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悠哉人生(128)

有了路德维希的帮助,她们也不再去考察了。有个伴儿陪着默北家里人也放心。小学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附近的一个公立小学。

方默南默南和小姨送方默北入住柯蒂斯,一眼看过去,柯蒂斯音乐学院是典型的十九世纪的风格,只是其大门非常之不显眼,比之国内后世大学的校门那真是天差地别,只是教育素质和豪华程度好像不成正比。进去之后。方默南却感觉相当不错,艺术氛围浓厚。小姨和默南看着柯蒂斯配备的硬件,一人一间公寓,从厨房到卫生间都有,很方便,满意的点点头。

“真是比我在北大的条件都好。”小姨感慨道,“我们都被腐蚀了。”远不是国内那种四人间,八人间的宿舍可比的。

“这不算好的。你没看见钢琴系的吗!一人搬一架斯坦威 回公寓。”方默南说道。

因为家里有个学音乐的,所以大家对知名的乐器品牌多少知道一些,斯坦威对音色追求近乎变态的。出场之前都要经过苛刻的检查,以确保每一架斯坦威钢琴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声音。从音色上说,斯坦威的声音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感觉是一种雍容华贵,极具帝王气质的声音。每当人们第一次听到斯坦威的声音,无不为其高贵的气质所折服。斯坦威的钢琴低音浑厚无比,中音温暖而宽厚。高音明亮而华丽。但是就中音来说,斯坦威是最出众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不过在方默南看来认为最有杀伤力的还是斯坦威那种天生的帝王气质。不菲的价格更令人咂舌不已,真是‘奢侈’啊!

“嗯!价值不菲啊!”小姨点头,“让默北住这里,我还是有些不放心。还是太小了。”

“没关系离得近。不放心可以经常来看我,我能照顾好自己,我天天在学校里,很安全。”方默北话锋一转,“你更应该担心我姐,我们都上学了,白天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了。”

“是啊!这还真是难办。”小姨想了想,“这样好了。白天你跟我去大学得了,去图书馆待着。”

“啊!不用,我一个人在家里能行。”方默南好不容易得来的独处时光,怎能没了。“现在都是我照顾你们,饭是我做的,衣服我洗的,家里我打扫的。”

小姨红着脸,想想也是,她这段时间为了适应这里的大学生活,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都是孩子们在照顾她。“那要不咱找个保姆吧!这个没得商量。”资产阶级就资产阶级了,这也算是入乡随俗了,小姨到会给自己找借口。

其实方默南也可以说自己上小学,不过那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她还是homeschool好,让安德烈斯帮忙就好,今天下午去医院时告诉斯黛西。homeschool在家自学,每个学期结束,简需要向教育局提交教学报告,孩子们参加考试,只要合格,下一学年就可以继续homeschool。

给斯黛西又一次治疗完后,方默南说道:“玛瑞,请安德烈斯陪我去小学一下,我想homeschool,有个大人陪着也有信服力。”

“这个……好。”斯黛西本想拒绝,后来一想她太自主,既然决定,肯定不会差的。

结果如斯黛西所料,安德烈斯陪方默南去教育局还有小学,办理手续时,方默南对答如流,上中学都没问题。

家里请了个保姆珍妮,四十多岁,黑人,胖胖的大婶,其实也就是钟点工,方默南事先告诉她不要干涉她的任何事,只要打扫房间、洗衣、洗碗就好,不用做饭。因为做饭是方默南的事,她不喜欢洗碗。

小姨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后,方默南就催着她学开车,考个临时驾照。没有个车很不方便,虽然米粮面,蔬菜不用出去买,可生活的日用品得出去买。再说成天不出去买粮食,也说不过去。

笔试小姨很快就过了,路考时,女性特有的心细,让她也顺利的过关。美国交通可比国内复杂多了,交通规则也非常严格。他们考的主要是安全意识,车技反倒其次了。因为车技提高很容易,一旦没有安全意识就后患无穷了。这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国内是练技术,漠视规则,漠视行人——送礼就行。中国以全球3%的机动车数量创造出25%的事故率说明了一切。

小姨一次性通过,只需50美元。不请客,不送礼,不作弊,不受气。这和国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记得九十年代初老爸考驾照时3000块,这还是送礼后 结果。除了明宰。还层层吃拿卡要,层层受气。

政府性的随意征税猛于虎,后世多如牛毛的税收,更是万税,万税,万万税,国人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世界第二,缴纳着超重的税负,却享受着极其微薄的福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给我们的每一分福利都是从我们的税金里挤出的。有时候,老百姓还真想不要那些口惠而实不至的“福利”,少收点税赋吧。

穷凶极恶到连小小驾照都不放过,大国崛起还是大国攫取?

考驾照和实际上路行驶那是两回事情, 拿到驾照,小姨兴冲冲地载着方默南去超市买东西,回来的路上。横穿马路的小狗,把小姨吓得踩刹车,变成了踩油门,吓得小姨双手放开了方向盘,最后还是方默南果断地坐到小姨腿上,踢开她的脚,踩上了刹车。车子停下后。拉上手刹。车子和墙只有一手之隔,呼!好险。

车子停下,小姨不停的呼吸,“吓死我了,不是拿到驾照就行了,看来这个得好好练习练习。”

“咦!你什么时候学会开车的。”小姨平复了情绪后,好奇地问道。

“这跟着你在教练车里那么久,看也看会了。”方默南理所当然的说道。

“幸好有你。”小姨说道。不然后果难料啊!

“呼!你知道就好。”方默南道:“走吧!回家。”

此后方默南每逢她们回来,还陆续的教她们正确的西餐礼仪,毕竟不是每天都回家吃饭,外出用餐的机会多的是,入乡随俗,不能太丢人了。

众所周知美国律师多,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 多年前,几个美国人、俄国人和古巴人同乘一列火车包厢旅行。列车行驶中,俄国人拿出1瓶伏特加酒喝起来了,但没喝几口就把酒瓶从车窗扔出去了。美国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浪费,俄国人回答说:“我们国家有最好的伏特加,也有最多的伏特加。多得可以随便扔!”旁边的古巴人正在抽雪茄,见状不声不响地把一支只抽一半的雪茄也从车窗扔出去了。美国人说:“你这又何必啊?”古巴人回答说:“在我们古巴,我们有最好的雪茄,也有最多的雪茄。多得扔了也不担心浪费。”

美国人想了想,二话没说,站起来打开车窗,转过头来就把随行的律师从窗户扔了出去……

这里人生地不熟,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方默南让小姨她们熟悉一些常用的法律常识,也好过受了欺负不知道还击。

在外人看来多如牛毛、浩如烟海的美国律师,主要就是指美国的私人律师 。美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法律复杂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判例五花八门,浩如烟海。 文化传统,也造成律师多,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一句代表了美国律师文化的警言:“我们要让法律成为这个国家的政治信仰。” 有市场就有需求,最重要的是律师的收入不菲,人们一边骂律师无良,还离不开律师,督促着孩子上法学院。

上一篇:遥望行止 下一篇:掳爱强婚之第一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