事一流,伤陶 氏三兄弟的贼人不是早抓到了吗!抑或是说贵妃娘娘压根不相信刑部的断案,只信那些鼠辈的中伤之词?”

“如此偏听偏信,也不知怎么坐稳这贵妃之位的?”看来陶贵妃的行为真是惹恼了他,他竟然一点都不看姬 非晚的情面,语气辛辣无情。

“十二!”陶贵妃忍着气,尽量放缓语气:“那个江洋大盗与本宫无怨无仇,如何会去陶家寻不自在?而顾 还卿最有做案动机,她与本宫一向不睦,素来视本宫为仇人,此事除了她,再无别人了。”

“视贵妃娘娘为仇人?那她当初瞎了眼要救三皇兄?与其让贵妃娘娘恩将仇报,不如当日让三皇兄暴毙在野 外,没了三皇兄,贵妃娘娘未必会有今日的风光。”

姬十二的话戳中陶贵妃的心窝子,她不停的呼气吸气,眯眼仇恨地盯着顾还卿,语气尖利地道:“十二,你 这般护着顾还卿是为哪般?连你父皇和三皇兄都不顾了吗?本宫可是有圣旨的,你这样做,置你父兄于何地?或 者说陶府的事与你也有关?”

陶贵妃报仇心切,真逼急了,索性拿话逼姬十二撇清自己,不然姬十二在中间横插一杠,她无法顺利惩治顾 还卿。

“王爷,话不能这么说。”陶候爷打圆场:“当日是当日,而今今非夕比,娘娘和下官也不是非要把顾姑娘 怎么样,只是请她去问一些话,若果真不是她做下的,也绝不会冤枉她就是了。俗话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没做过的事,想必顾姑娘也不会胡乱承认。”

真是个老狐狸,说话一套一套的。

顾还卿拦住姬十二,只平平静静地问了一句:“密报之人是谁?我要与那人对质。”

“这可不能说予你听。”

顾还卿神态自若,清清冷冷的声音穿透夜色:“为什么不能?因为见不得光吗?还是因为你们心虚?或者这 个密报之人原本就是你们凭空捏造出来诬蔑诽谤我的!俗话同样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有些人就是喜欢昧着良 心说话做事,举头三尺有神明,也不怕报应不爽。”

“你……”连素来老谋深算的陶候爷也上气了,他本来就觉得自己坏事做多了,三个儿子才遭到报应,被顾 还卿伶牙利齿的一驳,竟无言以地。

陶贵妃脸色铁青,更是攥紧五指,不过她今日非常沉得住气,极少逞口舌之利,于她而言,结果才最要。

顾还卿却不理他们,只侧眸对列御火道:“先护送你家王爷回去,处理完此事,我稍后便到。”

姬十二却道:“一起回去,我且看他们如何!”

顾还卿担忧的扫了他的伤处一眼,但就在此刻,眼角余光处寒光一闪,她骤然抬头,瞳孔紧缩,一支黑色的 利箭挟着尖锐的破空之声,闪电般的朝她射来。

“小心!”姬十二伸手去拉顾还卿。

列御火怒了,挥剑将利箭斩落:“大胆,何人敢暗箭伤人?没见王爷在此吗!”

陶贵妃却冷泠地道:“十二、列御,陛下有旨意,就地射杀顾还卿,你们让开吧,若你们一味掺杂其中,最 终对谁都没有好处。”

陶候爷也劝:“王爷,这屋顶两边皆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从来都是箭无虚发,即便王爷护着她也没用,只 要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让她身首落地。此为陛下的旨意,贵妃娘娘和下官也无法抗旨不遵啊。”

------题外话------

么么亲,谢谢以下亲的支持:蔻丹丹蔻 投了1票(5热度),kangpangpang 投了1票,18612116719 投了 3票,qquser6781500 投了1票,jinhb 投了1票,tonizhang 投了2票,sjypxh 投了2票,al123爱读书 投 了1票,18689860177 投了2票,蔻丹丹蔻 送了6颗钻石,蔻丹丹蔻 打赏了200……

明天再努力……

☆、114 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

陶候爷是老狐狸,话说的漂亮,只管把事情往皇上身上推,俨然他和陶贵妃是迫于无奈。

其实庆隆帝只言,若果陶府的事真是顾还卿做的,便全权交予陶贵妃与陶府处置,但若不是她做的,问清了 别冤枉好人。

但陶贵妃已认定了顾还卿,早下定决心,她认也好,不认也好,趁着有陛下的旨意,一举要了她的命。

反正顾还卿一死,此事盖棺定论,管她冤不冤。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上位者颁下旨意,纵然旨意是善意的,下面的执行者也可能会见机矫旨——横竖上 位者只注重结果,那些细枝末叶,他们想关心也关心不过来。

陶贵妃敢拿圣旨做文章,自然有绝对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