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还珠同人)还珠格格之画心(107)

当这些流言蜚语传到胡玉玲的耳朵里,她就已经明白了一切。这是她的命。她没有办法抗拒。不管是服从还是拒绝,结果都是一样的。

有人早就想好了要她死。只是用不着自己出手罢了。

她不是福家的替罪羊,替死鬼,她只是被顺水推舟扔进漩涡里的人。

这算是一石三鸟吧。杀了福家,杀了她,皇后和阿哥们又被迫和知画站在一起,这种成就,谁能达到?

越是要紧的关头,得到的成就才越大。

只因这样的险,别人不敢贸进。敢的人,才能成功。

秀柏当然知道,突然景阳宫成了风水宝地,会有很多人不舒服,尤其是乾隆总是往那儿跑,也会有人说闲话。不过好在他们什么都还没做之前,来这一手,日后,他们就算敢胡思乱想,也只能什么都不做吧?

闲事莫理,闲话莫听。这个道理在宫中应该都懂得,倘若不懂,就在这一次,通通教会好了。

越是被怀疑,越是要证明自己。

那些阿哥,不管有才无才,都一定不想自己被当成造谣者吧?

皇帝的权欲有多么强盛,人人都是心知肚明。一旦攻击他所属意的继承人,会被怀疑成什么?

无论多么优秀,也要乞求机遇的完美。

既然不如十二身为嫡子的得天独厚,也不如老五有一个如此笼络人心手段毒辣的福晋,这场是非,还是有多远躲多远吧!

可怜有些人是躲不开避不掉的。

因为命运已经迫得他们无路可走。

胡玉玲想要辩白,想要逃脱,却无能为力。

她只是一件工具,一件被人盯上的工具。就算日夜拜佛念经,也禁受不起心灵的折磨。

皇后何尝没有想过“这样”可以让诸事平静,终究还是为了给十二积德而放她一马。

只是她没有,并不表示福家也不会这样做。

这主意太过狠辣,紫薇怎么也不相信它是金琐想出来的。然而回了家,禁不住催问,还是说了出来。

不仅因为尔康吓得屁滚尿流,也因为婆婆软弱的哭泣。

紫薇实在不忍心一把年纪的福晋还这样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让他们担惊受怕,这是不孝。

不为了他们,也为了东儿。

——无辜的小孩子总是最应该活下去的。

可是,不管怎样,终究是做了恶人,干了坏事。被良心折磨得痛不可言的紫薇躲在房中偷偷地哭,没有人理会。

福晋和福伦开始商榷要怎么将这件事安给胡玉玲。永琪已经发疯闹了出来。那么肯定要有一个人尽快去死,而且是必须。

既然已经决定了是她,就必然要将所有的“事实”推给她。

毕竟胡玉玲死了,对知画也是有利的。但求知画睁一眼闭一眼高抬贵手,容他们苟延残喘。

唯有如此的人们悲哀地开展了活动。

动机是现成的不必管。“事实”嘛,就只有捏造。

胡玉玲曾是福康安的侍女,作为曾经的主人,也作为这场是非中的可能的“某人”,他既可以是责任的构成人,也可以作为受害人的面目出现。那就是,胡玉玲因为不满被强行“赠”给永琪作妾,所以胡言乱语,诬蔑他和知画的关系,以达到报复二人目的。

说实话,这番说辞虽然符合小道消息的惯例,却毫无水准。

立不住脚的说法要被拿来用,只能是漏洞百出。

为了活命,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既然不能露面,那么只好采取匿名信的办法。

写完了信,自然是快速投递。交给别人不放心,还是紫薇方便。

只是这个胆小的圣母,将它藏在身上好几天,宫里走了好几遍,还是不敢。

愧疚心理快将她折磨至死,回到家,又无颜面对丈夫公婆的殷殷期盼。

想来想去,还是交给金琐办吧。既然主意是她出的,她又在坤宁宫里,谁也没有她顺手。

经过金琐的再三保证,紫薇泪光盈盈地回去了。

第二天就听见胡玉玲悬梁自尽的消息。

在福家上下为此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尔康突然被养心殿的太监传诏带走。

来人是便服,也就表示,此事非同小可。

战战兢兢地家人们目送他离去,这一走,竟再也没有回来。

尔康竟然在宫中发疯,对着皇帝行凶,被乱刀砍死。

这是为什么?

当然还是因为那封信,因为它,他就非死不可。

信还是信,只是内容变了。它跟举报完全无关,根本是一首情诗,一首写给胡玉玲的情诗,末了还提到“我们的孩子还好吗”。

爱怜之意,富于言表。这有多深的情意,才敢这么写?

信上的字并不是尔康的,皇帝不可能看不出来。这些天来尔康也很少进入宫禁,要说私通,哪里有时机?

唯一的答案就是有人想他死。

而当下,这个人,显然是乾隆。

很好笑,皇后拿住的案子,办理的人,却是皇帝。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彼此通过气,还是说,有些事,根本不该问,不可以问?

尔康在进殿的那记得,甚至很天真地相信,只要不把知画的秘密抖落,皇帝就会放他一马,直到他看到这封字迹完全不属于他的信。

他才明白,原来从一开始,就没有人打算放过福家,而胡玉玲,只不是一颗棋。

是他们自作孽,要陷进来。只是尔康不可以承认,那是他们自己的错。

死到临头,还要挣扎,他开始想要“胡说八道”了。

他想吼出来,想把乾隆和知画的丑事全部抖落给殿外的人听。

只是发现,才说了两句,已经不能继续。

明明刚才还可以请安,还可以对答的嘴巴突然被缝上了。

尔康盯住刚刚赐下的茶,他明白了那是为什么。

明白太晚的人开始歇斯底里,当然没可能得逞。

尔康就这么冤枉地死了,连紫薇的最后一面也没见上。

福家就像一棵被掏空的大树,轰然倒塌。

明明是指使者,福晋却相信这是紫薇造成的。是紫薇送进宫中的那封信,造成了尔康的死亡。

虽然没有谁敢明指胡玉玲和尔康有JQ,也都知道这多半是无稽之谈。可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在不到半天相继死亡,多少会被联系在一起。

老来丧子,这种打击足可以使年迈的娘亲不再活下去。然而,当福晋真的这么做的时候,发觉的紫薇死死地抱住了她的腿,不许她踢凳子。

于是,她就被自己的婆婆踢翻在地。

明明不是她的错呢。紫薇也好恨,好想找金琐问清楚。却被咬定同流合污假惺惺。

直到这时,她才看清楚,原来福家早已不再将她当成媳妇,而是保命的武器。

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件武器会反过来伤了自己。

乾隆以分忧的借口要走了决策权,到头来成果是要算在皇后身上的。

从结果来看,这件事也算是干净利落,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