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妻悍(438)+番外

毓哥看到她快乐的笑容,心里不禁泛起甜意来,原来娘说的都是真的,没有哪个女人喜欢自己的丈夫纳小,那都是骗人的,女人真的那样做了,心里就再也没有你了,眼里都是没有温度的。

“我娘做菜可好吃了,她做的酱可好了,你要学哦,我最喜欢吃那个酱了,你学会了给我做好不好?”毓哥心情好极了,觉得天好蓝阳光很灿烂,微风吹拂下带着凉凉的风,别提多惬意了。

“好呀,我吃过那个豆瓣酱很好吃,我最喜欢吃西瓜酱,还有瓜子可以磕,等我闲了就跟母亲学一学,还要学擀面,我擀面不太好,不过不好你也要吃,不许说我做的不好。”王婉儿大着胆子跟毓哥撒娇,她心里升起一种希望,像婆婆那样做一对恩爱的夫妻。

毓哥捏紧她的手,仰起头很不自在的说道:“不要太难吃就行,我不挑嘴。”好像很无奈的样。

王婉儿却欢喜的眯着眼,进了屋泡了一杯热茶给他,“你尝尝,这是我们老家带过来的新茶,看看我的手艺怎么样?”

芊芊玉指白嫩圆润,毓哥握着茶盏也顺势握着她的手,将人带进怀里,幽深的眸子望着她,好似星辰一般璀璨发亮,“真的那么好喝么?”低哑的声音,呼出的热气吹拂着她的耳际,让她不自觉红了脸。

王婉儿紧张的缩着脖子,脸红的像滴血,“嗯。”她脑子一片乱麻,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看着羞怯的小妻子,想起昨夜的旖旎,忽然间明白了为什么爹娘不让自己在成亲前碰女色,原来这东西真的能让英雄气短啊。

“我闻闻你喝了是什么香味的。”不自觉凑近她想偷个香吻。

“不……,让人看见不好。”王婉儿吓坏了,大白天怎么可以这样呢。

毓哥亲了她的红唇一下,随即放开她,也不好让她在下人们面前没了威严,看着媳妇有点尴尬脸红的样子,为自己把控不住有点懊恼,轻咳一声,“你歇一会吧,我去书房看会书。”

“你别走,在这里看好不好,不然他们还以为你生气了不理我了呢。”王婉儿也有点羞恼,觉得自己小题大做让丈夫尴尬了,有心想挽救一下,红着脸结结巴巴的。

毓哥又露出了笑脸来,“你不让我走我就不走了,那我和你一起睡吧。”说完高兴的上了床,躺下。

王婉儿好笑的摇摇头,也躺了下去,原以为他还会……,不过倒是自己多想了,他很快就睡了过去,想来昨天也累了,这下也放下心来,困得睡了过去。

等王婉儿睡了过去,毓哥才睁开眼,笑了笑,眼里露出笑意和期待来。

杨岚这边则是兴奋的拉着婆婆问东问西,“你看怎么样?小俩口高兴不?”

容夫人笑着点头,“我瞧着是个机灵丫头,你比当年可强出不少去。”

“真的?那我就放心了,可算有人能拴住这头没笼头的马了,不对,我有那么差么?”杨岚觉得自己被贬了,不乐意的看着婆婆。

容夫人呵呵的笑,“你当年是少根筋的样,我看着我儿子急得抓耳挠腮,我就觉得可乐。”想起当年逸哥那么辛苦,她就觉得很欢乐。

容逸听见了回头来看了他们俩一眼,“我说你们好了啊,儿子都成亲了,不要再说我以前的事了,多不好啊。”他白了二人一眼,不乐意了。

杨岚和容夫人嘿嘿的笑了。

王婉儿经过三日的适应之后,和毓哥一起回了娘家,王夫人看到女儿笑容那样灿烂,心里也是松了口气,满心欢喜的迎接姑爷。

王婉儿将杨岚的话都学了一遍,王夫人点点头,“郡主是个爽直脾气的人,让你学就是真心的,你就跟着好好学,你婆婆身体不太好管不了家,你多担待些,平日里勤快点多孝顺孝顺,毓哥肯定高兴,他可是个孝子的。”

“娘,你放心吧,我知道。”王婉儿笑着点点头。

不管怎么舍不得王夫人天还没黑就让人送他们回来了,回门过后王婉儿跟着老三媳妇开始学习管家理事,先从厨房上开始弄起,老三媳妇有心锻炼她,出了不少难题,但都被王婉儿一一化解,做得很不错。

王婉儿在家里时也管过家,有些经验,虽然不太一样但大致都差不多,很快就上手了。

一个月后已经能够全面接受,经由杨岚把着点分寸,看着些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老三家的这才高兴地和老三一起去江南任上去了,主要是去辅助老四把江南的盐税搞定,这一块是国库的主要财政收入。

杨岚和王婉儿处的还不错,一个通情达理要求不多,一个懂理孝顺,二人相处还是很和睦的。

毓哥成亲后就是一个大人了,在翰林院干得不错,手腕人际关系都算不错,再加上有容逸指点着,进步很快。

杨岚在儿子成亲后,送走了婆婆和安哥,跟随老三家的一起上路了,他们要去江南看老四去,婆婆在外面玩的高兴,不大乐意在家闷着,觉得没意思。

送走了婆婆她继续忙乎她学院的事,女孩多的地方就有很多琐碎的事要处理,杨岚如今还脱不开身,总是时不时的要去看看才行。

隔三差五杨岚会带王婉儿出现在社交圈中,带她见见一些交好的命妇和王妃之类的,以后也好有个接力,逢年过节送个礼什么的,人脉到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

有了儿媳妇管家理事,杨岚轻松了不少,一心一意的弄学院的事,越发用了心思,高的很红火的样,不少命妇都把孩子送了过来,是因为学了快二个月了,孩子们的确进步了,举手投足能看得出来,虽然还是有自己的小心思,但进步确实真的。

357心思

有了这些的孩子做对比,一干命妇立刻觉得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比别人差了,纷纷递上拜帖要求送自己的孩子去学院学习。

观望的人家终于体会到了人才集中的好处了,孩子教出来的确好上不少,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好处。

学院的学生越发多了,杨岚坚持进学院必须考试,能考过就学,考不过就算了,当然考试也不会难的太离谱,但也是有一定标准的。

学院的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终于进入了正规,每隔一段时间杨岚会带着夫子和学生们一起去做善事,观摩普济寺的僧人们如何救济穷苦百姓,这对他们学习如何做人也是很重要的。

此举得到了很多人家的赞赏,不管大家怎么看怎么说酸话,但不得不承认,她给孩子教的都是很好很正面的东西,并没有乱搞,这点得到了很多人家的承认。

但是随之而来也有不少的麻烦,学院的人越来越多,但学费却居高不下,大家以为杨岚挣了很多钱,却不知道这里面花费也很巨大。

伴随着学院的逐步完善,各种流言也纷至沓来,夫子们都很担心会不会办不下去了,毕竟他们还是很喜欢这里的,不光月例银子不少,就是环境也很轻松合适,没有狗眼看人低的奴才们,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不会像去人家私宅里教书那样,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甚至有时候还不得不委屈求全,这样舒服的日子谁不想要呢。

上一篇: 农绣 下一篇: 三言两语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