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极人臣(511)

作者: 姽婳娘 阅读记录

朱厚照一愣,只觉眼前女子的神态莫名与他心中之人重叠。他忽然嗤笑一声,还真是夫妻相,他倒要看看,他们还能硬气多久。

朱厚照走后,殿内就是一片死寂。婉仪仿佛一瞬间被抽去所有的气力,她默了默道:“一万个不同的寿字,还要在万寿之前绣出来,这分明是要废了你的手。这是为什么,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她当然猜不出来,她自幼长在深闺,又做了正宫皇后,哪里听说过断袖之事,身边的人即便知道,也不会向她透露一星半点。她只当朱厚照和李越是兄弟之情而已。再者,李越在她心中,志节清白,又与贞筠感情甚笃,她是无论如何不会将他往暗通款曲上想。可如今,皇上的举动太明显了,他丝毫不屑掩饰自己对贞筠的恶意。这让婉仪不可避免地起了疑心。

贞筠情知,闹到这个地步,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过了。她叹道:“如我没猜错的话,他是想让阿越休了我。”她这样受苦,阿越必定于心不忍,而救她的唯一法子,就是与她和离。

贞筠挤出一个苦笑:“我不会让他得逞的。”

婉仪的面色苍白惨淡:“他想做什么?他为什么要逼走你?”

沈琼莲闻言长叹一声:“真是冤孽。”一对夫妻,竟然心悦同一个人。而这个人还是有妇之夫,论亲缘还是他们的妹夫。

婉仪颓然地倒在椅上,她喃喃道:“难怪,我想起来了,那日在乐志斋中,你劝皇上,请他恪守君臣之义,莫再越雷池半步……我回来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说是皇上一面口口声声称李越是最亲近的人,另一面却捅刀子。你说这话的目的,是为了叫皇上不要再虚情假意。我信了,结果,竟然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她突然笑开了,笑得花枝乱颤,泪水却簌簌而下:“他怎么敢,他怎么敢……那是李越……”那是她心里的月亮,是她心底唯一的光,他怎么敢用自己污龊不堪的念头,去羞辱他。

她突然擦干眼泪起身。贞筠一惊:“你要做什么?”

婉仪道:“我要去见太皇太后。这样有悖人伦的事,怎么能出现在这里。”

沈琼莲忙拦住她:“没用的。皇上多年不置嫔御,太皇太后和太后又何尝有插手的意思。她们不是想,是不敢。”

婉仪如遭雷击,她浑身颤抖。她深悔自己多年来沉湎于自己的世界中,对朱厚照漠不关心,以致于根本没发现这些端倪:“难道就没有天理了,难道就让他这么为所欲为了?”

贞筠拉住婉仪:“姐姐别怕,我不会有性命之忧。不过是吃苦而已,我不怕。”

自这日起,贞筠就开始没日没夜地描红刺绣。五日过后,她已是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朱厚照见到她时,竟觉像是换了一个人。贞筠依然行礼如仪,朱厚照却迟迟不叫起。

良久之后,他方道:“女史如此辛劳,倒叫朕于心不安了。”

贞筠看着自己青紫红肿的手,轻声道:“为圣上效命,是臣妇的荣幸。想当年,拙夫任伴读时,不也是如此为圣上抄写经史吗?”

朱厚照一愣,他想到当年月池的模样,不由微微出神。贞筠道:“拙夫当年,疼到夜不能寐,连筷子都拿不起,仍不愿辜负万岁的期待。臣妇也当夫唱妇随,必定让您称心如意。”

朱厚照怒急反笑:“你们夫妻如此忠心耿耿,朕真是万分欣慰。”

贞筠道:“圣上谬赞了,我们乃是明媒正娶的结发夫妻,情深志同,自然不是外头那些野路子能比的。”

朱厚照:“……”

他半晌才撂下一句:“看来女史是胸有成竹,那朕就拭目以待了。”

语罢,他便扬长而去。沈琼莲这才从外头进来,恨铁不成钢道:“你这丫头是不是脑子坏了,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硬顶什么!”

贞筠无所谓道:“反正我早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了。说什么都一样,还不如说点让自己高兴的。”

沈琼莲斥道:“你就不怕把自己的小命儿玩脱了?”

贞筠哼道:“我们生同衾,死同穴,有什么好怕的。再说了,真到了那个时候,怕得就不是我了。”

坤宁宫是愁云惨淡,外头杨府之中,亦是气氛不同寻常。杨廷和不敢置信地看着儿子:“你说什么?”

杨慎垂头丧气道:“孩儿是说,要不再等三年?”

杨廷和都要被气笑了:“就因着李越要做明年的主考?”

杨慎红着脸道:“您是含章的座师,他又是我的好友,我们这么多年,都是平辈论交,我们还同岁。这,冷不妨他高出一辈来,这叫儿子,以后怎么办啊。”

杨廷和没好气道:“该怎么办,怎么办。你可知晓,这是大好的时局……”

他一语未尽,突然闭口不言,算了,何必和他谈官位空缺,正是发展升迁的好时机呢?好像说了傻蛋就能听进去一样。

杨廷和斟酌片刻,微微一笑:“家里已为你定下了亲事?你知道吧。”

杨慎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应道:“是。”

杨廷和又道:“你可知,你的未婚妻今年芳龄几何?”

杨慎红着脸道:“您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儿子听母亲说过,已然十八了。”

杨廷和突然变脸:“你还知道人家已经十八了。人家为什么十八岁还不成婚,不就是因你说,希望双喜临门,必让她做一个状元夫人。秀眉等了你整整三年,毫无怨言。而你,既是要做人丈夫,却如此自私自利,丝毫不顾未婚妻的名誉。你的圣贤书,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杨慎被骂得面红耳赤,抱头鼠窜,连连认错。

杨廷和一脸神清气爽:“那还考吗?”

杨慎:“……考。”

李越主持春闱的旨意发了明旨,人人皆称道青年才俊,深受皇恩。杨慎闻言,却是长长一叹:“是啊,多好的主考,怎么就是我的呢?”

第312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

本章的豚精高兴了整整五百字。

月池谢绝了一切恭维与拜访, 苦苦思考做大蛋糕的途径。现代经济学中的确有不少的开源之道,然而再先进的办法,遇到落后的官僚系统, 一样能由蜜糖转为砒霜。

就譬如王安石的青苗法。当地里所种的粮食还是青苗时, 正是农民最穷困的时候。去年的存粮已经所剩无几,今年甚至连种子都没钱买。王荆公想的很好, 在这段时间,由官府拿钱贷给农民,等粮食熟了,农民再连本带息。如此,官府能赚利息, 农民也不至于挨饿,还能增加收成。这本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可在落实时却完成走了样。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中央指标,胡乱将钱贷给不需要的农民,强制贷款,强行收租。就这样,青苗法由于行政效率低下和大小糊弄,最终变成了恶政。

这样的前车之鉴告诉月池,一是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帝国, 要使得财税政策落地不要太走样,最开始定下的规矩就不能太复杂, 政府干预越多,情况可能会越糟,绝不能超出现有行政系统的承受力。二是要改革, 先管人。特别天下承平日久, 官场腐败成风, 必要脱下一层皮,才能改头换面。可要对已经成体系的官僚系统进行调整,并且还要减少剧烈的反弹和抵触,不能光以高压,更要拿出一定的好处。

上一篇: 主角被夺走气运之后[重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