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臣忙躬身回道:“陛下,这个倒是不必了。礼部的单子递上来之前,姚盛桓已经跟臣说过了,姚文公的葬礼话费他们兄弟两个自己承担,就不要从礼部拨银子了。”
“嚯!姚家人人都是富豪啊。”云硕叹道。
“陛下应该知道,姚夫人有好几个玻璃场,并且都已经经营了几十年,那玻璃场早就分成数股,姚家人人有份。所以姚盛林,姚盛桓,还有姚盛檀他们都不是指望着俸禄过日子的人。还有他们的夫人……嫁妆也都丰厚……不过,若是陛下不放心,自然可叫都察院去查……”
云硕冷笑道:“查什么查?人家把家里的账册都主动交上来了,朕再派人去查?朕成了什么人?若说要查,朝中该查的人多了,倒还轮不到他们姚家兄弟。”
“陛下的意思是……”宁安臣背上的皮紧了紧,心里琢摸着是谁该倒霉了。
“没什么,这些事情等过了年再说吧。朕想过个安安稳稳的年。”云硕说着,把手里的账册放在龙案上,轻声叹道,“你下去吧。朕明日去姚府祭奠一下姚文公。”
“这……是!臣先替文公叩谢陛下隆恩。”宁安臣忙叩头。
……
凤章殿内,韩芊亲自拿了药棉给天心擦拭过小脸上以及身上的痘印,等药水干了,方拿了小衣服来笨手笨脚的给她穿。
“娘娘,奴婢来吧。”苹果儿上前帮忙。
韩芊无奈的叹道:“看我这个当娘的,连女儿的衣服都穿不好。”
“娘娘能不能给小公主穿衣服,都是小公主至爱的娘亲。看刚才小公主朝着娘娘咿咿呀呀的说话,奴婢们一凑过来她就哭,不许奴婢们动,真真叫人感慨。”苹果儿一边手脚麻利的给小公主穿好衣服,又拿了小被子来把她包裹起来,放到旁边的摇篮里。
“苹果儿,等你有了孩子,一定是最好的娘亲。”韩芊笑道。
“哎呀,娘娘就别打趣奴婢了。”苹果儿的脸上浮起一片红晕。
端着补汤进来的香橙笑道:“娘娘说的没错,昨儿奴婢还看见她悄悄地给孩子绣小衣裳呢,后来一问,果然是有了!还瞒着娘娘。”
“有了?”韩芊诧异的看苹果儿。
苹果儿红着脸点了点头。
“哈哈……终于有了。”韩芊忽然笑起来,点着苹果儿的鼻子,说道,“想当初,千夜将军出征的时候,某人曾说什么来着?”
苹果儿想起当初自己的话,一时脸颊更红。
“好啦!这会儿才知道不好意思?当初的那股猛劲儿呢?”
“娘娘……你,奴婢退下了。”苹果儿一甩手,转身跑了。
韩芊忙喊道:“别跑!怀了孕的人还这么不知轻重。”
然而苹果儿已经跑出去没了影子。
“去,说给她,让她这阵子回家去好生养胎,本宫跟前就不用每日当值了。另外,再挑两个妥当的嬷嬷过去照顾她,这可是千夜将军的第一个孩子,咱们可不能大意了。”
香橙忙答应着出去办。
旁边的孙得福笑着上前躬身:“苹果儿有喜,娘娘比她还高兴。奴才们也跟着娘娘高兴。恰好公主的天花也全好了,这真是皆大欢喜啊!”
“是皆大欢喜。”韩芊忽然收了笑,无奈的叹了口气,“唯一不喜的是姚文公去世了。”
“……呃,姚文公……姚文公病重多日,如今驾鹤西去也算是解脱,再说,姚文公享年七十八岁,算是喜丧。再者,陛下明日要去祭奠他,还有娘娘也如此看重他,想那姚文公在天之灵也可瞑目了。”
韩芊沉默不语,半晌方道:“你去跟陛下说,明日祭奠姚文公,本宫也去。”
“是。”孙得福应了一声,转身去往紫宸殿替皇后传话。
韩芊转身看着摇篮里咬着手指头眨着大眼睛看自己的女儿,满腹愁绪散了去。
“娘娘,羊奶来了。”樱桃抱着个玻璃奶瓶急匆匆的跑了进来,笑道:“公主饿了吧?那只母羊真是淘气,跑来跑去,费了好大劲儿才挤好这些奶。”
韩芊无奈的笑了笑,接过奶瓶亲手喂女儿:“想不到陛下最心爱的大公主,如今也只能吃羊奶了。”
“奶娘的事儿侯爷三夫人正在办,娘娘放心。”樱桃忙道。
“不着急,你去告诉三夫人,姚文公的丧事办完了再说也来得及。毕竟那是她的亲舅舅,本宫总不能让她因为这事儿而视舅舅的丧事不顾。”
“娘娘真仁爱体恤,三夫人必定感激不尽的。”樱桃笑道。
韩芊笑了笑,专心的喂女儿吃奶,没再多说。
------题外话------
亲爱滴们,下一张办坏人!
所以,月票不要捂着了!
快快砸过来吧!
哦,对了,今天教师节,祝老师们节日快乐!辛苦啦!
☆、第二十三章 名单!
大臣的丧礼,有皇上和皇后双双前来祭奠,此乃大云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荣光。
此事,又引起朝中其他大臣的各种情绪,羡慕,妒忌,泛酸,当然也有感恩,激动。
对于这些,云硕早就料到,也并没在意。
如果朝中还有哪个大臣能做到姚延意这个份儿上,他也不介意再他死后追封为国公,不介意带着皇后去祭奠他。
只是令人嘲讽的是,没有。
就连姚延意的兄长姚延恩也做不到这个份儿上。
姚延恩在东南六省做了十年的经略使,有什么样的政绩,有什么样的败绩,付出了多少,贪墨了多少,身为皇帝云硕心里一清二楚。之所以不查他不办他,不过是因为朝中大臣比姚延恩更贪更腐败的大有人在,若是一一清除,只怕这朝堂之上还能站着不倒的就只有六科廊那些穷酸言官了。
当了十二年的皇帝,他一点一点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一个帝王,不只是能够惩恶就够了,他必须包容,包容所有的人,好的,坏的,君子,小人。从中权衡利弊,忍痛取舍。有时候不得不让步,有时候又必须雷厉风行。
这其中的度,把握好了,他就是圣君,就是明君。把握不好,他就是昏君,就是大云的千古罪人。
“唉!”云硕靠在马车上沉沉的叹了口气。
“怎么了?”韩芊伸手去敷在他的手背上,关切的问。
云硕无奈的握住韩芊的手,皱眉道:“姚延意这样的大臣若是能多活个十年二十年的,该多好。”
韩芊微微勾了勾唇角,转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劝道:“别想了,忠臣良将,代有人才。想我大云人才济济,像姚文公这样的人才肯定还会有的。”
“都说十年磨一剑。”云硕叹道,“可是若要磨练出一个这样的相才来,可不仅仅是十年能成的。”
“姚家祖上是商户,姚文公的祖父从科举入仕,之后他的父亲做到两江总督然后做到都察院御史。而姚文公则是也是通过科举入仕,先见工部做虞部员外郎,之后做过工部主事,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后外放至西北做过督抚,然后又回京城,进户部,直到陛下即位他才晋升为户部尚书,这户部尚书的位子一坐就是十二年。”韩芊看着车顶上镶嵌的夜明珠,喃喃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