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你不是退役后不是分配到西城区刑警队了,怎么成了派出所的民警了。”贺军尧打着方向盘右转弯直接上了大路。
“队长,我这条右胳膊!”封志挠挠头笑着说道,他当时退役就是因为出任务时,这条胳膊差点被废了,虽然没有截肢,但不能提起重物,开枪都成问题。刑警工作在一线,直接和歹徒交手的,他这身体无法胜任。所以只好成了片警。
难怪昨晚上会见到他。“那你的胳膊,说实话。”贺军尧问道。
本来还想轻描淡写的封志,老实地说道,“哦!只要不提重物没事。阴天下雨手臂会疼!”
“队长。他们都还好吧!”封志知道退役后不该在问部队的事。尤其是他们这种秘密部队,但是他很想知道。
“他们都很好!有几个退役了,回头我给你地址。你可以联系他们。”贺军尧沉声说道。
“是吗!太好了。”封志高兴地蹦了起来,头一下子撞到了车顶。
“你干什么?”贺军尧侧头看向他,车子的速度也放慢下来,好在清晨路上的车非常的少。“没事吧!”
“嘿嘿……没事!没事!”封志摸摸自个儿的脑袋,太激动了忘了这是在哪了!“队长咱们现在上哪啊!”
“去医院!”
“医院?”封志头脑里画了个大大的问号,上医院干什么?
贺军尧下车后,朝封志说道,“在这里等着,我很快就回来。”
“是!队长!”封志挺胸抬头,朗声说道,乖乖的待在车里等着。
封志很快就看见,他家队长牵着一个女孩子的手,牵着手!他瞪大眼睛,看看车窗外刚刚升起的太阳,没有从西边出来啊!
这女孩子很面熟了啊!还有那只海东青。啊!他想起来了昨晚儿上见过的。昨天兵荒马乱的,他还真没过多的留意。
“坐后边去!”贺军尧看着他那副呆呆地样子,摇头道。
“呃!好!”封志从副驾驶座上爬到后座上,看着他家队长不但殷勤的打开副驾驶座的门,还亲自给她扣上安全带。
封志傻呆呆的,脑子风中凌乱了。贺军尧把肩上的药箱递给了他,“接着!”
“噢!”封志看着眼前的古朴药箱,“这是……”
“药箱,看你的手臂能否治好,或者减轻痛苦。”贺军尧淡淡地说道。
“队长!”封志激动地说道。
“你好!我是方默南!昨儿晚上我们见过的。”方默南自我介绍道。
“你好!你好!我是封志。”封志笑着说道。
“你家在什刹海附近吧!”贺军尧肯定地说道。
“是!”封志说道,没想到队长还记得。
“带路!”
“去……去……我家啊!”封志结巴地说道。
“是啊!不去你家,怎么治病。”方默南扭头笑着道。
车子在胡同口停下,车子进不去,贺军尧他们下车朝里面走去。
一路上就听着封志笑眯眯地跟街坊邻里打招呼!
“小封下班了。今儿怎么这么早啊!带朋友回来了。”
“嗯!我的战友,今儿请假提前回来会儿。”
“李大爷,您吃了吗!”
听的方默南倍感温馨。
“汪大爷,这是要出去遛弯儿啊!”。
“封警官的人缘还真不错啊!一路上问候声是不绝于耳。”方默南笑着说道。
“嘿嘿……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看着我长大的。”封志笑着说道。
这还是在胡同里,方默南他们穿过了,大杂院的两扇斑斑驳驳,脆干的漆皮层层剥落,暴露出颇具年代感的古朴的木纹的小门,就更热闹了。
ps:求粉红、求推荐
第714章
方默南他们跨过门槛进入四合院内,绕过影壁,速的扫了一下大杂院内低矮的平房。
封志的家时老燕京内城小胡同里很典型的院落。现今仍然留存下来的那些独门独户的四合院,都是有权有钱的红贵、富贾或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才能享用得起,平民老百姓几户甚至十几户住得这些院子,叫做大杂院。
清晨的大杂院里是吵杂的热热闹闹的。大院里脚步声和人声嘈杂:有扛着自行车出了大门槛,下了台阶,蹬着着自行车上班的,空气中能闻见浓浓地菜香。有占着水龙头洗衣服的,水龙头和水管子包着厚厚的破衣服,防冻的。有朝院子里大榕树下泼洗脸水的,还有往铁篦子下水道里倒尿盆的……
绳索上搭着刚刚洗好的衣服,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了。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燕京的四合院,既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有钱的人家摆阔气,可以建设三进、四进的院子,亦为前后相连。在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
到白天。院中花草树木,十分美丽,夜里花香,空气清新,晚间家人坐在院中乘凉、休息、聊天、饮茶,全家合乐,家里人在院子里,无论做什么,外人看不见的,私密性很好。这符合国人的习惯。
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筑是宫室式第宅。这就是官僚、地主、富商们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院落二三重乃至多重,气派而豪华。也可以说,清代是京城四合院发展的巅峰时期。
自清代后期起,华夏逐渐衰弱。四合院的发展也开始逐步走下坡路。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使华夏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市民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很多原来住独门独院的居民已没有能力养更多的房子。只好将多余的房子出租,以租金来补贴生活。
居民的住房越来越少,院里的房客越来越多。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开始变成多户杂居的大杂院,四合院的居住性质发生了变化。
建国以后,由于所有制的变更,很多清代遗留下来的王府、宅院由私产变为公产。它们不再为昔日的贵族所占有,转而成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工厂、幼儿园、俱乐部等公用住房。使用功能的改变,使得建筑本身与使用者的需求之间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矛盾,最终的结果,不是人服从建筑,而是建筑被人所改造。
那些仍作为住宅用的院落,己不再为独家占有,变为多户居住的“大杂院”。这些用途上的变化,使四合院再难保持昔日的深邃、安谧、幽雅和温馨,四合院被分割、改造、瓜分成了普遍现象。
打从清末开始,大杂院逐渐成了京人居住的主要地方。从大的方面来说,从清末到抗战结束这一段时间应该是整个京城迅速没落的时期,政权的更迭,战乱,日本人的掠夺式统治,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等,都是京城衰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