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续听香云说下去。
唐茹二十岁,唐蕊十六岁,唐蕙逝于去年,那时她只有十七岁。风华正茂的唐门圣女唐蕙,为何会突然逝去?唐茹对此事讳莫如深,唐门中人皆不知缘由,也不敢在他面前提及唐蕙的名字,这其中定有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
唐蕊可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
唐门并非世外桃源,与外界消息连通紧密。
她告诉我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
我在W大学习七年历史,对明史几乎可以倒背如流。只需要知道这六个字,大明天下风云全部了然于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我了解历史,却无法了解我自己的命运。
洪武二十五年是公元1392年。
年轻时的朱元璋是一位乱世英雄,率领大军以南京为根据地,推翻元朝自己称帝,改南京为应天府。
朱元璋渐渐老去,马皇后也已病故了几年。
朱元璋嫔妃成群,其中既有蒙古人,也有朝鲜人,这些嫔妃为他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和十八个女儿。
朱标是马皇后所生嫡长子,他的儿子有两个,长子朱雄英死于三年前,次子朱允文,即将被立为新的皇太子。
次子秦王朱桢、三子晋王朱枫、四子燕王朱棣,是他众多儿子中最出色的几位,分别就藩于西安、太原和北平。周王朱博、湘王朱柏、齐王朱枘、代王朱桂、岷王朱梗,也分别被授予金册金宝,年食禄米万石,护卫少者三千,多者七千。其中北平因是元朝大都,形势险要,燕王朱棣奉命镇守漠北,拥兵已过数万。
现在感觉是早春二月时节,皇太子朱标,今年四月会病逝。明朝江山初定,天下并不太平,战乱频仍。
我来的这个时代似乎不是很理想。
但是事实上我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既然已经来到这里,或许是天意会安排我新的命运。
顾翌凡对我说过生生世世在一起,如果这誓言能感动上天,也许我能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再遇见他。
我真的很希望这样,即使这希望十分渺茫。
我听香云讲完,基本上已了解大致情况。
不过唐蕊是会武功的,我脑子里却全无对银针的使用驾驭之法,也不认识任何毒药。
桌上各种瓶瓶罐罐摆了一堆,象我们平时用的那些种类繁多的化妆品,我拿起一个小巧可爱的青花瓷瓶,脑子里不知为何突然闪现两个字:“百步”。
我再拿起旁边一个紫色瓷瓶,同样出现三个字:“断魂引”。
再拿起一个,依然闪现:“惊涛”。
我喃喃自语:“百步、断魂引、惊涛……?”安云吃吃笑道:“看来小姐还没有全然忘记,这些药的名字丝毫不差。”
天哪!我怎么会同时有林希和唐蕊两个人的记忆?
我到底是谁?
但是唐蕊的记忆只有一部分留在我脑子里。
忽然我感觉眼前一阵微风吹拂而来,不似是自然之风,且见是一道黑影,心念一起手便凌空挥出,一点点银光闪烁,黑影落于我面前桌案之上。
我定睛看去,一只美丽的宝蓝色花点大蝴蝶被打落,翅膀上扎着一根银针,犹自微微颤抖。
这银针,莫非是我刚才那一挥手发出的不成?
安云又笑道:“小姐也没忘记如何发暗器。”我望向自己的右手,银针藏在哪里?
秘密在我的右手的镯子里。那镯子上绝对有机关,触动机关取出银针并借力发出,不过是一瞬间之事。唐蕊应该也是唐门中的高手,十六岁能练就如此本事,足见她之勤奋与聪明。
我赶紧放了那蝴蝶,取下银针,说道:“蝴蝶妹妹对不起,我可不是有意的。”
只听一男子声音笑道:“蕊蕊,你每次都是闯了祸再道歉,这脾气何时才能改掉!”我扭头望去,来者正是唐门堡主唐茹。
蜀中唐门(三)ˇ
唐茹是个模样清秀、飘逸柔美的少年,他的腰很细,肩很宽,佩剑的黑红色剑穗与他的衣服很相配,他给人的感觉如此平静如此温柔。
“漫天花雨起,生灵皆涂炭”。
唐茹暗器所到之处,无不一片焦黑,不会留下任何生命的迹象,他所用的都是唐门奇毒。
当然,唐门中人绝对不会滥杀无辜,否则早已不容于世间,不会在江湖延续上百年基业。
我不得不唤他一声:“哥哥!”同时漾起可爱的笑容。
他走路的脚步声很轻,几乎没有声音,来到我身边也很快:“蕊蕊,你随我去后山一趟。”
我随他出门,他纵身一跃而起,我呆呆站在原地,脑子里全无唐门轻功身法的印象和口诀,不知道如何才能跟得上他。
唐茹只得又转了回来,对我说道:“平日让你多加练习轻功身法,你只是不听,冰魄银针虽可防身,却无法应付大场面,若遇高人,你还是得用飞叶摘花走为上策。”
唐门轻功飞叶摘花,我从小说里看到过。
现在我还不会。唐茹很耐心,念了一遍口诀给我听,又详细解释,然后说:“你再试试。”
暗器和毒药实在可怕,这个轻功身法我倒是很感兴趣,我依他之言一试,果然可以赶得上他了。
后山有一个幽深的山洞,应该是香云所言唐门圣地,唐门秘密炼制毒药之处所。
我跟在唐茹身后,随他进去。
山洞深邃,松明子的光亮照彻洞内,应是长年不会熄灭。最里面供奉有唐门祖先之牌位,香案之上搁有几卷经书,案前设有蒲团。
唐茹神情变得严肃,向那些牌位跪拜,我忙跪在他身旁。
他伸手拿起香案上其中一本书卷,递与我道:“蕊蕊,此书你如今悟出了多少?”
我接过书,只看了一眼,全身血液几乎就此冻结。
居然是我在顾翌凡家中看到的那本明代藏书!!它现在是完整的,字迹十分清楚,我相信自己的眼睛决不会看错。
我不敢置信竟会有如此惊人巧合,瞠目结舌看着书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唐茹并不觉我神情有异,自叹道:“书中预测之言我虽能看懂,却终难解其中玄机,爹爹临终之时嘱咐我们此书历尽艰险方才得来,若能悟出隐含之意,唐门定可名扬天下,称霸武林。”
我说道:“哥哥莫非有意预测未来之事?”
唐茹说道:“不错。今日我收到一封拜帖,有人三日后欲前来相访,蕊蕊你可知所系何人?”
我猜测道:“少林?武当?还是其他门派?”
唐茹道:“都不是。是当今二皇子秦王殿下。”
明洪武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
洪武十八年四月封其次子朱桢为秦王,镇守西安。
七月,下诏令在西安营建规模庞大的秦王府,由于原城墙已残破不堪,于是在修筑王府同时,又命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扩建西安城垣,“全城周二十八里,高三丈,门四,东曰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四隅角楼四,敌楼九十八座”,有护卫八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