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年代剧冤种大嫂后(129)
毕岩峰看向沈扬,只见人转动眼神,告诉他,他不行。
毕岩峰叹息,又问江南,“你就不怕我不同意,拿了你的点子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
江南笑道,“咱们也合作这么多次了,你什么人品,我还是能信任的。不过,这桩生意也不是非你不可,只是我们更相熟,所以先问过你,如果你不愿意做,我会找一个叫‘钱或光’的人,你做磁带生意应该会认识他才是。”
这人上回跟赵瑞一起南下,都是走私的路子,应该能稍稍威慑一下毕岩峰。
果然,毕岩峰睁大了眼,江南居然认识钱或光?!
他这次筹集资金就是为了拿钱或光手上的货。
他微微吸气,如果江南找了钱或光合作,凭钱或光的人脉和资金,他怕是连喝汤的份儿都没有,因而快速问道,“你还打算做其他科目吗?”
比起请家庭教师,显然磁带会更便宜,市场更大。
江南见他算是应下了这门生意,态度放松了许多,摇头道,“不做。随着改革开放,英语会成为热门趋势,其他科目也能做,但文科类,很多家长会觉得认字且会背就行,并不愿意为之花钱,理科科目光靠讲课本不行,必须设计配套的练习题册,那样太过麻烦,现阶段,别的科目都不如做英语有性价比。”
毕岩峰听了点点头,又问江南,“你现在录了多少了?”
“初一、高一上学期各两盘。”江南回。
“太少了。”毕岩峰道,不成套不好卖,而且上学期马上要结束,下学期的磁带才能跟上学校的进度。
“如果我们达成合作,我会在二月中旬前,将初一和高一两个学年的磁带都给你。”
她现在学习忙,两天才能写好教案录一盘,等考试后时间会多一些,进度会更快,正好赶上寒假,她做好了,下学期正好销售。
“但是广告要从二月份就开始预热。”江南强调道。
毕岩峰苦笑,“我现在可拿不出这么多钱。”
他的钱都压在那批货上。
江南笑,“咱们什么关系,等卖出去了再结算也可以。”
“你们的报社能坚持?”毕岩峰挑眉,他可是也听说了《班马》负债八百的事儿。
“还行。”江南笑道。
其实也就够支撑到三月份的杂志制作完成而已,但她们的财务情况就不用让合作伙伴知道了。
双方既然达成了合作意向,就开始谈合同,花了一早上订下,毕岩峰找江南要了初一那两盘磁带,说要找人看看效果,江南自然同意,爽快地拿给他。
毕岩峰和沈扬又提了两百份杂志,付了钱走了。
完成了这个合同,她们的财政危机可解决了大半,眼下最紧急的就是销售一月刊的库存。
因此,江南和莫敏下午各带了十本《班马》出校门,开始沿着公交路线寻找报刊亭。
江南这边的方向,正好遇上裁缝铺附近那位大姐,于是,她主动打招呼道,“大姐,你还记得我吗?”
第64章
见大姐面露疑惑, 可能印象模糊了,江南指了指挂在铁线上的《雅意》,笑道, “上回我来问这本杂志好不好卖, 您还问我是不是他们的编辑,我说我是作者……”
“哦,记起来了!”大姐一拍手, 恍然大悟,“怎么, 今天又买这本杂志?”
江南笑说“不是”, 从包里拿出《班马》, “我想问问您卖不卖这个?”
大姐没领悟她的意思,扫了一眼封面上的腊梅便摇头道,“我这儿没有。”她对她这一亩三分地可熟得很。
江南笑了笑道,“我是说,您个人愿不愿意帮我们销售?”
大姐瞪大了眼, 仿佛江南在说什么惊天笑话,江南忙道,“您别急, 先听我说, 您仔细看看,这本杂志前几天您有没有卖过?”
大姐狐疑地看了看她, 又眯着眼瞧了瞧杂志名称, 还真卖过!
她记得她这儿就分到十本, 早卖完了, 没过几天,局里突然通知下架回收, 她还奇怪呢。
江南一瞧她这模样就知道确实有,因笑道,“这回我真成编辑了,我们手续不齐全,进了邮局没几天就退出来了,眼下正在走申请程序,但不到明年四五月,刊号下不来,不能正常售卖,这杂志就只能堆在办公室了,这不就出来想想办法,问一问您工作之余,愿不愿意帮帮我们,顺带赚点儿外快……”
而后江南给大姐介绍了他们的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大姐每销售一份提成一分钱,另一种是大姐以二毛九的价格将杂志拿下,之后或卖、或按季按年订阅,赚到的钱都是大姐的。
这是江南能想到的最快销售剩下九百多份杂志的法子。
报刊亭的工作人员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而且他们往往工资固定,如此轻松的挣外快方式,想不会拒绝。
大姐果然心动,但是仍旧闭着眼拒绝,“这可是违反纪律的!”
江南闻言笑道,“大姐,我也不是让您放报刊亭里卖,打个比方,我在您这亭子边儿上搭个小桌子卖这杂志,你们邮局管不管我?”
大姐道,“那得看你影不影响我们。”
江南继续道,“如果我不影响,且有事儿来不了,托您帮我看会儿摊子,您帮我卖了一份杂志,我感谢您,分您一分钱,合不合理?”
大姐迟疑,“这……”好像是说得通。
江南见她犹豫了,便笑道,“您要是愿意天.天更心气饿峮拔咦丝八乙六酒六3帮我‘看摊子’,明天就带块儿木板什么的往这一搭,我就来摆摊了。”
江南说着,就将杂志往包里一装,笑道,“您慢慢考虑,我明天送杂志路过,成不成的,您告诉我一声就行。”
大姐没来得及说话,就眼睁睁看着江南走了。
而后,江南又跑了五六个报刊亭,都是相似的说辞,不过大家都是心动但不明确表态,江南觉得这把火已经点着了,明天带着杂志跑一圈试试,不成,就再想别的法子。
和江南分头行动的莫敏也是一样的结果,莫敏不由感慨,“要是咱们有人有时间,还真就可以用你说这法子,往报刊亭搭张桌子一坐,不用求人、更不用让利,咱们自己就把杂志卖了。”
江南好笑,“这不正是没人没时间吗?”
江南莫敏晚饭前回了学校,大姐也下班买了菜回家,这心却被江南那句“一分钱感谢费”说得荡漾得很。
回到家,大姐看着刚买的四分钱一块的豆腐,回想起那《班马》杂志卖完后,还有四五个人去问过。
如果那姑娘来得早一点儿,手上这块儿豆腐,它是不是就免费了?
大姐的丈夫看她一直盯着那豆腐嘀嘀咕咕,饭也不做,不解道,“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