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125)

老皇帝握手成拳,叩了叩扶手, 冷哼一声:“我看你们可没有哪里惶恐,一个两个胆大的很。”

打量着他看不出来有多少人是明哲保身吗?

百官羞愧地低头,连声告罪。但就是没有说出皇帝想让他们说的话。

他们不说, 皇帝说:“既然你们不懂, 便交给懂的人。涉及钱财之事, 想来,天底下商贾多如牛毛, 定然有懂行之人。朕今日便允许商贾能够参加科举……”

这话一说, 百官更加“有罪”了,一个两个请罪得麻溜, 但对于商贾科举之事, 口径一致——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三思!”

“陛下!为富不仁!无奸不商!若让他们当官, 恐会朝廷动荡!”

“商乃国家蛀虫,又有钱财!一旦让其成了气候,将难以拔除!”

“臣不否认,有良商、义商,可更多商人假冒伪劣、囤积居奇,若他们将此等手法用在政事上,乃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国迟早亡矣!”

这里面,有些大臣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些大臣是真心为国家着想,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赞同让商人参加科举。

老皇帝的视线从左到右慢慢扫过去,神色意味不明。

“太子。”他说:“你觉如何?”

群臣微讶。

他们本来还以为陛下会先选工部尚书,对方不论如何,都会因为自己妻子经商,维护一下商人。

太子今日罕见地来上朝,被一叫,难得正经了些:“陛下,臣以为,唯才是举,而非唯身份是举。卑鄙者未必不贤,高贵者未必有智。若是商贾有才华,自然可以录取其入朝堂。”

说完,他还认真举例史书上用商贾之事利国的官员。

有官员靠经济战灭国;有官员以高超金融手段,使一州之地的经济,足以力抗二国;还有的官员看到蛮夷靠互市拿到华夏的铁去铸造武器,特意下令只许出口熔炼极度困难的广东铁产铁锅,使得蛮夷既难以拿到上好的铁打造武器,又一时之间无法开启战争,还因为互市得给华夏提供牛马……

“陛下,倘若运用得当,商业亦能强国。”

有官员听到太子这么说,冲动之下,直接站出来:“殿下此言差矣,纵观历朝历代,皆在皇朝初开前几代选择抑商,这是为何?全因世人趋利。商业本就多利了,倘若其还能当官,既富且贵,利益动人心,不知多少农耕人种桑客抛弃土地去经商,如此,粮食从哪来?布料从哪来?”

他的目光堪称严厉了。

“殿下,古时便有先例。千百年前,有国名齐,齐国之相贵买楚国之鹿,楚人看有利可图,为养鹿而放弃农耕,尽管后来楚王反应过来,开始恢复耕地,然而为时已晚,楚国粮价高涨,楚人几近饿死,后纷纷降齐——此乃‘买鹿制楚’。百姓会逐利实属正常。”

指望他们能看出来什么农耕更稳定,什么放弃农田一股脑蜂拥去新利益很容易翻船,最好双管齐下——是不可能的。

许多官员就是忧心这一点:“陛下,农人真的会为了经商比务农更有利可图,纷纷放弃农业,前去行商。”

到时候,楚国就是他们的榜样。

你就算要抬高商业,那也得等几代之后,等国朝稳定下来啊!

【诶?那捉钱令史呢?】

许烟杪下意识疑惑出声,却兀地堵住了那官员的喉咙。让他一时间不知怎么解释。

老皇帝轰地笑出声。

整个大殿都回响着皇帝的大笑。

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身体歪在龙椅上,食指揩去眼角泪花,另外一只手用力拍了好几下扶手。

老皇帝发誓自己不是故意的,但那一声“捉钱令史呢”真的突然戳中他的笑点。

有点呆、有点困惑,一无所知地冒出来,像是兔子从兔子洞里突然蹦出来,正好蹦到恶犬头上,后脚用力一蹬又蹦走,直接把恶犬蹬得迷瞪了,兔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蹦出去几步后还呆头呆脑回头,看了恶犬两眼,又疑惑地蹦走。

好在许烟杪并没有怀疑,他以为皇帝笑的是那个官员说的话。

老皇帝保持着歪歪斜斜的坐姿,没有斟酌太久,就笑着说:“吾知卿是为了大夏。”

因为这位官员说的问题,确确实实存在。为何皇朝要重农抑商便是如此——难道千百年来一个皇帝都认识不到商贾的力量吗?

“既然如此,便先尘封商人科举之事。”

——其实他本来就没打算这时候扶持商业。

百官并不知道这点,心神猛地一松,齐声道:“陛下圣明!”

老皇帝一手支着下颔,嘴角似乎是翘起,又似乎没有:“但宝钞的确需要解决,不若这样吧,前朝有个吏名为捉钱令史,负责官方放利,每司九人,各给本钱五万,其每月需缴息四千文与朝廷。待做到一定年限,朝廷便授与其官职。”

吏不是官,没有品级,待遇也非常低——有一段时间,老皇帝都在琢磨,自己要不要向全国宣布,哪家吏如果能检举当地官员贪污,就可以顶替其位置。倘若如此,老皇帝相信,各地小吏绝对卯足劲盯紧府官,比锦衣卫还合格。

但后来还是因为吏员良莠不齐而作罢。

“捉钱令史时常由商贾担任,如今,朕设立一个与捉钱令史相似的职位,无品无阶,设三十六人,每日由二人伴在君侧,每十八日一轮,待皇帝需要问策于商业时,他们便提供计策。”

这其实融合了侍中的职能。也就是皇帝身边的顾问。

百官还是觉得不妥,但是……之前已经反驳过一次了,再来一次,他们这个皇帝又不是泥捏的,没有脾气。

而且,如果只是三十六人,问个商策,又没有品级,好像也不是不行?

许烟杪下意识:【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心声还没念完,好像看到了别的东西,便又拐了个弯——

【有流氓啊!!!】

流氓?什么流氓?

大夏君臣一时间转不过弯来。

这朝堂上哪来的流氓?难道有官员当众溜鸟?!

【太惨了太惨了,万寿公主要长针眼了吧——阳武侯也是眼瞎,余爱这种玩意也能拿来代自己的白月光?吃点好的吧!】

其他人第一反应:嗯?公主她们原来已经到福建了吗?

阳武侯第一反应:???我都不吭声了,为什么还能牵连到我?

白月光这个词虽然他们才第一次听,但听到后第一反应是“月光皎洁”“可望见而不可触碰”大概就知道意思了。

感受到同僚们揶揄的目光,阳武侯不由自主拿官袍袖子捂住脸,祈祷着许烟杪快点说一下什么长针眼——让旁人将注意力从他身上拿开!

许烟杪很快就满足了他——虽然阳武侯觉得,倒不如别满足。

【福建那么大的灾情,他还有心思给自己的儿子大办洗三——要不是其他官员忙前忙后,福建早就大乱了。】

上一篇: 嘉年华 下一篇: 红楼花下客