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默南看他的样子就知道没吃,向贺军尧打了个眼色,他心领神会,把车子停在一间路边的饭馆儿前,下车买了些肉包子,“我中午光顾着逛街了,也忘了吃了,先吃些,垫垫肚子。”
方默南套着塑料袋,拿出五个大肉包子,递给了张叔,“您也吃,这么多我们俩可吃不完,浪费了不好!”
“好!好!小姑娘,谢谢啊!”张叔就着塑料袋吃着手里的大包子,眼睛湿润了,泪刷的一下流了下来。
他心里哪里不知道人家是故意多买的,谁能吃得下那么多肉包子啊!
方默南拿着包子,递到贺军尧面前,贺军尧张嘴咬下三分之一。
“怎么样味道还不错吧!”方默南笑道。
贺军尧点点头。
根据张叔的指路,车子停在胡同口。
“张叔,您就住这里啊?” 方默南发现眼前是一片四合院的区域,相比于她目前看到的四合院要老旧的很,上学期间,没有小孩子的玩闹,这里倒是安静的很。
“这里清时属于外城!”贺军尧说道。
人们在显示自己有多了解京城历史的时候,总爱说上一句话:“东富西贵,南贫北贱”。除了这句之外,还有一句,叫做“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这两句概括的,都是清末民初时京城的格局。这句话只能限于外城。所谓的“外城”,是相对“内城”而言。
“外城”,也就是宣武门,前门,崇文门以南;广安门,永定门,广渠门以北的范围。
在清朝时,内城住的是八旗子弟,全都是满洲贵族,所以根本不存在富贵贫贱之说,都是铁杆庄稼,何来贫贱?这“富贵贫贱”四字,说的是住在外城的人。都是一些穷苦人家居住的。
京城特色谚语还有一句是,“东城布帛菽粟,西城牛马柴炭,南城禽鱼花鸟,北城衣冠盗贼,中城珠玉锦绣。”这里提到的中城有两说:一为紫禁城,这是京城、皇城的最中心,正如京剧《游龙戏风》中正德皇帝说的“大圈圈里边一个小圈圈,小圈圈里边一个黄圈圈”,这里既有皇帝的居处。也有处理政务的三大殿,里边聚敛了无数的珠宝锦缎。另一说中城为前门大街一带,这里有众多戏园和金店、银楼、钱庄以及瑞蚨祥等绸缎店铺,因此说是“珠玉锦绣”,南城因为临近花乡——黄土岗,同时在天坛北边,又有金鱼池,所以有“禽鱼花鸟”之说。
所以虽然同是四合院,相比起封志所住的大杂院,这里的大杂院要小上许多,是小四合院。而且从建筑规划上而言,也是比较散乱的,地面甚至都没有铺青石板,上面的积雪虽然化完了。可墙角跟泼着洗菜水,流到路中间,上面挂着烂菜叶子,如果不是天气冷冻了起来,想必踩上去就是一滩污水。
“小姑娘,你们小心点儿,小心路滑……” 张叔招呼了两人一声,往一条巷子里走去,路上经过一些人家的大门时,不停的和人打着招呼,这里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邻里之间都很熟悉。
贺军尧紧紧拉着方默南的手,怕她滑到。
“到了,进来吧,地方小,有点挤,你们别嫌弃。” 带着方默南二人进了一个小院子,张叔将身上的背包放到了靠东面用石棉瓦,临时搭建的建筑物里,拿起挂在绳子上的毛巾,拍打一下身上的尘土。 方默南则四下里看了一眼,这院子还真是不大,算上中间那自来水池处,也不过就是一二十个平方,小的可怜。
早晨时由于天气晴好,院子里的衣服像是万国旗似的挂的到处都是而这时候天气阴沉了下来,有人开始收衣服。
“胖婶,帮琴姐收衣服呢!”张叔笑着打招呼道。
“嗯!这天气刚晴了两天,又阴了下来,不知道会下雪不?小琴不在家,上班去了。我帮她收下衣服,不然刚刚晒好的衣服,被淋湿了可不好。”胖乎乎圆润的六十岁的大妈说道。
四合院邻里之间,知根知底的,都相互帮忙照看着,帮忙照看孩子都是常有的事。
第721章
“呵呵……老街坊住在二十多年了,都这样,你们别介意。”张叔笑着看向方默南他们道。
“小张啊!今儿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胖婶笑着道,“咦!这家里来客人了,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哦!对了你媳妇儿中午又咳嗽了别是有着凉了,这种天气可得小心点儿。不过你媳妇儿吃了午饭,喝了药,这会儿倒是没听见咳嗽了。”胖婶心有余悸地说,“你媳妇儿一咳嗽咱们全院里的人,都跟着心惊肉跳的。”
“又麻烦你了胖婶。”张叔拱手说道。
“说啥傻话呢!一个院里住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的。我们家要是有事,你还能旁观不成,谁家不有个三灾八难的。”胖婶手脚麻利的把衣都挂在肩膀上,“不跟你聊了,快进去吧!”她挥挥手道。“这鬼天气。”
胖婶看着他们掀开帘子,进了屋,摇摇头,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多好的一家人。哎!这家里没个女人打理,就是不行。
“四合院里都这样!家长里短、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年多亏了大家帮助了。”张叔赶紧从墙角拿出两张小板凳,“你们先坐,这屋子里都是药味儿……”
“没事?我就闻着这药香亲切。”方默南摆手笑道。
“张叔先把肉包子馏一下,热乎着吃。”方默南笑着道,“刚才没吃饱,凉了吃腥得慌。”
方默南把包子都递给了张叔,他直接提溜起炉子上坐的茶壶,把做饭锅放在火上,然后倒入茶壶里的热水,这样热的快。把包子放在篦子上,盖上了锅盖。
这四合院的格局跟封志家差不多就是小多了,这院里一样没通暖气,不过家家都烧有炉子,房间又小,加上密封的好,屋里倒是暖和的很。
进门就是堂屋,不过这种小四合院的堂屋很小,总共就十来个平方左右大,除了中间摆放的一张饭桌和门口的一个木制的洗脸架和炉子外。其余也没剩下多少地方了。 在堂屋的两侧分别还有两个房间,都是用布帘给挡住了,想必就是张叔两口子和孩子们的卧室了。
不过在这不大的房间里。却是充斥着一股浓浓的药味,门边的炉子边上,放着一个沙煲,里面是熬好的中药。
方默南一闻就知道这是治疗痰喘病症的。
“你们先坐着,我进去看看。”张叔起身掀开门帘进了左边的卧室。
********************
“想什么呢?”贺军尧拉着方默南的手。欺身上前在她耳朵边小声地问道。
“四合院的温情。”方默南抿嘴笑道。
四合院就是一个长幼有序的家庭,大杂院几乎是个小社会。互相帮忙,聊天儿、开个玩笑比后世多多了。尤其旧时代京城的胡同、四合院的人们生活节奏缓慢,带来的生活方式也是安宁、平和,闲逸、恬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