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如意(250)+番外

作者: 一树樱桃 阅读记录

京中勋贵王侯府里是有刀兵严控的,宣王府里怎么会有军中才能使用的弓弩?若是被人告发,私藏军器之罪可是与造反相当。

“生死存亡之际,管不了那么许多。”宣王沉声道,“你附耳过来。”

宣王在他耳边说了几句,那人领命转身离开。

“云启,你要他对荣王说什么?”

宣王摇摇头说:“姑姑别问这么多。眼下京中怕是很快就要乱起来。你那大长公主府也不会安全,还是先在侄儿这里待着,等时局稳定下来再说。”

“云启!”大长公主沉下了脸,“你不会是真的想要……”话哽在喉中,却怎么也说不出那两个字来。

宣王冷笑了一声:“我是那样的人吗?不过家里有老有少,刀斧加身之际,我总要寻机自保。”

大长公主回到燕然居,坐在蕙如的床前,将刚刚的事一一说给她听。

“那个冲入敌军将皇上救回来的人说不定是成器。”大长公主叹了一口气,“虽然不明白他怎么会在那里出现,可是……我盼着那就是他。”

蕙如沉吟了片刻,突然明白过来。

李晟是追着那一批军器的去向走的,一定是跟着运送军器的马队一路跟到了军前。

姜珩得了杜家的煤山冶铁铸器,果然是将这些军器都卖给了敌国!

等一下!

蕙如突然坐直了身子。

李晟和沈青崴在江夏遇袭,应该是姜珩的出手。

可是为什么皇后会知道?她会这样笃定李晟会遇刺身亡,并将这消息告诉冯氏,以坚定她为子夺爵的决心?

安平侯府不是靠着淑妃,不是二皇子党的吗?

姜珩售卖军器,不是为了二皇子党筹措银钱,打造军备的吗?

他又怎么会将截杀宣王世子这么重要的事告诉皇后?

冷汗涔涔而出,就像重重迷雾中突然有一道亮光闪过。

“安平侯府……”她喃喃地说。

“安平侯府?”大长公主困惑地看着她,“为什么要提到安平侯府?”

“安平侯府是皇后的人!”蕙如浑身如浸冰窖,一把拉住了大长公主,“他们从一开始便是皇后和太子的人!李晟在江夏遇袭,是安平侯府受了皇后和太子的指使和授意!”否则姜珩能有多大的胆子,敢派人暗杀朝中大员,还有亲王世子?

“他们与狄戎和罗刹勾结,将军器交给敌国,让他们出兵扰境,袭北庭,屠全城。就是因为他们知道那里是万彻将军驻守之地!”蕙如一边说,一边眼泪落了下来,“他们知道,北庭一失,万将军一死,皇帝一定要为他报仇,一定会以倾国之力,御驾亲征。他们要借敌军的手将皇上引出去,好清洗京城!”

那个因为生病而错过北庭狼烟的守将,只怕也是忠于太子的死士,故意瞒住了军情,就为了能让狄戎人有时间攻入北庭,将万彻杀死。

好毒的计,好毒的人!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狠毒的人?

北庭万余军民,是大齐的子民啊!他们怎么能这下样的狠手?

大长公主怔怔地坐着,蕙如的话她全听进去了,可又完全无法理解。

这些话一句一句她都明白,可是连在一起,她又不懂。

“祖母!快去叫父王来!不,我去找他!”蕙如掀开被子,赤着脚便下了地。

“蕙如!”大长公主扶着她,手掌冰凉。

“皇上伤势不明,生死未卜。现在正是他们动手的时机。”蕙如紧紧抓着她,脸上焦灼,“祖母,皇后和太子很快就要动手了!”

☆、第164章 变生肘腋

164 变生肘腋

让人抬了软轿来,大长公主和蕙如赶到前院里,宣王穿着一身软甲,正在房里细细地擦拭着一把宝剑。

寒光冽冽,秋水映虹。

“父王,可能联系荣王,请调宗室府兵?”进门的头一句话,蕙如丝毫没有迟疑。

宣王抬起眼,看了看她:“你怎么过来了?”

“父王,京中很快便会有乱事。”蕙如看着他的神情和装扮,宣王这样子,分明是心里已然有数。

“云启!”大长公主跟在蕙如的身后进来,见他这样的打扮也是一惊,“真的要乱起来了?”

宣王挥了挥手,随侍在他身边的几个护卫躬身施礼,默默地退了出去。

“姑母请坐下。”他站起身,给大长公主让了坐,然后看着蕙如说,“你是怎么知道京中会有乱事?”

蕙如定了定心神,将她的猜测说给宣王听。

“杜家在京中的产业在四年前便被人吞吃殆尽,世子查出来,那幕后之人是安平侯府。杜家的四座煤山能出精煤,虽是杜家的产业,但也严受官府掌控。精煤是严禁开采的。可见夺了煤山的人与官府早有勾结,不然也不能瞒过官家私采精煤。”

蕙如深吸了一口气说:“四年前杜家长房于入京途中满门遇害,其后杜家京中产业悉数落入他人之手,世子和媳妇怀疑,当初的灭门案便是安平侯府所为。精煤事涉国之重器,所以皇上才会派世子和媳妇长兄以查账为名北上江夏。在江夏,他们遇到了敌袭。”说着,又将朱明来报的信儿对宣王说了一回。

宣王点了点头说:“原来冯氏所说李晟必死,便是应在这个上头。这孽障,只想着给妻子报平安,却不知道知会亲爹。”

“知会你做什么?你一门心思修道,何曾管过他的死活?”一直在旁静静听着的大长公主此时也不由得出声抱怨。

宣王只是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

一门心思修道,又怎么能如此洞悉朝中局势?

蕙如觉得,从宣王近日应对的种种迹象上看,李晟所做的这些事,甚至接受密旨去江夏的事,宣王似乎都知道。

“父王也知道世子是去江夏的吗?”

“成器是与我说过。我却没想过,这样重要的密事,他也会对你说。”宣王淡淡回道。

所以宣王会这样快就反应过来。他并不是如外界所见,真的不问世事,一心只想着修道登仙的宣王爷。

蕙如实在无法理解宣王这样的行为。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了给皇帝看,还是做给世人看?

眼下也不是深究这种事的时候,城中风雨欲来,头悬利刃,没有什么能比保住大家的性命要紧。

“我已派人去通知荣王。宗室养的府兵不到五千,只能看顾宗室营。至于朝臣,住得分散,人手也不够,只怕是看顾不过来。”宣王沉声说,“而且此刻,咱们也没余力去保别人。只要能撑到城外京畿戌军得到消息进来……可是,他们若不动手,城外的军马是没有理由进来的。但若动了手,城门必将封闭,若是要攻城,京中便少不了死伤。”

蕙如咬着牙,只觉得后背爬满了冷汗。

沈府虽不大,但连老带少也有百余口,一旦起了刀兵,满府妇孺要怎么办?祖母年纪还大,堂弟堂妹们还小,家丁也没有多少,要怎么样逃过一劫?

“事情还未到你现在想像得那样严重。”宣王见她面色苍白,神情惶急,便出言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