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部长好!王叔叔好!”方默南笑着道。
“小丫头厚此薄彼啊!怎么我弟弟就是王叔叔,我就是王部长!”王秉忠一本正经地打趣道。
“那王伯伯好!”方默南从善如流地说道。
“好好!”王秉忠笑得别有深意道。
四人一前一后进了房间,王秉磬把火车票递给方爸,“这次除了来送车票,还有就是亲自登门谢谢你们!”
“谢谢,我们没有帮什么忙啊!”方爸不明所以地说道。
方默南却了然,应该是昨天煎药时的插曲被王家兄弟知道了,她摇头失笑,这个杨老,还真是……
正在这个时候大哥大地铃声响起,王秉忠道,“是我的。”
“嗯!”
“嗯!”
“我还有事,先走一步。”王秉忠挂断电话起身看着看着他们道。“总之这次谢谢你了。”
方默南笑而不语和方爸一起起身、
王秉忠看向他弟弟,道。“三弟,我先走了,你……”
“大哥,你先走吧!我再坐一会儿,一会儿送正平和小丫头上火车。”王秉磬说道。
“那好吧!早点儿回去。”王秉忠道。
方默南他们把王家老大一起送走,才回转回来。
进了房间后,三人落座,方默南看着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地王秉磬,“王叔叔有什么话就直说。”
“呃……小丫头我想问问我父亲……”王秉磬说道。
“以王叔叔现在的面相所示,令尊大人的身体。依然没有变化。”方默南只能实话实说道。
“真的没有办法。”王秉磬难过的说道。
“以我的能力,我最多保他五年的寿元。”方默南沉声说道。
王秉磬垂着头,紧紧的握了握手。室内一片安静。
方爸和方默南理解地看着他,谁也没有出声。
好半天王秉磬才缓过劲儿来,方默南也从卧室里拿出一个瓷瓶,“王叔叔,这瓶丹药。是专门给老人家配的,令尊和令堂”
王秉磬接过丹药,握的紧紧的,哽咽道,“谢谢。”他接着又道,“我没事!”起码没有老父的身体没有恶化。
方爸向方默南使了个眼色。两人离开了客厅,把空间留给王秉磬。谁也不希望别人看到他脆弱的样子。
大约半个小时后,穿戴整齐地方家父女才出来。
“时间快到了。我送你们去车站。”已经恢复如常地王秉磬起身说道。
“呃……好!”方爸赶紧说道,这时候说再多都是无益的,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
王秉磬亲自开车送方默南他们到了火车站,送上火车,看着火车缓缓启动王秉磬才转身走出车站。他抬眼看着刺眼地阳光。下意识的遮了一下,今日之行也决定了他未来的走向。
风头正劲的他。是该韬光养晦了,多陪陪家人了,正好可以让大哥外放。
******************
才大年初四,火车上冷冷清清的,不像后世过了大年初三为了能找到一个好一点儿工作,为了生存,就千军万马的南下打工。
火车上,方默南和方爸找到了自己的软卧,一间房里只有他们两个,其实整个软卧车厢里就没几个人。
今生第一次和方爸一起坐火车,还挺新鲜的。方默南脱掉鞋,盘腿坐在床上。
方默南从药箱里拿出两个苹果,扔给方爸一个。
“南南,不困吗!”方爸啃着苹果说道。
“我还用睡觉吗!”方默南眨眨眼俏皮地说道。‘咔哧……咔哧……’方默南啃着苹果。
“老爸,你不再休息一会儿。”方默南问道。
“不了!一会儿午休再小憩一会儿就行了。”方爸摇头道。
“想什么呢?老爸!”方默南在他眼前摆摆手道。
“没想到中医治疗急症、重症居然比西医这么有效。”方爸感慨道,接着把苹果核扔到垃圾桶里,抽出纸巾擦擦手。
“中医能够治疗急重症,是几千年来不争的事实,但是以现代西方医学为主流的医疗体制不再给中医机会,也没有承担中医医疗风险的机制。加上商品社会,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简便廉验的中医也渐渐的湮没无闻了。”方默南唏嘘道,“加之现代中医本身,挂中医号的卖西医居多,无能也无胆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急危重症,也就谈不上,使用中医的手段去解决病人的痛苦了。”
“这倒是真的。”方爸点头道,“中医院里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
第882章
“像是今天所用的大黄牡丹皮汤,就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不用开刀的。”方默南笑着说道。
“人们常说中医治本,见效慢;西医治标,见效快。”方爸修长地双腿交叠,斜靠着车厢上。“一直以来,对于中药治疗疾病普遍存在这么一种观点,就是中医中药只能治疗慢性久病,面对急症重症,中药则束手无策。这种看法来源于人们的惯性思维。
西药进来后表现出对急重症治疗的强大优势,而相比之下,由于中药的可变因素极多,又无有效控制质量的标准和手段,主要靠老大夫的经验之谈。就直接导致中医药重现性极差等问题,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西药才能治急症。”
“中药治疗急症的例子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早在汉代,张仲景即在其医学著作中创制了名方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抵当汤、大小柴胡汤、四逆汤,皆为后世急症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就更多了,中药不仅可以治疗急症,而且疗效显著,并不亚于西药。”方默南笑道。
“治病有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之分。前者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后者用药目的在于消除疾病症状。前者在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均具有更重要意义,但两者之间往往无严格界限。”方默南顿了一下接着道,“从中医角度讲,称为治本与治标。治标与治本是辩证关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更重要。治标为治本创造条件;治本是从源头上治理。治本是治标的根本所在,不治本光治标,治标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治标可以创造治本的条件,治本可以巩固治标的成果。所以要标本兼治、综合医治。”
方爸摩挲着下巴道,“其实不是当今的中医、中药理论有问题,而是当今对症下药的‘药’出了问题。先辈所用的药,从药的采集-炮制-使用的全部过程的来看,医生都参与其中或是在旁监督,换句话说,医生对他使用的药的‘性’和‘味’把握程度都很高。
而由于当今社会劳动的大分工,分工细化。制药师傅和医生完全分开。
中药的采集、炮制、销售、购买、使用,医生不可能从始至终地参与和监督。对药的‘性’和‘味’的把握只是在其理论上的。
理论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方默南笑而不语,这道是真的空间中,各类的药丸都是她亲自炮制的。而且那么多药材,她可是都放在嘴里嚼吧、嚼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